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托物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言志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花 2.中通外直 之 不蔓不枝 君 子 3.香远溢清
2.胸襟磊落 豁达正直
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亭亭净植
4.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 重点:
•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 法。
•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兰 花
薰衣草

玫瑰
向日葵
郁 金 香
康 乃 馨
然而有一种花, 它的花朵能欣赏, 根和子都能食用, 叶子和花子也都能入药, 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大家知道是什么花么?
——荷花(又称莲)
莲藕
莲子
莲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 君子形象。
花惟 开有 时牡 节丹 动真 京国 城色 。,
托物
言志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正衬)
花 喻 人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周 敦 颐 宋
·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
能力。 •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
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 4、创新目标 •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文体介绍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谈 谈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 (yí) 注可音爱者甚蕃 (fá 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不蔓(mà 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 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 名逐利。
濯 清涟而不 妖,
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缠生藤蔓 旁出冗枝 更加
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 树立
表转折 亲近而不庄重
样子
句末语气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不可亵玩焉是
予谓菊, 花之 隐逸者也;
认为,以为 的 隐居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叹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少 听说
相当于“唉” 不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 意思)
导入新课
•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 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 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 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 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 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 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 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蕃 fán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淤 yū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濯 zhuó 亵 xiè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噫 yī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我 只 助词, 表转折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染,
沾染(污秽)
正确朗读课文 读懂文中字词句意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骈句,散句结合) 4、读出感情
• 字数相同,意思相骈对句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扬
一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语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 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 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 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 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他非 常博学,而且人品极高,胸怀 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 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 他 于1068年担任高康郡守时 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 官署 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 “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 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 立。微风吹过,田田菏叶轻摇, 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 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 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