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宫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故宫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这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对于这样庞大、这样特殊、这样雄伟的一座建筑艺术,除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外,主要还应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八年级学生空间概念不是很强,特别是很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
讲授起来有一定难度。
1、积累生字词。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1、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
识记字音、字形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
(zǎo)
蟠龙(pán)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òu)慈禧(xǐ)额枋
(fāng)
妃嫔(pín)翊坤宫(yì)
三、整体感知,理清路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
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1)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2)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梳理文章内容。
】
明确:故宫博物院。
明确: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
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五、课堂小结
课文紧紧住事物的特征,利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一个清楚的了解。
一般而言,凡是介绍建筑或建筑群的说明文,大抵都按照空间顺序,即参观游览的方位变化,进行详细的说明。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明确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说明顺序。
2、尝试着向家人有序地介绍故宫博物院。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事物特征: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结构层次:总—分—总
说明顺序:由南到北
(空间顺序)由外到内
选好立足点
用准方位词
详略安排:详写太和殿,略写其他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理清了故宫博物院的游览路线。
本节课继续合作探究重点段落,模仿导游的口吻介绍景点。
二、检查复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积累。
】
1、默写词语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 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
(列数字)
⑵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⑶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作比较)
三、合作交流,研讨赏析。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研讨本文的重点段落。
(太和殿)】
太和殿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
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四、体验拓展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体验感悟。
】
1、体验感悟:
(1)学生讲解:
(2)其余同学认真听讲,加以评点或补充。
2、拓展交流:
“紫”,即紫微垣,代称皇帝,供皇帝、皇后、皇族居住。
又因严禁百姓靠近,所以叫紫禁城。
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皇帝的尊严。
五、课堂小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
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布置作业
请以空间为序,为学校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1)应考虑清楚怎样安排空间顺序。
(2)要心中有数,重点介绍哪一幢建筑物。
板书设计
故宫博物院台基
太和殿外观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位置
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