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4.1《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同步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
1 教材依据
本节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第2版),第5章第4节《光与光合作用》的“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部分。
2 设计思想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学生在初中对光合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色素种类、作用和存在场所做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贴近,实验性强,根据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本节课内容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
目的就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多数叶子为何是绿色,里面都有哪些色素等问题有所理解;并能初步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探究中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体会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学习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到光合作用,再通过本节内容的实验探究,来得出绿叶中的色素和结构知识,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 教学目标
3.1知识与能力
①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②尝试光合色素的提取。
③描述各种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特点。
④理解叶绿体的结构。
⑤通过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视频及相关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尝试运用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借助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分析,形成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通过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的学习及实验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
③借助实验的自我评价,形成生命科学的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④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 教学重点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 教学难点
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6 教学准备
准备新鲜的菠菜做实验材料;酒精、二氧化硅、碳酸钙等;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器皿等。
7 教学过程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类囊体薄膜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
用所需的酶。
9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的。
本课的评价方式既有学生自评、互评,又有教师评价甚至师生共评,这种多元互动的方式既能促进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提高。
通过本次教学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团结合作精神。
在实验之前布置学生预习,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但是经过反思课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验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课堂的时间显的很紧张;学生的表述、实验步骤的规范性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