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历史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相应的选项上填涂)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州禁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康有为
3、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目的和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6、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7、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洪秀全。
B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洪仁玕,提倡向西方学习,得到了初步实践。
C.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完全可以实现。
D.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战争。
9、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A、戈登
B、史迪威
C、华尔
D、马歇尔
10、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1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⑤创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13、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5、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
其中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A、反清灭洋
B、扶清灭洋
C、自强求富
D、救亡图存
16、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7、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D、台湾人民顽强抵抗日本的占领
18、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信息,由此你推断他正在探究的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9、不平等的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绞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的是()
A.割让台澎地区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开办工厂
C.赔偿巨额军费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21、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2、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
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23、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24、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0分)
26、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提出“__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27、《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迫使日本放弃_______________ ,日本向中国索取了____________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_给英国。
29、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8年,领导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大臣是_______________ 。
30、近代最早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建立工厂特权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 。
31、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失败的自救运动,其在地方以曾国藩、_____________、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说的是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 。
3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
34、1843年,英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_______________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三、判断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题目序号里打√或×)
35、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是德国。
()
36、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割占的领土是台湾。
()
3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
38、中国近代最早筹建新式海军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
39、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
40、中国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校是京师大学堂。
()
41、北伐失败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
42、戊戌政变时,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
()
43、《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
44、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四、材料题(45题15分,46题15分,共30分)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2分,第(4)题5分,共15分)
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划分势力范围,直至进驻中央,直接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还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
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是什么?(2分)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2分)(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这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答对一个得1分,共4分)(3)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两例中国人民的抗争事迹。
(答对一例得1分,共2分)
(4)请分析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清政府在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3分),并指出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2分)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题4分,第(2)题4分,第(3)题7分,共15分)材料一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
从1898年6 月到9月,光绪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革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是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2)材料二是哪一条约的内容?(2分)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2分)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什么?(2分)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发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1分)什么事件宣告了此运动的失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