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题】《说苑》《六韬》(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
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
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
桀用干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节选自《说苑》)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
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
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
(节选自《六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夫朝无A贤人B犹鸿鹄之无C羽翼也D虽有千里之望E犹不能致F其意之所欲G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荣名,指留传荣耀的名声,其中“垂”与成语“功败垂成”中的“垂”意思不同。
B.《易》,是指《周易》,“五经”之一,另外四部是《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C.乘,文中指兵车,一车四马,与《曹刿论战》中“公与之乘”的“乘”意思不同。
D.安,是疑问代词,哪里,与李白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出,在上位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臣下,会前途光明;身份尊贵之人,能够谦恭地对待身份卑贱人,可深得民心。
B.不能够重用父兄、子孙,非要疏远他们;应该任用并讨好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等;这是主持国政,建功立业的需要。
C.国君如果以一般人所称赞的人为贤人,以一般人所批评的人为不贤之人,就导致党羽多的会得到提拔,党羽少的会遭到黜退。
D.文武官员分清职责,根据职位的用人标准去推举人才,按岗位标准考察工作情况,让官员的能力与官位相符,才是举贤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
(2)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
14.请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在对待贤人这件事上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3分)
参考答案:
10.BDE 11.D 12.B
13.(1)用的不是贤人,却想建立功业,好比在夏至那一天想要使夜晚变长。
(“非其人”,用的不是贤人;“譬”,譬如、好比、好像;“长”,变长。
每点一分,句意一分)(2)如果这样,那么众多坏人就会结党营私,阻挡贤人,忠臣无罪却惨遭杀戮,奸臣凭借虚名捞取爵位。
(“是”,这样;“比周”,结党营私、互相勾结;“虚誉”,虚名每点一分,句意一分)
14.(1)材料一立足于君王、在上位者对待贤士的态度:尊贤、礼贤下士。
(2)材料二立足于君王如何任用贤人,让贤人真正发挥其才能。
名师讲题:
10.句意:如果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高飞千里的愿望,也不能达到它所想要飞往的地方。
11.A.正确。
留传;将要。
句意:留传荣耀的名声。
/事情快要成功时遭到失败。
B.正确。
C.正确。
一车四马;乘车。
句意:要走远路的人得依托车马。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D.错误。
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
句意: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哪里?/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伺候权贵。
故选D。
12.B.“不能够重用父兄、子孙,非要疏远他们;应该任用并讨好厨师、渔夫、屠户”错误。
原文“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应理解为:不重用父兄和子孙,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仆役俘虏,并不是讨好他们。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欲霸王者托于贤”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君王、在上位者对待贤士的态度:尊贤、礼贤下士。
由“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可知,材料二立足于君王如何任用贤人,让贤人真正发挥其才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国君想要治理天下并在后世永留荣耀的名声,就必须尊重贤人并屈身礼待士人。
《周易》上说:“在上的人谦恭待臣下,那前途就很光明。
”又说:“以尊贵的身份谦恭地对待身份卑贱的人,会大得民心。
”那英明的君王布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在下的臣民,就能怀柔远方的民众并招致近处的百姓。
如果朝中没有贤人,就好比鸿雁没有翅膀一样,虽有高飞千里的愿望,也不能达到它所想要飞往的地方。
因此,横渡大江大海的人得依托舟船,要走远路的人得依托车马,要成就王霸大业的人得依托贤人。
伊尹、吕尚、管仲、百里奚这些人,就是帝王、霸主的船和车。
不重用父兄和子孙,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渔夫、屠户,甚至仇人、仆役、俘虏,并不是讨好他们;因为主持国家政权,走建功立业的道路,不得不这样做。
犹如手艺高超的建筑师建造宫室,测量宫室的大小就知道选用什么样的木材,考察劳作量就知道需用工人的数量。
所以吕尚受到周文王的聘请,天下的人就知道殷商快要灭亡,而周将称王天下;管仲、百里奚被齐桓公和秦穆公任用,天下的人就知道齐国、秦国一定会建立霸
业了。
这难道只是船和车的作用吗?成就王霸大业固然有人,亡国破家也固然有人。
夏桀能信用干莘,商纣任用恶来,宋王用了唐鞅,齐国用了苏秦,秦始皇用了赵高,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们将会灭亡。
用的不是贤人,却想建立功业,好比在夏至那一天想要使夜晚变长;又如同对着天空射鱼,想要发出的箭必中;即使是虞舜、夏禹那样的君王也办不到,更何况世俗的君主呢!
材料二:
文王问太公道:“国君致力于推举贤人却没有收到实效,世间乱象愈演愈烈,以致国家陷入危亡,原因是什么呢?”太公答道:“是由于推举贤人却不加使用,这是有推举贤人的虚名却没有使用贤人的实效。
”文王问道:“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哪里?”太公答道:“造成这种偏失的原因在于国君喜欢使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没有得到真正的贤人。
”文王问道:“为什么呢?”太公答道:“国君以一般人所称赞的为贤人,以一般人所批评的为不贤之人,这就导致党羽多的会得到提拔,党羽少的会遭到黜退。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众多坏人就会相互勾结,阻挡贤人的升迁,忠臣无罪却惨遭杀戮,奸臣凭借虚名捞取爵位。
所以导致世间乱象愈演愈烈,国家不免陷于危亡。
”文王问道:“怎样才能推举出贤人?”太公答道:“将帅与宰相分清职责,各自根据不同职位的用人标准去推举人才,按照岗位标准去考察工作情况,选拔出人才,考核出能力,让官员的能力与官位相符,官位与能力一致。
能这样做就是掌握了推举贤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