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单元17-18版第4章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河流侵蚀地貌
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河谷发展阶

侵蚀类型地貌
初期(A)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
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峭,横剖面呈“V"型
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
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
堆积,河流更为弯曲,
河谷拓宽
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
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剖面呈
宽而浅的槽型
2.河流堆积地貌
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

(3)入海口(c):三角洲。

1.河流堆积地貌并非只出现在河流的下游
虽然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在弯曲河道,地转偏向力并不是河岸侵蚀的主要动力
在河道比较平直时,地转偏向力常常为河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在弯曲的河道,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地貌的判断
1.河流侵蚀地貌的判断
(1)河流侵蚀的几种方式
方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概念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垂直地面的侵蚀
垂直两侧河岸的
侵蚀
影响河谷不断向
源头方向伸

河床加深,河谷向纵向
发展
河床展宽,河谷向
横向发展
(2)两种河谷形态的判断
河谷河谷特点河流形成时

不同河段位

V型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河流的初期河流上游
U型谷河谷宽而浅河流的成熟

河流中下游
2.河流堆积地貌的判断
堆积地貌分布地貌特点图示
洪(冲)积
扇山前
以谷口为顶呈扇
形,冲积扇顶端
到边缘地势逐渐
降低,堆积物颗
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
原河流中下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河口地区多呈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考向1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2014·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

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

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

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

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

【答案】1。

A 2.D
●考向2 河流地貌与流向的关系
图Ⅰ为某区域示意图,图Ⅱ反映图Ⅰ中的P地河谷剖面,图Ⅲ反映图Ⅰ中的湖泊水位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ⅠⅡⅢ3.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及湖泊类型分别为( )A.自北向南淡水湖B.自南向北构造湖
C.自南向北冰碛湖D.自北向南咸水湖
4.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湖泊蓄水范围为a ②湖泊蓄水范围为b ③S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④S城受盛行西风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图流程】
【答案】3。

D 4。

C
规律总结
“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总是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5)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考向3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公路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示区域,其地形类型主要是()
A.山地B.丘陵
C.平原D.盆地
6.图示公路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
A.①B.②C.③D.④
7.此河道可能位于()
A.黄河下游B.长江中游
C.珠江上游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解析】第5题,在平原上,由于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多弯曲.选C.第6题,②路段处于河流凹岸之间,且距离短,受凹岸流
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最易崩塌,造成行车中断。

选B.第7题,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选B。

【答案】5。

C 6。

B 7.B
规律总结
河流凹岸、凸岸分布与侧蚀作用
(1)结合“凹"“凸”二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分布特征。

如下图:
(2)河流发育的中期阶段,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当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分布来判断。

考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影响聚落的形成
(1)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
(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选点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4.影响聚落的分布
(1)平原低地: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
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多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地形高原山区平原
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
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
密度
小较小大
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
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地势平坦,地下
水或地表水丰
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水资
富富,淤积有肥沃
的土壤源丰富,河网密布,河海运输便捷
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
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
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
平原各城市
与人口的分

●考向1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2017·江西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
2.下列关于图中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
B.水灾高地
C.水灾远离河流
D.风沙掩埋迎风坡
【解析】第1题,分析地貌变化需要关注两幅图的差异,从等高线的数值差异可以看出1311年该地海拔变高,可知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沉积作用;根据该地处于河流分叉处,可知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流水沉积。

选C.第2题,从等高线闭合区域和弯曲状况看,1234年甲区域海拔低于52米,该时期城市迁至海拔高于54米的乙区域;而1311年乙区域海拔低于56米,该时期城市迁至海拔高于56米的甲区域。

从城市搬迁主要追求高地,但始终在河流附近,可以看出城市需要水资源,但又需防水灾。

选B.
【答案】1。

C 2。

B
●考向2 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及形态的影响
(2017·衡水模拟)下图是黄河干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两图分别表示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a ②—b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4.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
【解析】第3题,①地貌为“V”型谷,位于河流上游;②地貌为冲积扇,常出现在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a位于河流上游,出现“V”型谷;bc位于太行山区,但c位于黄河流出山口的位置,会出现冲积扇。

第4题,山区聚落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流谷地,规模较小,呈狭长带状分布。

【答案】 3.C 4.D
图Ⅰ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Ⅱ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思维流程]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首先根据图Ⅱ判断,凹岸流速快,凸岸流速慢,由图Ⅰ知,甲为凹岸,乙为凸岸,所以排除A、B选项。

乙处为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容易淤积航道,不利于港口建设.甲处为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堤坝易溃,应加强防洪堤建设。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