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逍遥游》同步练习1北京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一课一测一、选择题
1.选出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 北冥(míng)灰尘(āi)
..
B.鲲鹏( kūn)夭阏( yān)
..
C.晦朔( shuò)泠然( líng)
..
D.蟪蛄( huì)榆枋( fāng)
..
2.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同样的一项(
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遨游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贤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坳堂(āo)
.
蓬蒿( hāo)
.
宿舂粮( chōng)
.
蜩与学鸠( tiáo)
.
)
抟扶摇而上( chuán)
.
学鸠( ji ū)
.
决起( jué)
.
数之然( shuó)
.
4.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固然,犹有未树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④彼且恶乎待哉
··
A. 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
B.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
C.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
D.①②同样,③④同样。
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C.以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二、简答题
6.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
作者依据神话传说,写出
了 ________________ 的随意变化游览,给人展现出一个十分宽阔的境界。
作者认为,要达
到“逍遥游”的境地,就得做到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假如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尔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尔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
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7.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________________
.
(2)六月息 ________________
.
(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________________
..
(5)控于地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
.
(6)宿舂粮________________
.
8.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此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说,就是由于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固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尔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
游无量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贤人无名。
9.解说加点的词。
(1)故夫知效.一官 ________________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________________
.
(3)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________________
..
10.以下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所以丧气。
②(列子乘风)固然免于步行,(但是非有风则不可以行)仍是有所依赖。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其实不增添丧气。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但是非有风则不可以行)仍是有所期望。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所以丧气。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但是非有风则不可以行)仍是有所期望。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其实不增添丧气。
②(列子乘风)固然免于步行,(但是非有风则不可以行)仍是有所依赖。
11.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善行能结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夸赞宋荣子,他其实不所以奋勉,这表示他成功后的懒惰。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无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建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材能达到至人境地。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
陈郡殷琰名知人,
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
云性机敏,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
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
朝政得失于子良。
寻除尚书殿中郎。
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许久,
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
文光顾云曰: “此刈甚
快。
”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奋,愿殿下知稼穑之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文惠改容谢
之。
及出,侍中萧缅先不认识,就车握云手曰: “不谓今天复见谠言。
”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尔后行。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
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
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 ①,招复如礼,时人以犯难。
及居选官,任寄盛大,书牍盈案,来宾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 ②
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
文伯曰: “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
③
起。
二年果卒。
(《南史》)
注:①晗:通“玲” ,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赏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件。
③壮:中医艾灸。
12.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候叔明见之
候:等待
.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 .汝 弼:辅助 C.家事必先谘.尔后行 谘:咨询
D.性颇激厉,少.威重
少:缺乏
13.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时人每疑其宿构 宿构:剽窃
B.云之事臣,动相箴谏 箴谏:劝说,规诫
..
C.官曹文墨 ,发植若神 文墨:文书
..
D.有所是非,形于冒昧 冒昧:草率
..
14.以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愿陛下知稼穑之困难
A.
·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
·
B.
朝间夕死,而况二年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缓之一月乃复
C.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重衣以覆之
D.
·
以乱易整是,不武 ·
15.以下句子,所有说明范云有才识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善属文,下笔辄成
②不意范云乃尔
③愿殿下知稼穑之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④家事必先谘尔后行
⑤躬自营晗,招复如礼 ⑥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16.以下表述,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齐武帝误认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迎之辈, C.②④⑤ D. ②③⑥
)
准备流放他, 以后听闻他在协助子良时,
常常
劝说子良,陈述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跟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
委宛委宛地劝说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
的逸乐,遇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恭敬和欣赏。
C.范云恭敬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建议再做;关怀朋友,朋友逝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欣赏。
D.范云担当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以后,皇上对他寄托厚望,每天文书满案,来宾满门,但是他应付自如,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办理如神,当时的人都恭敬他聪敏明鉴。
参考答案
一、 1.D ( A. 抟扶摇而上“
.tuán”; B.夭阏“è”; C.决起“ xuè”。
)
..
2.C( A. 徒—徙; B. 复—覆; D.辨—辩。
)
3.B( A. 古义:真实的颜色。
今义:纯正的颜色。
C.古义:不求名望;今义:没闻名
望。
D.古义:四时;今义:春季和秋季。
)
4.C
5.C( A. 是,叫; B. 表反问语气; C.作为,看作; D.替。
)
二、 6.优游自得的样子鲲鹏无己无功无名
7.(1)奋斗(2)气味,这里指风(3)粘,着地(4)堵塞(5)投,落下( 6)捣掉谷壳
8.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三、(一) 9.(1)显才能(2)使到来(3)界线(4)拼死追求
10.A 11.D
(二) 12.A (看望。
)
13.A (预先做好。
)
14.A ( A. 的,助词。
B.表示递进;表示目的。
C.就;竟。
D.表示目的;用。
)
15.B(句②,写齐武帝对范云的欣赏;句④,写范云尊敬寡嫂。
)
16.B(委宛委宛改为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