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邓小平访美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2.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美、中日关系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第3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革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开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放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
以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来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
的的多边外交为积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中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外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交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
二、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实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还设立了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其内容有: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②改革公民大会③改革五百人会议④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⑤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⑥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⑦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
《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完成
①罗马法的内容: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

②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实质(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
④作用:(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对欧美)是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对东方)对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男女权利不平等。

P.102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历史条件:
1.到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

议会由国王和上下院组成。

2.1688年,英国议会中的“托利党”人和“辉格党”人联合起来,他们邀请荷兰执政者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

内阁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首相的权力首相是政府和内阁的最高首脑,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等。

国王的地位国王是国家元首。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
2.
3.1787年,北美各州代表在费城由华盛顿的主持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一部联邦宪法,习惯上称为美国1787年宪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4.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5.国会的权力:①立法权、②征税权、③宣战权、④审批权,⑤众议院还有对总统的弹劾权。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产生,每州两名,任期6年,参议院议长由副总统担任;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美国总统(行政)
总统权力①国家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由民间选举产生,任期四年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③总统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权。

④美国的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联邦法院权力①美国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②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③联邦法院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后来,联邦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6.美国是一个以“分权与制衡”为原则的、以国会、总统、联邦法院为主要机构的、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的、以总统共和制为政体的资产阶级国家。

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国
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5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①行政权归总统,他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二、德国
1.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宪法》
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①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②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③议会:分为两院: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5.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失败原因: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练习,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革命进程: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人民委员会。

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4.历史意义:
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④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推动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三大改造
1.农业、手工业改造要求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向前推进。

2.1953年,中央召开会议,确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企业的方针。

【实行赎买政策】3.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①基本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美国的冷战政策
1.背景: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3.定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就是所谓的“冷战”。

4.表现:①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政治
②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经济
③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军事
5.影响:①导致德国分裂;②爆发局部“热战”:朝鲜、越南战争;③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古巴导弹危机);总之,使世界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使世界动荡不安。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军事上:1955年5月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6月正式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两极局面最终形成。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建议西欧国家在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

②1951年,法、德、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条约签订促使法德这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

③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

④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⑤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3.。

4.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1.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外因)美国大力扶植,③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④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⑥引进大量先进技术,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两个原因:
3.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的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意义: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③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3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二、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1.1985年-1990年,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政治改革。

2.“八一九”事件:起因: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影响: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4.苏联解体原因:内因: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外因: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主要影响: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多极化的表现:①1993年欧盟的建立;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
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