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农产品内部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特色农产品内部环境分析
1、发展观念落后,生态意识淡薄
特色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四川省不少地方发展观念落后,缺乏现代农业的意识,主要表现在:盲目模仿,搞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结构和布局趋同,没有特色:以量取胜,忽视产品品质:只抓原料生产和供给,没有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系统开发:用计划经济、行政手段,没有靠市场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

发展特色农业是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而某些地区却为了发展特色农业而不惜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动植物物种的减少为代价。

例如,个别地方急功近利,狂挖滥采药材,已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破坏。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相关制度政策不够健全
近年来,四川省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取得明显改善,但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信息网络建设落后。

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山高路陡,使得陆地交通建设非常困难,现有的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如特色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的山区,交通状况差,道路等级低,甚至未能通车,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

农产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处于较低层次或模仿阶段,导致流通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物流市场化进程。

此外,与发展特色农业相关的市场制度、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各项土地、价格、财政、信贷、外贸等扶持政策制定得还不够具体。

如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出台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高效的
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3、产业化水平低、深加工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实力较弱,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和口头合作关系,没有联结利益共同体,连村带户的能力还比较弱。

流通加工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简陋,深加工程度低,与国内其他省份以及国外的差距较大。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加工率为90%,我国为20%~30%,四川仅
为10%。

此外,四川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辐射力强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还很少。

现有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滞后,现代化市场交易手段的优势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出来,市场交易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4、产品质量不高卫生安全差,市场占有率低
四川省特色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卫生安全较差。

通过HACCP、绿色食品、ISO14000等相关标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很少。

在动物
疾病防疫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畜产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肉类、肠衣、蜂蜜等动物产品是四川省传统大宗出口农产品,年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

而加入WT0后,出口畜产品特别是动物源食品不断遭到国外技术贸易和动植物卫生检疫壁垒,已严重削弱了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农产品总体上讲品质不高,多为“一低一高”(质量低、成本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

四川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但就因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太低,造成中药材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缓慢。

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市场集中,没有品牌优势,这
些是造成出口份额小的主要原因。

如中药材、茶叶等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与四川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生产能力很不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