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年七年级政治上学期期中

一、选择题
1. “我是远山深处的一只小鸟,苦难是挂在脖子上的一把钥匙。

”“坚持信念的航船,一定不会走错。

”“我走到今天,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回报社会。

”这是“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谭之平经常写给自己的话。

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②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会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
③理想的实现完全依靠他人
④回报社会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是帝王的礼貌。

”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遵规守时是一种美德,它能体现尊重他人
②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
③如果你不守时,你就失去了诚信
④遵规守时体现了一个人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品德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以下做法中,属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有()
①把野外的小鸟捉回家饲养②不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③劝阻同伴抛石块打池塘里的青蛙④为路边刚栽上的小树苗浇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③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社会、他人
④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2010年广州亚残会上,我国残疾健儿奋勇拼搏,夺得199枚金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残疾人的良好形象。

()①自尊②自信③自立④自强⑤自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6.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这表达了农民工子女
A.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B.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C.面临的生存环境太差 D.诚实和正义心理
7. 2010年6月7日,河北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无臂考生索鹏飞,用脚答出了高考试卷;在安徽蒙城一中高考考点,无臂考生代军颂用牙齿咬着笔答题。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精神境界②直面挫折、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③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品质④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美国哈佛大学一些专家对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比率为15,犯罪比率为110,平均收入前者要高于后者20.这些数字说明()
①劳动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
②劳动可以磨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③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④劳动可以保证人们不失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 一位伟人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家务,包括打扫地板、收拾玩具柜等,而“工资”只有一元钱,这个“工资”就是她们的零花钱。

这位伟人的“育儿经”启示我们
A.告别依赖,无所不能 B.拒绝父母的帮助
C.从小培养远大的目标 D.做自立自强的人
10. 梅瑞德曼恩说: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习惯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唯一因素 B.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C.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
D.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一生的成功与幸福11. 学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个内容后,下列成为不应有的是
A.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 B.上下学让父母用车接送
C.自己整理房间和学习用品 D.自觉复习功课,独立完成作业
12. 据调查显示,只有10%的人每周有固定时间锻炼身体,接近70%的人却几乎没有运动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致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这说明
A.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形象 B.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
C.习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D.习惯是一种永远固定的行为模式
二、探究实践题
13.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中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能自理不能自理
早晨能否按时起床,不需要父母叫醒18% 82%
是否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室内卫生36% 64%
自己是否会做饭,并主动洗碗9% 91%
自己的衣服是否自己洗19% 81%
做作业、复习功课,不用父母督促 53% 47%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14.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儿子长大以后什么事都不能干,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挨饿,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

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儿子已经饿死了。

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1)儿子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15. 克服依赖,走向自立新闻故事:晓东从小就受到家人百般宠爱,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有家务事均不沾手。

他考上大学后,因为不会洗衣服,所以,每隔两个月便会将脏衣服快递回家让母亲清洗。

几年来,寄脏衣服的快递费用就花去了上千元。

(1)大学生晓东身上缺乏一种什么优秀品质?(2)缺乏这种品质有什么危害?(3)你觉得培养这种品质最基本的是什么?
16. 某班围绕“如何走向成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答相关问题。

第二小组围绕“成功与生活态度”收集到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材料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材料三:“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

"“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

”英国格言(1)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在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应该培养哪些优良品质(2)结合第一则材料回答:对中学生来说,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结合第三则材料回答:怎样确定人生目标?
三、简答题
17. 学会学习——梳理知识话方法
①精读细读,归纳概括,用一句话概括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这一课第87页第二自然段“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为之付出沉重代价”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实际,掌握知识——人生难免有挫折,请举例对你最有影响的一次挫折并说出你应付的办法。

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孟子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领悟孟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运用七下《人生当自强》这课的哪些知识?(至少三个)④课后盘点,反思总结——学习了七下《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之后,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收获。

18. 透视自我请把左边的言或行与右边的心理品质准确的连线
19. 小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自卑,经常用骂人,打架等方式掩饰自己的自卑,同学们都不理睬他,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会怎样做
20. ⑴、与人交往时卑躬屈膝,低三下四。

正确做法:理由:⑵、有的学生让家长到学校当值日生。

正确做法:
理由:
2016年春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期中考试卷七年级思想品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我是远山深处的一只小鸟,苦难是挂在脖子上的一把钥匙。

”“坚持信念的航船,一定不会走错。

”“我走到今天,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回报社会。

”这是“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谭之平经常写给自己的话。

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②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会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
③理想的实现完全依靠他人
④回报社会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B
③选项观点错误,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但不能完全依靠他人,故排除。

根据题意,题中话语强调自信自立的重要性,故①入选。

经历困难,正确面对,故②入选。

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故入选。

2. 德语中有一句话:“准时是帝王的礼貌。

”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①遵规守时是一种美德,它能体现尊重他人
②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
③如果你不守时,你就失去了诚信
④遵规守时体现了一个人的良好道德素质,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品德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D 本题主要考查守时的良好的品质。

准时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既珍惜自己的时间,又珍惜他人的时间,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守时守约也是一个人讲诚信的表现,所以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3. 以下做法中,属于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有()
①把野外的小鸟捉回家饲养②不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③劝阻同伴抛石块打池塘里的青蛙④为路边刚栽上的小树苗浇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C 略
4、 C 略
5、 A 略
6、 A 略
7、 C 略
4. 每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都有价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②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③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国家、社会、他人
④在肯定自己的价值、珍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2010年广州亚残会上,我国残疾健儿奋勇拼搏,夺得199枚金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残疾人的良好形象。

()①自尊②自信③自立④自强⑤自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6.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这表达了农民工子女
A.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B.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C.面临的生存环境太差 D.诚实和正义心理
7. 2010年6月7日,河北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无臂考生索鹏飞,用脚答出了高考试卷;在
安徽蒙城一中高考考点,无臂考生代军颂用牙齿咬着笔答题。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精神境界②直面挫折、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③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品质④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美国哈佛大学一些专家对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
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比率为15,犯罪比率为110,平均收入前者
要高于后者20.这些数字说明()
①劳动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
②劳动可以磨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③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④劳动可以保证人们不失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B 试题分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干家务对于个人以后成长的重要性,说明劳动对于个人的成长
发挥着重大作用。

因为劳动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可以磨砺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
好习惯,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选B。

④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劳动的意义
9. 一位伟人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家务,包括打扫地板、收拾玩具柜等,而“工资”只
有一元钱,这个“工资”就是她们的零花钱。

这位伟人的“育儿经”启示我们
A.告别依赖,无所不能 B.拒绝父母的帮助
C.从小培养远大的目标 D.做自立自强的人
9、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一位伟人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家务,包括打扫地板、收拾玩具柜等”,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要求孩子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无所不能”、B项中“拒绝父母的帮助”等的表述是错
误的,故不能入选;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立自强的认识。

10. 梅瑞德曼恩说: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
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习惯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唯一因素 B.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C.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
D.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一生的成功与幸福
10、 D 试题分析: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的习惯有好
坏之分。

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中材料“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强调的是习惯对人生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中“唯一因素”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培养良好习惯的相关知识。

11. 学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个内容后,下列成为不应有的是
A.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 B.上下学让父母用车接送
C.自己整理房间和学习用品 D.自觉复习功课,独立完成作业
11、 B 试题分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强调要学会自立,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克服依赖心理,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家庭生活技能、社会生活技能等。

B.上下学让父母用车接送,可见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上学本是自己的事,违背了自立原则,故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相违背。

考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12. 据调查显示,只有10%的人每周有固定时间锻炼身体,接近70%的人却几乎没有运动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致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这说明
A.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形象 B.习惯影响人的思维发展
C.习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D.习惯是一种永远固定的行为模式
12、 C 试题分析: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好习惯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发展,而坏习惯则会妨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题干中强调现代人由于没有锻炼的好习惯,给身体带来了一系列的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因而C是符合题意的。

AB选项与题干不相关联,故排除。

D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

考点:习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二、探究实践题
13.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中学生自理能力调查表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能自理不能自理
早晨能否按时起床,不需要父母叫醒18% 82%
是否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室内卫生36% 64%
自己是否会做饭,并主动洗碗9% 91%
自己的衣服是否自己洗19% 81%
做作业、复习功课,不用父母督促 53% 47%
(1)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怎样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
13、(1)大部分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立意识不强(言之有理即可)(2)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试题分析:(1)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及归纳方面的能力。

解答
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中各项调查内容所占的比例关系,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表反映出的现象。

通过分析图表,同学们可以发现,在所列的五项调查内容中,不能自理的比例均比较高,这充分说明大部分中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

(2)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培养自己自理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培养自理能力首先要培养自理意识,克服事事依赖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从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寻求独立锻炼的机会等角度去综合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学会生活自理的相关知识。

14.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儿子长大以后什么事都不能干,连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妇俩要出远门,怕儿子挨饿,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颈上,告诉他想吃时就咬一口。

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儿子已经饿死了。

原来他只知道吃颈前面的饼,不知道把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1)儿子饿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假设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14、(1)过分依赖父母,缺乏自立能力。

(2)缺乏自立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

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3)(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提示:可以从作息时间、吃饭、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安排。


试题分析:(1)父母对儿子的溺爱,让儿子养成了依赖心理。

儿子过分依赖父母,缺乏自立能力,无法生活,最后饿死了。

(2)给我们的启示,回答克服依赖,自立自强。

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自立的重要性:①自立可以让我们完善自己,学会自尊,增强自信,提高法律意识;②逐步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③有利于积极的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1)正确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

(2)克服依赖,自立自强。

(3)学会自立的做法。

15. 克服依赖,走向自立新闻故事:晓东从小就受到家人百般宠爱,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有家务事均不沾手。

他考上大学后,因为不会洗衣服,所以,每隔两个月便会将脏衣服快递回家让母亲清洗。

几年来,寄脏衣服的快递费用就花去了上千元。

(1)大学生晓东身上缺乏一种什么优秀品质?(2)缺乏这种品质有什么危害?(3)你觉得培养这种品质最基本的是什么?
15、(1)自立(2)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立足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试题分析:(1)根据教材知识,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题文中晓东什么都不做,考上大学后,还让母亲清洗自己的脏衣服,说明他没有做到自立。

(2)缺乏自立品质的人,是一种依赖心理。

根据教材知识,回答依赖心理的危害:依赖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根据教材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考点:(1)本题主要考查培养自立的优秀品质。

(2)正确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

(3)培养自立品质的基本要求。

16. 某班围绕“如何走向成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答相关问题。

第二小组围绕“成功与生活态度”收集到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材料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材料三:“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

"“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

”英国格言(1)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在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应该培养哪些优良品质(2)结合第一则材料回答:对中学生来说,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结合第三则材料回答:怎样确定人生目标?
16、(1)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②保持乐观心态;③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2)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3)①目标要切实可行;②目标应该是长期;③目标应该是相对稳定。

试题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提炼关键语句,结合知识点作答.材料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体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材料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体现了保持乐观心态的优良品质,材料三“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

"“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

”体现了树立目标,并向自己目标迈进的优良品质。

(2)根据知识点中学生学会生活自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来回答。

(3)根据知识点怎样确定人生目标即“①目标要切实可行;②目标应该是长期;③目标应该是相对稳定”来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自理的内容及怎样确定人生的目标。

三、简答题
17. 学会学习——梳理知识话方法
①精读细读,归纳概括,用一句话概括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这一课第87页第二自然段“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为之付出沉重代价”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联系实际,掌握知识——人生难免有挫折,请举例对你最有影响的一次挫折并说出你应付的办法。

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孟子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领悟孟子的这句话,我们可以运用七下《人生当自强》这课的哪些知识?(至少三个)④课后盘点,反思总结——学习了七下《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第一框题《走近法律》之后,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收获。

17、①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②评分说明:例2分,应对办法2分
③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和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自强是我们健康生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等。

④评分说明:观点2分,体会2分本题结合了新材料信息,综合考查了教材跨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必须十分熟悉教材知识。

①考查了学生教材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精读细读题目要求的部分,关键是结合该部分的单元标题和主题,可以归纳概括出“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为之付出沉重代价”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②考查了学生处理挫折的能力,联系这一部分的说明,联系实际,应付的办法有多样,比如锻练意志、加强交流等。

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孟子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的教材知识有: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和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自强是我们健康生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等。

④该题需要实际生活,同时需要比较熟悉教材知识,观点+体会,不可少。

18. 透视自我请把左边的言或行与右边的心理品质准确的连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