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化学综合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在实验室加热32.5g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
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 32KCl+3O 2↑
149 96
x 9.6g
149969.6x g
=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910014.9g g g
+×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
(4)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
(5)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

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 5.85%
【解析】
(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
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

故选
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则溶质为
Na 2CO 3和NaOH ,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 2CO 3;(5)盐酸中HCl 的质量为73g×10%=7.3g ;设反应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x .
NaOH+HCl=NaCl+H 2O
36.5 58.5
7.3g x
36.558.57.3g x
=,解得x =11.7g 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 100% 5.85%73g+127g
⨯=。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

3.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在溶解固体1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 提高实验效率 B 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 节约能源
(2)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 。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回收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AC 5 14.9g 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或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
【解析】
【详解】
(1)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了提高实验效率,如在蒸发过程中水量太多,会使蒸发时间过长,同时也能节约能源;
(2)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做催化剂,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
(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2
3
2MnO 2KClO 2KCl 245
14924.5g
x 3O +∆↑
x 14924.5g 245=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氯化钾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蒸发过程中氯化钾溶液飞溅等。

4.化学就在我们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右图是一款新型的自行车的示意图。

所标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如有多项,只需选填一项,下同);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_ 。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

(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
_______元素(填一种金属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面料为“冰蚕丝”的运动服,其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

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和羊毛丝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或④或⑤糖类钙或Ca 取样品灼烧,若有烧羽毛气味的则为羊毛丝,无烧羽毛气味的则为“冰蚕丝” 。

【解析】
【详解】
(1)图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塑料和橡胶,属于合金的是钢或不锈钢;
(2)喝蜂蜜水可补充骑自行车所消耗的能量,蜂蜜中富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3)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除了适当的运动外,还应多喝牛奶、骨汤等,从中摄入钙元素以促进骨骼发育。

(4)羊毛丝成分是蛋白质,灼热有烧焦羽毛味,合成纤维燃烧有特殊气味,取样品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丝,无烧羽毛气味的则为“冰蚕丝”。

5.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
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 B.10 mL C.50 mL D.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 5 , AgCl-143. 5 )
【答案】6C B 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 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 g,则该味精中NaCl的
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 5→143. 5,
58.5
143.5

x
2.87g
,x=0.117g,
1.17g
5g
×100%
=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6.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①2FeCl3+Fe=3FeCl2 ②CuCl2+Fe=FeCl2+Cu
(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
①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1.6g,其中,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 0.2g 1.4g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参加了反应,但是却没有得到铜,说明先发生的是第一个反应,结果铁的质量很少,导致没机会和氯化铜反应,从而没有得到铜,故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

(2)①2FeCl3+Fe═3FeCl2这个方程式时固体减少的反应;②CuCl2+Fe═FeCl2+Cu这个反应加入56g铁就生成64g的铜,是固体增加的反应,故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

②设反应②消耗的铁的质量为y.反应②导致的固体增加量为a
由于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也就是铜的质量等于加入的全部的铁的质量,故,故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0.2g,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1.4g。

7.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______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______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______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___?(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吸附;疏松多孔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O2点燃
CO2,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
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同。

6g。

【解析】
【详解】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点燃
CO2,;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
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 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不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5)解∶设要使80 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12 160 x 80g
12 x =
160
80g
,x=6g。

8.盐城濒临黄海,拥有巨大的天然宝库。

(1)海堤树林茂密,让人清新呼吸。

①树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填化学式),放出O2,将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树林中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

一种负氧离子(O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每个O2-中共含有_____个电子。

(2)滩涂花海飘香,使人流连忘返。

①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_____的结果。

②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呈蓝色,可能由KNO3、Ca(NO3)2、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
配制而成,其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该营养液中含有_____种溶质。

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_____(填元素符号)。

(3)大海资源丰富,引人不断探索。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 2、MgSO 4等可溶性杂质)。

小明利用如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 .研钵
B .量筒
C .烧杯
D .广口瓶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 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则“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 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 溶液选种。

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l6g ,加入盛有84mL 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g•mL -1),完全溶解。

配制所得的NaCl 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 2、MgSO 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 2溶液、_____(填化学式)溶液、Na 2CO 3溶液。

允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答案】CO 2 太阳 17 不断运动 3 P A 蒸发 引流 饱和 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 NaOH
【解析】
【分析】
粗盐提纯过程:溶解、过滤、蒸发,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

【详解】
(1)①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故吸收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放出O 2,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一种负氧离子(O 2-)的一个原子团是由一个O 2分子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形成的微粒,氧气分子含有16个质子数,俘获了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含有17个电子,故每个O 2-中共含有17个电子。

(2)①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鲜花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是大量的带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②培育鲜花的某种营养液可能由3KNO 、32Ca(NO )、2Cu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制而成,呈蓝色,则含有氯化铜,其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1:1,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钙,32Ca(NO )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40:28=10:7,营养液中Ca 、N 的元素质量比为1:1,则含有硝酸钾,故该营养液中含有3种溶质。

物所需营养元素由三种,为氮元素、钾元
素、磷元素,营养液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从均衡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角度分析,营养液中还需补充磷元素,元素符号为P 。

(3)①操作1是把大颗粒粗盐研磨成小颗粒粗盐,需要在研钵中进行,故选A 。

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 “盐洗”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故“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 的饱和溶液。

④精盐不纯会带有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变小,未完全烘干,相当于将溶液稀释,配制所得的NaCl 溶液的浓度低于16%,故配制所得的NaCl 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

⑤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 2、MgSO 4两种杂质,加入BaCl 2溶液,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 2溶液、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9.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现代社会,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SiO 2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SiO 2属于___________ (选填“酸”、“ 碱”、“ 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约200亿吨的CO 2,若这些 CO 2按化学方程式“CO 2+3H 2 CH 3OH+H 2O”"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_亿吨甲醇[CH 3O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置换反应 氧化物 145.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SiO 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设:理论上可以转化为甲醇的质量为x 。

CO 2+3H 2
CH 3OH+H 2O
44 32
2×1010 t x 104421032t x
⨯= x=1.455×1010t=145.5亿吨。

10.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样,有些物质能危害健康,现代社会中,毒品的危害并未完全消除,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依然存在,香烟的产销量依然巨大.“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
质”,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二百多万斤英国走私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名族反对侵略和坚决禁毒的坚强意志。

当年销烟的方法是在海滩上挖池,池中注水,且放入__________(填“烧碱”“纯碱”“石灰石”“生石灰”之一),再将鸦片倒入池中销毁。

(2)鸦片的主要成分罂粟碱(化学视为C20H21O4N)中,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近期,关于某地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的报道引人注目。

“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涕灭威(化学式为C7H14O2N2S),在涕灭威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4)香烟中的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③被动吸烟无害健康;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烟能防治H7N9禽流感;
A.只有①⑤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③⑤
【答案】生石灰 5∶1 氢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及放出的热来销毁鸦片,池中放入的是:生石灰。

(2)由罂粟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罂粟碱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因此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0∶4=5∶1。

(3)该物质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4=1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4×2=28,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③香烟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危害更大,而不是无害;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
烟不能防治H7N9禽流感。

因此说法不正确的只有③⑤。

故选D。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

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__号柜中取出。

(2)小刚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

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I.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 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___g。

②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

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答案】2 红 2NaOH+CO2=Na2CO3+H2O 50 6.6%(过程见解析) 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氯化钙
【解析】
【详解】
(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他需从2号柜中取出。

(2)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

(3)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
I.①设需要盐酸的质量为x
2 HCl+NaOH=NaCl+
H O
36.540
7.3%x40g10%

36.57.3%x
=
4040g10%

x=50g
②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说明生成了1.1g二氧化碳气体。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44
y 1.1g

106y
=
44 1.1g
y=2.65g
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g
100% 6.6% 40g
⨯≈
ⅱ.充分搅拌,能增大接触面积,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

(4)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应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显中性,可能会发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钙,溶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钙。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由Ca(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下。

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

(1)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可多选).
(2)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53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与17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出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BDE13.3%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实验室“操作1”是过滤,需要用到下列器材中的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选BDE。

(2) 解∶设反应所得氢氧化钠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质量为y
Na2CO3+Ca(OH)2=2NaOH+CaCO3↓
106 80 100
53g x y
106 53g =
80
x
,x=40g。

106
53g

100
y
,y=10g。

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0
531710
g
g g g
+-
×100%=13.3%。

点睛∶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_______和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所示装置。

请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