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
2.理解大意,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用古代聪明儿童的事例激励学生求知的热情。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5.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6.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二)教学难点:
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1.启发谈话话法: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谈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便获取知识。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法。
4.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符号或颜色圈点勾画多角度阅读的课文依据。
以及课文含义深刻的最后一段。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冬天是寒冷的,但也常常给我们带来快乐;雪是冰凉的,但是可以给人无穷的想象。
在冬天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古往今来,吟咏过雪的人更是不胜枚举。
大家熟知的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咏雪》讲的是东晋谢安一家人,雪天与儿女讲论诗文的情景。
1.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撰有《世说新语》八卷。
2.生字新词
俄而(éér)欣然(xīnrán)拟(nǐ)奕(yì)
撒盐(yán)柳絮(liǔxù)骤(zhòu)
二、讲授新课
1.疏通文意
三四人分为一组,小组内根据文下注释及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如有不能解决问题全班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提醒全班注意的知识点。
老师巡视点拨。
讨论疑问
2.翻译文章
(1)下列字词需要重点掌握
儿女俄欣何所似拟未若
(2)翻译时注意下面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欣然:高兴地
②空中撒盐差可拟拟:比,比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翻译全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探讨质疑
(1)探究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2)探究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
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3)探究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
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三)归纳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
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作业安排
收集咏雪佳句。
写一段描写雪花飞舞的文字。
背诵文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①自由朗读,背诵。
②抽背。
③温习字词
(二)整体感知
请人读《陈太丘与友期》。
齐读。
1.依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文章大意
陈太丘与友人约定时间同行,友人不仅言而无信,并且辱骂陈太丘,元方义正词严驳斥友人。
2.疏通文意
三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内依据文下注释及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有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老师巡回指点。
3.字词解释
(1)下列字词需重点掌握
期至乃舍去不委引顾
(2)未若:比不上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期:约定。
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
委:舍弃。
③元丘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4.全文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三)探究质疑
1.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
讨论并归纳: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看法。
(1)如前一个问题的回答。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四)归纳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
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