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格式及要素 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公文的格式及要素
(一)行政公文的格式
行政公文格式指的是行政公文的书写形式和各部分的
排列顺序及区域划分。
标准化、科学化的公文格式,保证了公文有效、迅速、准确地生成、执行和处理。
行政公文格式有一般格式(又称常规格式或文件格式)和特定格式。
一般格式又有两种形态,即下行文、平行文格式(见图8.1)和上行文格式(见图8.2)。
特定格式包括信函格式(见图8.3)、会议纪要(见图8.4)和命令格式(见图8.5)格式三种。
思考:
1.对比一般格式中的下行文格式和上行文格式,看看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
2.你知道什么叫红色反线、武文线、文武线吗?请在图示中找找看。
1.一般格式:
图8.1 下行文、平行文格式图8.2 上行文格式
2.特定格式:
图8.3 信函格式(完整)图8.4 会议纪要格式(首页)图8.5 命令格式(首页)
(1)信函格式。
发文机关名称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是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是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
两条线长均为170mm。
每行居中排28个字。
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
(见图8.3)(2)会议纪要格式。
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
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
会议纪要不加盖公章。
(见图8.4)
(3)命令格式。
命令标识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
不标注发文字号,只标注令号(第×号),自发第1号令起,按自然顺序编号,不受年度限制;令号之下没有红色反线。
正文之后,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签发人职务及其签名章(签名章用红色);不标注主题词;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合为分送机关。
(二)行政公文格式的要素
1.眉首部分
(1)发文机关标识
含义:发文机关标识是显示公文法定作者的部分
构成: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文件”
规则:行政机关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与其他机关联合行文,按照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
“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若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则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用红色标识
位置:一般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
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字号字体: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
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是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国务院文件”的字号即是22mm×15mm。
以此为高限,就是要求除“国务院文件”以外,其他各级行政机关的发文机关标识的字号要小于“国务院文件”,以显示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地位)。
(2)发文字号
含义:发文字号是发出公文的一般编号,可简称文号。
标注文号的目的是便于公文的收发、引用、查询和管理。
构成: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规则:行政机关之间联合行文,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与其他机关联合行文原则上应使用排列在前机关的发文字号,也可以协商确定,但只能标注一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政”、“×政办”,用于上行文;“×政发”、“×政办发”,用于普发性下行文;“×政函”、“×政办函”,用于部分(或个别)机关受文的下行文或平行文;“×政干”,用于任免干部通知。
发文机关代字要规范,尽量选用能反映职能特征且与其他机关不重复的字,长期固定使用,字数不宜过多,不必加“字”字。
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不要用圆括号“()”、方括号“[ ]”或方头括号“【】”括入(因为这涉及文号的引用问题)。
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有的机关按主办部门或按行文方向或按公文种类划分序号,是一种较繁琐的办法。
位置: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一般公文居中排布,上行文左空1字。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实际掌握只要不贴红色反线即可)。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3)签发人
含义:签发人是签发公文的行政机关负责人。
规则: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写成“签发人:×××”,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
位置:平行排列于文号右侧。
文文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
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反线与之相距4mm。
字号字体:“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姓名用3号楷体字。
(4)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含义:秘密等级是根据公文涉及国家秘密的情况而划分的等级,可简称密级;密级分“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
保密期限是对涉密公文进行保密的时间要求。
规则: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标注为“×密★×年”;保密期限在1年以内的,标注为“×密★×月”;保密期限未作规定的,标注为“×密”,其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30年、机密级事项20年、秘密级事项10年认定。
位置:如需标识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两字之间空l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1990年10月6日由国家保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规定“书面形式的密件,其国家秘密的标识为‘★’,‘★’前标密级,‘★’后标保密期限。
”)
字号字体:用3号黑体字。
(5)份数序号
含义:“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可简称份号。
标注份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涉密公文的管理,防止失密
规则:“绝密”、“机密”级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
用阿拉伯数码。
编几位数,未定。
一般编6位数,从“000001”号起编,前加“№”;至少应不少于2位数,即从“01”号起编。
一般为红色。
位置:顶格标注于版心左上角第1行。
字号字体:未定,使用打号机。
(6)紧急程度
含义:紧急程度是对公文办理时限的要求。
规则:分“特急”、“急件”,电报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位置:顶格标注于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若需同时标注密级与紧急程度,则密级顶格标注于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注于版心右上角第2行。
在实际行文过程中,有将紧急程度标注于标题公文种类之前的情况。
字号字体:用3号黑体字。
2.主体部分
(7)标题
含义:标题是公文的题目
规则: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有发文机关标识的非重要公文,可省略发文机关。
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关于……的”构成。
公文种类前,可根据需要加“若干”、“补充”、“紧急”、“实施”、“暂行”等词语;公文种类后,可根据需要括注“试行”等词语。
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位置:红色反线下空2行。
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字号字体:用2号小标宋体字。
(8)主送机关
含义: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规则: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同类主送
机关名称之间标全角顿号,不同类主送机关名称之间标全角逗号,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普发性公文、法规性公文、会议通过的公文等,不标主送机关。
位置: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回行时仍顶格。
若因仅差一行就可以不挤出正文时,主送机关在标题下则可以不空1行。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在实际行文过程中,有些普发性公文、法规性公文、会议通过的公文等,也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9)正文
含义:正文是记述公文内容的部分。
规则: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28个字。
位置:主送机关名称下1行。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 10)附件
含义:附件是附在正文后面的公文。
正文中有一些内容,如图表、名单、规定等,如穿插在正文中,往往隔断前后意思的联系而造成阅读上的不便。
这时需要将其从正文中抽出而作为公文的附件单独表述。
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有的对正文起补充作用,有的对正文起佐证作用,有的表面看起来像附件而实际上是正文(如公布令、转发批转印发通知)。
规则: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附件的序号和名称若前后标识不一致,在法律意义上讲,则可以不承认该附件是正文的附件,附件便失去了其本应有的与正文同等的效力。
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就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 11)附件说明
含义:附件说明是昭示公文附件名称的部分。
规则: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
写成“附件:××××”,“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若有两个以上附件,则应用阿拉伯数码在附件名称前标注序号。
公布令、转发(批转、印发)通知,不标注附件说明。
位置: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12)发文机关署名
含义:发文机关署名是表明公文权属的行为
规则:单一发文,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日期)。
联合行文,两个机关,也不署发文机关名称。
联合行文,三个以上机关,要署发文机关名称(横排)。
位置:由于印章一般要压在发文机关署名上,因此发文机关署名的位置要依印章的位置而定。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13)成文日期
含义:成文日期是公文生效的日期。
公文如果没有成文日期,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纸空文。
规则:成文日期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
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不能写成阿拉伯数码“0”或英文字母“o”。
位置:上下位置:由于印章一般要压在成文日期上,因此成文日期上下位置要依印章的位置而定。
左右位置:单一发文,成文日期右空4字;联合行文,两个机关,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字;三个以上机关,成文日期右空2字。
法规性公文、会议通过的公文等,居中标注于标题之下。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14)印章
含义:印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规则: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应当加盖印章。
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印章用红色。
单一发文,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日期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联合行文,两个机关,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日期,两印章相距不超过3mm;三个以上机关,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成文日期和正文之间,每排最多3个印章,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两端不得超过版心。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位置: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
(15)附注
含义:附注是公文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如“文中所有统计数字,截止年月日”、“文中所述三年以上,含三年”等。
规则:对公文中名词术语的解释,一般采用句内括注或句外括注的办法解决,不列入附注。
“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翻印公文时,应当注明印发范围。
位置: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1行。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3.版记部分
(16)主题词
含义:主题词是揭示公文主题的词语。
标注主题词的目的是便于对公文进行现代化管理(如计算机检索等)。
规则:写成“主题词:×××××××××”。
“主题词”三字后标全角冒号,词目之间空1字,不加标点符号。
一份公文除类别词外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
标引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
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公文内容的词,最后标反映公文形式的词。
如:公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的主题词可标为“农业水土保持通知”。
一份公文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
如:《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可标为“经济管理企业破产劳动
就业通知”。
根据需要,可将不同类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如:《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可标为“科技体制改革决定”。
当主题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公文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以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同时将能够准确反映公文内容的词标在类属词的后面,并在该词的后面“△”以便区别。
上行文,必须在上级机关编制的《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
令、议案和会议纪要,不标注主题词。
主题词之下印一条黑色反线。
位置:居左顶格。
字号字体:“主题词”三字用3号黑体字,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
(17)抄送机关
含义: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
规则: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一般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法院、检察院、群众团体、民主党派、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顺序排列。
写成“抄送:×××、×××、×××。
”“抄送”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同类抄送机关名称之间标全角顿号,不同类抄送机关名称之间标全角逗号,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全角句号。
命令(令)等文种将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合为分送机关。
分送机关的标识方法与抄送机关相同。
抄送机关之下印一条黑色反线。
位置:主题词下1行,左空1字。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18)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含义:印发机关是发文机关的办公部门或秘书部门;印发日期是公文交付印刷的日期。
规则: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
用阿拉伯数码。
印发机关写成“×××办公厅”、“×××办公室”、“×××局秘书科”等,印发日期写成“×年×月×日印发”、“×年×月×日翻印”等。
位置:主题词(或者抄送机关)下1行;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日期右空1字。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下印一条黑色反线。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19)印发份数
含义:印发份数是一份公文印发的总数。
规则:翻印公文时,应当注明印发份数,写成“共印×份”。
位置: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下1行右侧。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封四)。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或印发份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行。
字号字体:用3号仿宋体字
表8.1 行政公文专用语简表
思考:在今后的行政公文写作中,你能分辨以上专用术语具体用于哪些文种并正确使用它们吗?
1.扫描修复
请指出下列公文的眉首、主体、版记部分的错误,并改正。
(1)眉首部分
(2)主体部分
2.思维宽带
阅读下面这篇公文,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
××市人民政府:
为了加强我区河流畅通工程建设,我区经过多次讨论, A 重修××河,使××河重新成为我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经核算,共需要经费200万元。
目前我区已自筹100万元,尚缺100万元。
B 市人民政府拨付尚缺经费100万元。
C 。
附:重修××河经费预算
××区人民政府(印章)
②
(1)请拟写这篇公文的标题,并填写在文中预留的标题横线①上。
(2)以你今天的日期作为该公文的成文日期,请填写在横线②上。
(3)分别在正文中A、B、C处填写该文种适当的专用语。
(4)请标出该文种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
3.情境写作
(1)走进校园
××学院制订了评定优秀班级的实施方案,下发所属分院及部门。
请你拟写公文标题,并完整地写出这份公文眉首、主体和版记的各项内容。
(正文内容可省略)(2)走向社会
阅读下面这份真实的行政公文,思考并讨论:行政公文写作应如何做到合理合法?应该怎样看待行政公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