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化工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问题的提出:
工艺流程图
逆流套管式换热器
冷凝器为柱形,总体积为5升,总长400mm,内置直径为14mm的细直管。
物料为二甲苯携水蒸汽进管层(140-210摄氏度),冷却循环水(25摄氏度)进壳层,最终收得2.7公斤的水,采用1.2公斤的二甲苯参与反应,大概持续时间为9个小时。
设备材质为304,无污垢层。
套管冷凝器:内管直径为14mm(最好有壁厚,没有也影响不大)
外管直径125mm
管长 400mm
套管环隙走循环水,水温: 25度
管内走二甲苯和水混合蒸汽:140-230度;
蒸汽量为:2.7Kg水+1.2公斤二甲苯(6~9个小时)
首先我想知道目前这个冷凝器设计的换热面积够不够?
新冷凝器如何设计才合适?
已知条件:
1、二甲苯蒸气流量:1.2Kg/(6*3600)s ;潜热为 360[kj/kg];水蒸气流量为:
2.7 Kg/(6*3600)s;(甲苯水蒸气流经时间为6h )
2、进口温度230℃,出口蒸汽为100℃(假设水蒸汽已经完全冷却为液态水);
3、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5℃,水的比热为4.18[KJ/kg ℃];
4、二甲苯水蒸汽冷凝给热系数为10000[w/ m 2℃];
5、冷却水壳层流速为1m/s ,对流传热系数为1000[w/m 2℃];
6、查表得1atm,230℃水蒸气焓值为,2934.05KJ/Kg ,100℃水蒸气焓值为2646KJ/Kg ,100℃水的汽化潜热为2257.6KJ/Kg ;
解:求传热面积A
剖析冷凝过程:在230℃-140℃,二甲苯为气相,冷凝传热系数50[w/ m 2℃],此过程传热为两个状态下蒸汽的焓值之差。
潜热为360[kj/kg],,Q Cm t C ∆1=其中为二甲苯比热容。
同样水蒸气过程:在230℃-100℃,水为气相,冷凝传热系数100[w/ m 2℃],此过程传热为两个状态下蒸汽的焓值之差。
潜热为2257.6KJ/Kg 100℃气体-100℃液体此过程传热为汽化潜热,潜热为2257.6KJ/Kg 。
蒸汽释放的热量Q=Q 二甲苯+Q 水蒸气
Q 二甲苯= Q 二甲苯1+ Q 二甲苯2+ Q 二甲苯3
Q 二甲苯2=∆⨯H Wr =1.2Kg/(6*3600)s*260KJ/Kg=0.0144 KJ/s (具体焓值需要查询化
工数据手册,260KJ/Kg 为假设值);
Q 二甲苯2=1.2Kg/(6*3600)s*360KJ/Kg=0.02KJ/s ;
Q 二甲苯3= Cm t ∆=2.3* 1.2Kg/(6*3600)s*40=0.0005KJ/s(C 值为二甲苯的比热容,
假设为2.3[KJ/kg ℃]);
水蒸气焓值变化:
21()2934.052646288.05/V V H H KJ Kg ∆-=-=H =
Q 水蒸气1=2.7Kg/(6*3600)s*228.05KJ/Kg=0.029KJ/s(汽-汽变化)
100℃水的汽化潜热为2257.6KJ/Kg
Q
水蒸气2
=2.7Kg/(6*3600)s*2257.6KJ/Kg=0.2822KJ/s(汽-液变化)
Q=Q
二甲苯+Q
水蒸气
=0.0144+0.02+0.0005+0.029+0.2822=0.3461KJ/s
由上式可知,热量基本由水蒸气提供,二甲苯只占很少一部分。
为简化问题,假设:
管层全部为气体,给热系数为10000[w/ m2℃];相态转变温度为140*1.2/3.9+100*2.7/3.9=112℃;
由热量衡算求冷却水出口温度t2
Q=W h r=W c Cpc(t2-t1)=0.461×103=Wc×4.18×103(t2-20)
假设1:冷却水在壳层的流速为1m/s,冷却水流量Wc=S*v*p
截面积S=V/L-3.14/4*(0.014)^2=0.005m3/0.4m-3.14/4*(0.014)^2=0.0127m2 v=1m/s,p=1000Kg/m3
wc=0.0127*1*1000=12.7Kg/s
解得t2=20℃,基本不变。
假设2:冷却水在壳层的流速为0.1m/s,冷却水流量Wc=S*v*p
截面积S=V/L-3.14/4*(0.014)^2=0.005m3/0.4m--3.14/4*(0.014)^2=0.0127m2 v=0.1m/s,p=1000Kg/m3
wc=0.0127*0.1*1000=1.27Kg/s
t2=20℃,基本不变;
T=112℃───T=100℃
20 ℃─→─20℃
△t m=(92+80)/2=86℃
假设冷却水进入管内管内作湍流流动,内管管壁厚1mm, 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忽略不计.
1/K=1/αo+(1/αi)(d o/d i)=1/1000+(1/10000)(14/12)
K=895.52(w/m2℃)
A=Q/(K△t m)=346.1/(895.52*86)=0.0045m2
实际换热面积A’=3.14*0.014*0.4=0.0176 m2
所需面积A<实际面积A’,换热面积能满足要求。
出口均为液体。
若出口水可以为蒸汽状态:则:
Q=Q
二甲苯+Q
水蒸气
=0.0144+0.02+0.0005+0.029=0.0639KJ/s
A=Q/(K△t m)=63.9/(895.52*86)=8.3*10-4m2
若出口可以为水蒸气和甲苯液体,则换热器也能满足要求。
由计算可知,在壳层冷却水流量大于0.1m/s,冷介质的温度和流量已不是主要控制因素。
以上给热系数和换热过程存在大量假设,严格计算结果可能和假设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有些不同,但差别不会很大,在满足壳层冷却水流量大于0.1m/s的前提下,基本满足换热要求,即使不满足,不会差别很大,出口会有部分水蒸气,甲苯基本为液态。
因此新的冷凝器可以考虑通过增加管程数来增强换热效果,工业上基本没有这种单程换热器,这种换热器对冷却水的浪费很大,设计的换热器应该多管程,如果将管程数增加倍,即可以满足出口为100℃水蒸气的要求。
同时可以增加折流板增加湍流效果,增大传热系数而达到减小换热面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