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最新-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品
![最新-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e49aa010722192e4536f680.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三篇】本文是土壤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年月日到年月日3、实习器材铁铲、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①土壤颜色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2ef158680203d8cf2f249f.png)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97554667ec102de3bd893b.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学习土壤学的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农业大省,主要农副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四川省,特别是川西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壤分布、理化性质、主要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对促进及保证粮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土壤学实习,旨在加强同学们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加强对我省常见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锻炼野外采土测样的能力,探究风华对黄壤的影响,淹水对水稻土H2S以及二价铁含量的影响等问题。
2、实习区域及概况邛崃市平乐镇及周边乡镇邛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西南。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年可照时数小时,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285天。
境内地貌起伏,山、丘、坝兼有。
市之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坝,大地形平坦、开阔,略有起伏。
中部西北缘为深丘,是浅丘与西部山区间的过渡带。
区内气候温凉,盛产茶叶,。
西部为龙门山南段延伸山系,地势起伏较大,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境内河道纵横,水利资源丰富。
南河、绌(音)江河、斜江河、蒲江河、玉溪河流经境内,全长共公里。
3、实习时间12月3日4、实习工具铁锹、邻菲罗啉溶液、比色卡、土钻、盐酸、混合指示剂、卷尺、瓷块、小刀等5、正文实习要求:本次实习主要的观测土样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因此我们在邛崃选取了邛崃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三处采样点。
要求测定的参数主要有:(1)、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2)若土层砂砾较多,还需用盐酸测定其碳酸盐的含量(3)土壤的质地,采用人工捏土成片的难易程度,及其反光度(4)土壤的结构,含水状况,松散度,及其植物根系分布情况操作:取土黄壤和紫色土采用铁锹挖取,每次自下而上取黄豆大小的土壤观察测定其基本性质,水稻田由于被长年累月的熟化,表层土壤的性质差异不大,因此我们利用土钻来取出更深层次不同深度的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32da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f.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在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参加了一项土壤学实习课程,并最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个实习为我提供了机会,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壤的结构、性质和作用。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学习了土壤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
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分级和组成,以及诸如pH值、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浓度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我们还研究了土壤的化学反应和其他过程,包括土壤的饱和度、吸附和解表征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的作用。
其次,我们前往实验室外的田野观察了各种类型的土壤。
我们在一些不同的生态系统中采集了样本,并分析了它们的一些主要特性和指标。
我们选取的土壤样本包括黄壤、草地土壤、红壤、沙壤和水稻田土壤等。
我们把它们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并确定各种土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产力和植被种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实际案例研究。
例如,我们研究了一些新的土壤提取技术和有害物质去除方法的应用,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的生产能力。
我们还研究了农业生产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土壤和生态系统。
在课程期间,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实际应用。
我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土壤和它们的特性,并了解了对土壤和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有机会与同事和导师合作,以完成实验项目和研究,这有助于我提高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总而言之,这个土壤学实习课程为我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在实验室中学习了土壤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田野采样和分析,我也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重要特性。
此外,我还有机会研究土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与同事和导师合作完成研究项目。
这个实习课程对我将来的职业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我能够充分认识到土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83e70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a.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
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6bbfeb52acfc789ebc9fa.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土壤学实习报告篇1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目的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869c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c.png)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91d7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1.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概况名称:地点: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指导老师:xxx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实习内容(一)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土壤学实习报告2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c26992c1c708a1284a44ec.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2篇本文是关于土壤学实习报告2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王益权刘军编写)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实习时间:实习小组:指导教师: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第一部分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土壤类型发生学名称:系统分类名称:观测地点观测时间土地类型1.旱地2.水田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培肥情况成土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地形地势地下水土壤年龄1.年平均温度2.年降水量3.其它1.自然植被2.农作物1.海拔高度2.地形3.其它1.水位米2.水质成土过程主要过程次要成土过程侵蚀程度污染情况灌排情况土壤剖面特征描述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绘)土层湿度颜色质地结构类型紧实度pH新生体侵入体石灰反应根系量障碍因素其他名称代号深度cm类型形态数量类型数量至农业生产综合评定调查人第二部分实习报告部分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2.成土因素: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塿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黄墡土:黄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观测与描述指南1.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2.土壤层次:(1)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2) 代号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3)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单位:厘米3.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4.颜色:按照图示描述5.质地:用搓试法判断6.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7.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8.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9.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
![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8261d3fd0a79563c1e72af.png)
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5篇2019年精选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
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土壤学实习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d810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昆虫博览园土壤学实习调查报告1.任务本次调查旨在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昆虫博览园的土壤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等情况,为后续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经过:我们在周日前往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昆虫博览园进行了土壤调查。
在博览园内,我们首先随机选取了5个样点进行采样。
每个样点的深度为20厘米。
我们使用土壤质地筛分法对土壤质地进行了检测,并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进行了测试。
最后,我们采集了博览园内的土壤样品,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
3.结果: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1.土壤类型:该区域的土壤类型为黄土,属于典型的黄壤。
黄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其特点是贫瘠、疏松、排水不良,但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2.土壤质地:该区域的土壤质地为中等粘土质地,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但排水性不佳。
3.土壤pH值:我们测得该区域土壤的pH值为7.2,属于中性土壤。
中性土壤对植物生长较为有利,一般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4.土壤有机质含量:我们对该区域的土壤进行了有机质含量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 1.6%,属于中等水平。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后续的土壤管理中需要重视有机质的补充和保持。
5.土壤养分含量:我们对该区域土壤中的氮、磷、钾等重要养分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需要进行肥料补充和管理。
6.土壤微生物群落:我们对该区域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多样,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对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土壤微生物的保护和促进。
综上所述,该区域的土壤类型为黄土,土壤质地为中等粘土质地,土壤pH值约为7.2,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多样。
在后续的土壤管理中,需要注重土壤养分的补充和管理,加强土壤的有机质补充和保持,同时注意土壤微生物的保护和促进。
2015年土壤学实习报告
![2015年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21159de45c3b3566ec8b23.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实习报告编号(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学实习报告课程名称:资源环境科学综合实习《土壤学》专业年级:资源环境科学122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山策学年学期:2014年春实习时间:2014年7月16日-2014年7月23日实习地点:口镇、洛川、安塞、秦岭、周至、宁陕等1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2014年7月16日——2014年7月23日三、实习地点1、洛川县城工地2、安塞生态站3、火地沟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5、高山草甸6,天坑草甸7、平河梁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9,宁陕县寨沟村11,周至县马召镇四、实习用具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
土壤是自然演变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ad6d4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7.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本次实习是我在本科生阶段收获最为丰富和难忘的一次经历。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方法,并了解了更加深层次的土壤性质和管理知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1. 实习地点:实习地点是一个大型农业实验站,实验站主要以科研为主,同时也兼顾教学和推广,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参加实习,我对实验站的工作和管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体验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和奋斗。
2. 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跟随老师一起进行了土壤采样、土壤剖面观测、物理和化学分析以及耕作和施肥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了解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性质,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掌握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技巧。
另外,我还参加了实验站的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与专家学者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获益良多。
3.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土壤学的理解和认识,也跃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我明白了土壤是生命的基础和农业生产的关键,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我还发掘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联系实际应用时更具安全和稳健性,并且更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4. 三个案例:(1)乡村深井水利用的调查:我们在一个农村小区进行了深井水的采样和分析,研究了水文地理和水质安全等问题。
通过了解水的来源和渗透性,以及水质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含量,我们可以为乡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质保障和技术支持。
(2)农田水涝与排水的调查:我们在农田中进行了排水沟和排水管的设计和施工,探讨了水状土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以及利用淀粉或石块来提高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了水涝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硬化的不良影响,也了解了排水系统和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土壤肥力和作物种植的实验:我们在实验田中进行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种植和施肥实验,比较了不同肥料和施肥时间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土壤剖面观察和化学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土层的肥力和作物需求,也发现了施肥过度和不当造成的土壤退化和生态破坏问题。
土壤学实训报告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
![土壤学实训报告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3e248b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1.png)
土壤学实训报告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标题][摘要]本次土壤学实训报告主要通过对土壤的采样、分析和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对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次实训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提出了对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于合理利用土壤、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次土壤学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深入探究土壤的特性和功能。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到附近的农田和森林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土壤类型的颜色、质地和水分含量等有所不同。
在农田中,我们还注意到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农田土壤的排水性和肥力状况。
[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中,我们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进行了颗粒分析,通过筛分和沉淀法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比例。
结果显示,土壤中的粘性颗粒占比较高,说明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培肥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化学性质的分析。
通过使用酸碱试剂和离子交换法,我们测定了土壤的pH值和离子含量。
结果显示,土壤呈酸性或碱性,且不同地区土壤的离子组成差异较大。
这些结果对于农田的土壤调理和施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通过分离和培养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我们发现土壤中富含各种有益细菌和真菌。
这些微生物对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和有机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利用土壤、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加快,土壤的质量和肥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地区土壤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离子平衡失调,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和贫瘠化。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69416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b.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1. 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地上的土壤形成、性质、分类、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通过对土壤的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组成、结构和特性,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土壤学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实习,我对土壤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实际技能进行实地调查与观测。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总结所得的主要成果和心得体会。
2. 实习目的本次土壤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性质、分类和利用方法,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2.学习使用土壤取样工具进行土壤样品采集;3.学习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4.了解土壤的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5.加深对土壤保护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认识。
3. 实习内容3.1 实地调查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小组首先进行了实地调查的准备工作。
根据导师指导,我们制定了实地调查的路线和采样点,并准备好所需的土壤取样工具和实验设备。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根据采样点的特点,进行了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样品采集工作。
3.2 实验研究在实地调查之后,我们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包括土壤质地、颜色、含水量、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接着,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了土壤中的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最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对土壤进行了分类和利用规划。
3.3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有关土壤的数据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土壤样品之间在理化性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它们的土地性质有关。
我们还观察到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丰度和多样性对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土壤进行了分类和利用规划,根据土壤特性和地方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3383f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4.png)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农业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学习了农业土壤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分类、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管理等方面内容。
我还了解了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范围,并熟悉了实习期间需要使用的实验设备和工具。
二、实习内容与工作安排1. 土壤采样与分析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土壤采样和分析工作。
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我使用土壤钻取器在不同农田的不同深度处采集土壤样本,并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本,并掌握了土壤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化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分析结果作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2. 土壤肥力评价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壤肥力评价的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与实习指导老师的讨论和指导,我对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3. 土壤水分管理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土壤水分管理的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正确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和水分调控,掌握了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水量计算和灌溉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调研,我对土壤水分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了解到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和实习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指导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实习的价值。
实习期间,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实习结束后,我准备进一步深入学习土壤学的相关知识,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土壤肥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土壤实习报告七篇
![2023年土壤实习报告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e9645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7.png)
2023年土壤实习报告七篇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二、实习时间7月16日——7月23日三、实习地点1、洛川县城工地2、安塞生态站3、火地沟4、火地塘林场后山坡5、高山草甸6、天坑草甸7、平河梁8、宁陕县红褐土剖面9、宁陕县寨沟村10、周至县马召镇四、实习用具1.试剂:土壤学实习所用试剂有:10%的稀HCl、酸碱混和指示剂、比色盘、比色卡及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地磁仪。
3.工具:手铲、镢、铁锨、剖面刀、皮尺(2米左右)。
4.小型土壤剖面盒及记载表格。
五、实习内容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体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
它是一个多孔多相系统,具有垂直分层性。
土壤是自然演变的活化石,是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过程的最有力也是最易获取的证据。
本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所导致的陕西境内的土壤分布总体趋势,二是观察学习各种土壤类型的形成因素、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基本性质等具体内容。
(一)陕西土壤分布趋势根据陕西省的地势高低、地形、气候等条件因素,由北向南,依次可分为了渭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岭山地等几个板块,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类型的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习报告
摘要: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内容
1.黑垆土
实习地点:福银高速长武县亭口镇
实习情况:
黑垆土分布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7—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7.5℃,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22—25℃,无霜期150—210天,年降雨量320—650毫米,7—9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
干燥度1.25—2.0,年蒸发量1600—2400毫米,为降水量的3—4倍。
气候总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少雪,春干秋湿,四季分明。
黑垆土区主要植被为草甸草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在阴坡和沟坡地分布有灌丛草甸类型。
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风成黄土。
形成黑垆土的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
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
黑垆
土在长期耕作和施肥(土粪)的影响下,形
成了特有的剖面构型。
其堆积最厚的剖面具
有:
①熟化层,厚20~30厘米,可分为耕作层
和犁底层,耕作层暗灰棕色,粉壤土,团粒
和团块状结构;犁底层紧实。
②古耕层,厚10~15厘米,暗灰带褐色,粘壤质,块状结构,较多假菌丝和霜粉状石灰新生体
③腐殖质层,厚50~80厘米,暗灰稍带褐色,粘壤土,似块状结构。
④石灰淀积层,厚约150厘米,淡棕带黄色,粘壤土,块状和拟柱状结构。
⑤母质层,浅棕带黄色,粘壤土。
通常在熟化层之下紧接着为腐殖质层;但后者因耕种和侵蚀而日见浅薄
2.潮土
实习地点:黑河边
实习情况: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
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
属半水成土。
其主要特征
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多数国家称此类土壤为
冲积土或草甸土。
美国的《土壤系统分类》将其
列为冲积新成土亚纲。
在中国曾称冲积土,后又
相继易名为碳酸盐原始褐土、浅色草甸土和淤黄
土,1959 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后定为现名。
集
中分布于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泛滥地和低阶地。
在中国,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及其以南江苏、安徽的平原地区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河、湖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3.塿土
实习地点:杨凌
实习情况:
塿土,是具有≥50cm厚的人为土粪堆垫层的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土壤。
“塿”的意思即土壤象楼房一样,是人堆垫形成的两层,上层为土粪堆垫层,下面是原来的黄土。
塿土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区,那里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施用土杂肥的习惯。
塿土具有Ap1-Ap2-Bc-Bt-Bk-C剖面构造,复合剖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成土强度发生变化的结果;Ap层是2000a以来人类施加土粪、农业耕作和粉尘堆积同时作用的综合产物,其特征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控制,Bc层是3100~2000aB.P.期间风尘自然堆积的产物,成土强度较弱;Bt是全新世大暖期的自然产物。
4.暗棕壤
实习地点:平河梁
实习情况:
暗棕壤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
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
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
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
暗棕壤又名暗棕色森林土,过去曾一度被称为棕色灰化土、灰棕壤。
直
到1960年,经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才正式确立为暗棕色森林土即暗棕壤。
成土条件:(1)气候:暗棕壤属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冬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冻结深度1——2.5米,年平均气温在-1——5C,年降雨量600-1000mm ,年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半数以上。
(2)植被: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共有植物2000种,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冷杉,云杉长白落叶松;阔叶树种有白桦,黑桦枫桦,春榆,胡桃楸,水曲柳,紫椴及各种槭树。
(3)地形:地形主要为低山,中山,丘陵的部分平坦的谷盆地。
(4)母质:长白山,张广才岭等分布最广的岩石为花岗岩,其次为玄武岩;小兴安岭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成土母质为这些岩石和破积物以及一部分为第四纪湖积冲积物。
5.黄棕壤
实习地点:宁陕县
实习情况:
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土壤。
其主要特征
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中国的土壤学文献曾称之为灰棕粘盘土,50年代后定为现名。
对与之相类似的土壤,苏联称为黄棕色森林土,
日本定名为黄棕色土,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命
名为淋溶土;美国则称为淋溶土。
中国的黄棕壤分布于
长江与秦岭-淮河之间的北亚热带地区,中、南亚热带
和热带地区的山地垂直地带谱均有分布。
形成过程
1、有机质积累过程:黄棕壤是在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土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下土壤的腐殖质层最薄,阔叶林下居中,而灌丛草类下最厚,腐殖质类型以富里酸为主。
2、粘化过程:由于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雨量,为其母质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原生矿物变成粘土矿物的过程较快,处于脱钾和脱硅阶段,粘粒含量高,常形成粘重的心土层,甚至形成粘磐。
土壤微形态研究表明:孔隙壁有各种形态的纤维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大量铁质淀积胶膜。
这说明黄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淋移粘化过程为主。
3、弱富铝化过程:P.杜乔富尔提出亚热带和热带土壤风化的铁硅铝化、铁红化(feramgination)与铁铝化(ferrallitisation)三个风化相,如果说棕壤化过程相当与铁硅铝化相,则弱铝化则相近于
铁红化阶段,钾矿物的快速风化, SiO2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2∶1∶1或1∶1型的粘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因为铁的水化度较高,故颜色较棕,在风化B层的游离氧化铁≥20g/kg,残体的游离度≥40%,土体中的铁、锰形成胶膜或结核,聚集在结构体的外围,接近地表的结核较软,易碎;而下层则较坚硬。
6.淋溶褐土
实习地点:亚柏
实习情况:
其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没有CaCO3出现,或在C层有少量石灰残余,形成A-Bt-Ck剖面构型。
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的弱度发育半干润淋溶土,联合国土壤分类中正常淋溶土。
1、淋溶褐土的区域分布模式:在褐土土类中
淋溶褐土分布区一般是降水量偏高之处
(如>650mm),所以,土壤中矿物风化的脱钙作用
比较快;另一是母质因素,即是在相同气候条件
下,非碳酸母质和弱碳酸盐母质,如花岗岩、片
麻岩风化物及Q3老黄土等,往往易于发育为淋溶
褐土甚至棕壤。
因而在与棕壤过渡区形成一种相
嵌分布模式。
2、淋溶褐土的粘化层特征:淋溶褐土的粘化层具有一定的淋移粘化特征,所以与褐土的其它亚类相比往往是粘化层的层位较低,而且粘化层的厚度较大,特别是在黄土母质上,其粘化层的厚度可达1m 以上,并有粘粒胶膜出现,即使是在岩石风化残片的下方也可看到胶膜出现,这是其它亚类所少见的。
这种剖面粘化曲线特征可参考图4-8。
在北京地区,这种粘化层的表现与Q3的黄土层位有关,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古土壤过程。
3、风化淋溶系数:它一般反映了矿物风化情况,因为在风化过程中往往随着SiO2与CaO的淋失,而使SiO2/Al2O3与土壤风化淋溶系数的ba值逐渐减少。
三.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带给我的,不光是知识,快乐,还有很多需要严谨的态度,事先做好工作准备和工作计划的教训。
实习的目的就是将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并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培养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是在轻松活泼的实习环境中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