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40 选修3 旅游地理教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0 选修三旅游地理
考纲细化高考命题预测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3.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4.旅游与区域发展1.理解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掌握旅游资
源价值的分析判断方法,识记我国的“世
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2.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
并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方法
3.掌握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
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
务设计的初步规划与设计;学会旅游点
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理解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
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4.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
化的作用;理解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掌握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
境保护措施
1.结合一些著名的旅游资源,分析其内涵、类型及
特性
2.结合具体的旅游景观,分析其资源价值、地理位
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对旅游资源的
开发条件作出评价
3.结合一些著名旅游景观,分析旅游景观的基本欣
赏方法
4.结合具体的旅游活动,根据旅游资源的状况和旅
游者的个人情况,确定旅游目的地及旅游线路
5.结合现代旅游活动,关注假日新变化,结合各景
区假日旅游状况分析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6.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
规划设计
7.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
①旅游业的发展:古代旅游、近代旅游、旅游
2.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①拉动_______发展
发展能够增加外汇收入
发展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重要途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促进_______繁荣
促进国民素质和的提高
提供大量_______
促进文化交流
二、旅游资源
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条件:一方面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______另一方面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效益
3.类型:_____旅游资源和_____旅游资源
4.特性:多样性、性、可创造性和性
5.价值:价值、价值、价值、经济价值
6.开发条件
①评价资源价值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
③___________
④基础设施
7.我国的旅游资源
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的世界遗产
三、旅游景观的欣赏
1.自然美
①美:雄、奇、险、秀、幽
②美: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③美:山为水动、水回山转
④美:烟、雨、云、雾
2.人工美
①美:不出城郭,享山林之美
②民俗风情美:民间风俗和_________
③古建筑和古遗迹美:透过时间看历史
④书画、雕塑艺术美:人造景物
3.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①选择(距离、角度、动态)
②把握(季节、天气、时机)
③抓住
④领悟的和谐
⑤以观景
四、旅游开发与保护
1.旅游规划
①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________,其他基础设施,________,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
②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①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②旅游_________
旅游容量:饱和容量
旅游容量:最佳容量
五、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1.设计旅游活动
①游客自身的旅游动机和能力
旅游动机
旅游偏好
承受能力
有一定的__________
②旅游地的信息
旅游资源特色
旅游地的______________
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游费用
2.旅游地的选择倾向
选择最有名的______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______的旅游地
选择______旅游时间比
3.保证旅游安全
安全
自然环境状况
旅游地社会状况
4.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①游客带来的环境问题
旅游者的合理行为
环境问题表现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5月1日起,海南成为世界上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在2011年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2:海南部分旅游景观示意图。

(1)在旅游的开发中会出现种种环境问题,请你谈谈海南岛旅游开发中应怎样进行环境保护。

(2)简述国家在推进旅游岛建设后,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变化情况,并说明旅游岛建设对海南省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本题以海南旅游景观为背景,对该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条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考查。

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是旅游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旅游方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则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强有力后盾,提高全民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答案】(1)建立相关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区;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禁止各种破坏旅游环境的工程措施;倡导绿色旅游。

(任答四点即可)。

(2)旅游资源质量提高,旅游资源集群状况、组合状况更好;交通通达度提高;地区接待能力更强。

(任答两点即可) 拉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进步。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省依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情况,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

近年来该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__地貌;在E处旅游者则观赏到了火山地热景观,为什么?
(2)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
(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分析A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2)图中B是著名的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说明其旅游资源的价值。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2012浙江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3-4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2012全国新课标卷)42.(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

(6分)
【答案】
(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解析】
(1)注意审题“自然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量少,气候干旱,空气干燥,有利于文物保存。

(2)结合材料提示“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在自然条件下保护较完好,由于人为原因对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主
要从人为方面来考虑。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旅游资源分布和保护措施。

(2012上海卷)(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2.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2012山东卷)32.(10分)【地理——旅游地理】
图8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8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6分)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4分)
(2012海南卷)24.(10分)旅游地理
黄山机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见图11),设计年吞吐量为90万人次,目前实际年吞吐量在32万人次~50万人次之间。

2011年,黄山市接待的游客数量高达3000万人次。

沙生植物园 汉朝古瓷窑遗址
青少年活动营地
明长城遗址
民俗村 双狮山
古老水车
阎王扁
古墓遗址
艺术长廊 黄河九渡 瀑布 泪泉 骆驼场 跑马场
治沙站园林 果园 度假营
沙漠草原营地
沙漠长城遗址
滑沙区 沙 漠 旅 游 景 区 沙漠湖泊 治








区 丝绸之路古驼道 黄 河
羊皮筏漂流
天 车 索

缆车 景点 湖泊
沙漠
长城 铁路
图例
图11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黄山机场实际吞吐量与黄山市接待游客量相差较为悬殊的原因。

(2012北京卷)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第10~11题。

图5
10.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答案】A
【解析】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11.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2012四川卷)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叶林带。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1.A 2.B
【解析】1.图中的山体周围为断层崖,表明是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2.山寺的位置在丛林之中,A错;由于海拔高,亚热带的山顶可见积雪,B正确;断层山坡度大,不适宜修筑梯田,C错;桑园位于平原区,D错。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质作用、旅游景观。

(2012江苏卷)C.【旅游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20
(1)如果游览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等途径收集相关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观内涵。

(2分)
(2)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

(3分)
(3)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

(2分)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 d.把握观赏时机
(4)杭州西湖为免费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

谈谈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3分)
(2012上海卷)(二十)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50. 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分)
51.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52. 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4分)
叠翠亭
摩崖石刻 杜鹃林 琵琶亭 步云桥 三叠泉 石林 东部云海 索道 索道 景点 景区道路 公路 停车场 宾馆
三清山旅游景区(部分)示意图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2.(10分)旅游地理
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图10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解析】发展自驾车旅游,是指通过公路驾车出行,属于需考虑图中公路的分布,而不需考
虑铁路分布,除了考虑交通条件,还需从客源地居民收入、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等方面来考虑。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2011年高考北京卷)39.(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12,回答第(1)题
图12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辛亥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6分)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6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30.(10分)【地理----旅游地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一拉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

图11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线路一:A-B-C-D-A 线路二:A-B-C-E-A
A
B
C
D E

自然保护区综合观光区
世界遗产海滨浴场
博物馆机场
寺庙港口
瀑布城市
图11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

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4分)
(2011年高考天津卷)12.(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6分)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

请结合图表信息简
述其原因。

(6分)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

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请概括图8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3分)
(5)图8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

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6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5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______(2分)(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10新课标卷)分析下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可判断该岛是地中海中的岛屿(塞浦路斯岛),该岛为地中海气候。

分析该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组合对游客的吸引和交通通达性两方面考虑,可以从图例中获取相关信息,旅游资源丰富,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海滨海岸旅游、山地旅游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图例中有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名胜及古迹说明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图例说明该地交通便捷,
通达性好利于游客的往来。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有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2010江苏卷)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

下图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

据此回答问题。

(10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

(2分)
(2010山东卷)图13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

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址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

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图13
(2010浙江卷)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

(3分)A.甲、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戊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是。

(3分)
○1高山湖泊;○2火山锥;○3峡谷;○4冰川;○5地堑
A. ○1○2○3
B. ○2○3○4
C. ○1○3○4
D. ○3○4○5
(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

(4分)
【答案】(1)B (2)C
(3)印度教: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

(2010海南卷)西岳华山以险著称,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读图9,分析省外游客在华山平均停留时间短的原因。

(2009广东卷)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20分)资料一见下表
张家界市旅游和GDP发展指标
年份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项目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201.0 7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均旅游收入(元) 17.0 30.0 170.0 612.8 2033.3 4916.7
GDP(亿元) 10.83 13.44 33.35 53.76 82.51 127.54 人工设施,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
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

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

(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
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提出当地旅游业要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2009江苏卷)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

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

下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另一个是,其重要价值是、。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

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地貌。

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

丽江古城已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

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2009山东卷)下图为“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中所示乡村观光点,你认为旅游区内可以开展哪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

该地位于台湾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旅游资源种类多;公路等交通便利;位于日月潭和阿里山之间,地域组合状况好,客源稳定。

第(2)题,联系当地的生产生活特点、民俗民风等方面,把当地的特色活动开发为旅游资源,旅游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身体状况参与其中。

【答案】(1)亚热带山地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位于阿里山和日月潭两大著名景区之间,客源较稳定;交通方便,通达性好。

(2)茶、果、蔬等采摘;插花;酿酒;动物饲喂等。

(2008山东卷)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

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技巧归纳总结】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首先要明确要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其次,评价内容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包括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三项;(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包括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客源市场条件、区域环境背景、经济背景、旅游容量五项。

(2008广东卷)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

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

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资料二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淡季为(填图一中的数字代码)。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填正确项字母)。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