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同期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同期人物
“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
袁克文是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次子,母亲为朝鲜人。
袁克文作为当时最显赫的官宦子弟,与哥哥袁克定不同的是,他完全没有沾染上政界官场的“恶臭”,反而醉心于艺术事业,他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精于书画古玩,同时还是卓有成就的昆曲票友。
袁克文生活放荡不羁,风流成性,妻妾成群,流连于妓院,混迹于黑道,是民国时期的非典型富二代加官二代。
袁克文一生著述颇多,收藏甚居,更传奇的是,他不从政也就罢了,竟然还成为了天津的青帮大佬,当时有“南有杜月笙,北有袁克文”的说法,可见其在青帮的地位之高。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的生活逐渐败落,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
1931年,袁克文病逝于天津,年仅43岁,上千妓女为其送葬,颇有当年柳三变之势。
方地山在碑文中国赞其曰: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民国四公子”之张学良:
张学良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一代枭雄张作霖之子,人称“少帅”。
张学良是唯一同时名列“民国四美男”与“民国四公子”的奇人,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班成为新东北之王,统帅30万精锐奉军,雄霸一方,富可敌国。
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拒不当“东北皇帝”,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促成了国家统一。
之后,张学良又武力调停了中原大战,使中华大地免受内战屠戮。
1936年,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直接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但他本人却因此遭受了长达54年的监禁。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不但是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学识渊博的当世才子。
他懂英文、会开飞机、好收藏、擅写诗,是民国时期颇具异性吸引力的“男神”。
张学良一生争议颇多,但对我党、对抗日大业却是有着不世之功。
2001年,张学良病逝于美国夏威夷,高寿101岁。
“民国四公子”之张伯驹:
张伯驹是直隶都督张锦芳的儿子,民国总统袁世凯的表侄。
论家世背景,张伯驹似乎不能与其他三位公子相比,但他的个人才华与历史贡献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伯驹头衔颇多,他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和京剧艺术研究家。
张伯驹被称为“天下第一藏”,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古玩文物的保护,他的字画鉴赏能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伯驹收藏的古董字画都是国宝级的,有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现大洋4万块购
得)、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黄金170两购得)以及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等。
张伯驹毕生散尽家财搞收藏,自己却半生穷困潦倒。
1955年,他深明大义,把8件最顶级的国之重宝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价值不可估量,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
另外,张伯驹的文学成就和艺术成就也极高,有诸多著作传世。
1982年正月,张伯驹因重感冒被送入北大医院,但因“级别不够”,不得不与其他七八位重病号混住在一个小房间内,最终因医治不及时而病逝,终年85岁。
“民国四公子”之溥侗:
爱新觉罗·溥侗是四公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前清皇家子弟,恭亲王奕忻的孙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
溥侗的专长是昆曲与京剧,人称“侗五爷”。
溥侗是个全能型选手,精通生、旦、净、丑四种唱腔,一曲《群英会》他自己就能演周瑜、鲁肃、蒋干、曹操、黄盖五个角色,可见其才华之巨。
溥侗虽为满清贵族,但与其他公子一样,他酷爱传统文化,精于琴棋书画以及收藏、碑帖、冶印等,笛子、二胡、弦子、琵琶也是无一不通,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
溥侗病逝于1952年6月,终年76岁。
以上“民国四公子”,个个家世显赫,个个才华横溢,但由于身份所限,后期均遭到了社会的不公待遇,无一人善终,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