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授课方式更不能与其他专业学科相同,应该坚决杜绝百人合上一堂英语课。
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该校所有大学英语课程都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分级教学,这样能保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教学的目标的实现。
3.跨文化教育。
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包括不同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社会阶层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发展。
在如此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大学英语教材里也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文化、经济、历史、政治、道德、情感、婚姻等内容的文章,我们从中了解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当学生们吃着麦当劳,喝着星巴克,看着美国大片的时候,也许只是把这些当成一种时尚,而完全忽略了其实我们的生活早就在悄然地朝着多元文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冲突过程中体现的焦虑感、压抑感和排斥感。
这就更需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在现有的教学资源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对教师职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就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广泛、综合的跨文化跨学科培训。
三、大学英语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是国际背景下教师职业化进程的必然
人文素质的提升不仅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观念的转变,更是大学英语教师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体现。
自20世纪末以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视角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应时时刻刻围绕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领路人,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大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尤其是中国当代“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本质的职责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与研究。
对比国际背景下,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现代教师授课特点应当结合每个时代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特点来“传道,授业,解惑”。
此外,当前这个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美国为例,教师在大学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们的个性,无论什么专业的教师,都是博古通今,对本国历史及文化都相当了解。
因此,在如此文化背景下,再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双语教学对大学英语的新挑战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作条件使用英语等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英语授课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需要面临国际人才的激烈竞争,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鉴于我校的重点学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会计学等,对于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学习这些学科相应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基于当前的国际背景,我们不断地提出要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
总之,在高校教育国际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模仿国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但更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和特色;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化发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新领域。
我们应深深认识到:具有较强职业发展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师会十分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对自己的职业负责。
然而,这一发展进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一步步坚持走下去的。
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地调整、不断地适应、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观念、知识、能力、科研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35-41.
[2]贺忠红.高校教师发展策略[J].科学新报.教育科研,2010,(23):169-170.
[3]杨慧琴.在职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33-35.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护理人才作为2l世纪紧缺技能型人才,也得到了重点扶持和发展。
但是,随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和发展,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主要矛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卫生职业教育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创新。
怎样才能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出新型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崭新而重要的课题,护理教育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双师型”教师。
一、新型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高尚的职业道德。
护理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忠诚护理教育事业,热爱护理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病人,具有献身护理教育事业的精神。
为人师表,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循循诱导、因材施教。
2.较强的教学和临床带教能力。
现代护理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一名优秀的护理“双师型”教师,必须要具有
新型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
罗卫群
(梧州市卫生学校,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大量的优秀护理人才,就急需培养出大批新型的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
怎样才能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出新型的护理教育
“双师型”教师呢?我们将从岗前、岗后培训,校院合作,培养和引进护理教育人才,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激励与制约
相结合的机制等方面探讨新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型的;双师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24-02【教师建设】
. All Rights Reserved.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操作。
护理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授课中引入典型临床病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良好的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现代的护士不仅要求护理技术精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因此,要求护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与其他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来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而且还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4.较强的科研和管理能力。
在学术氛围越来越浓重的今天,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尺。
目前,我国护理科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引导其建立科学思维,已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责任。
同时护理“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医院护理管理能力和指导学生参与医院管理的能力。
5.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医疗卫生科技发展迅速,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较高的核心能力,尤其是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护理“双师型”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将传授知识、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三者并举,使培养的护理人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创新。
二、新型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
1.加强岗前、岗后培训。
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证又要有护士资格证;教师既能在课堂上将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又是一位优秀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并能够进行临床带教。
因此,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毕业生,都必须到医院一线进修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应尽快考取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校院合作、学研结合,共同培养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校院合作,可使教师了解医院先进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
从医院一线获取先进的护理技术与管理经验,聘请医院护理专家到学校讲座,为达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医院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护理实践,从事护理技术和管理工作,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医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3.培养和引进护理人才并举。
一所高水准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不能没有学术与技术名师和专家学者。
要通过护理专家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集体智慧,造就新型的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4.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
选派教师到区内外著名护理院校考察、研修、进修、培训,也可聘请名师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等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与质量。
5.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机制。
对护理专业师资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卫生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明确护理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着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使师资管理工作纳入正轨。
在用人机制、补贴津贴、晋升晋级、进修培训、业务能力考核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中,要适当地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总而言之,建设新型的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目前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新型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开辟培养途径,迅速造就一大批新型的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生力军,从而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快速、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陈桂萍.浅谈护理教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09-109.
[3]刘艳丽.我国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32-134.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
教学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是学校的重要使命,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两个轮子,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是高水平院校的保障。
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的基层单位,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必须要由教研室来完成。
要抓教学质量必须抓好教研室工作,而抓好教研室工作必须有一个敬业奉献的教研室主任。
充分认识教研室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职责
(一)教学方面
1.根据学校和系(部)所确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和要求,在系(部)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经济技术发展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和系(部)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为
如何当好高职院校的教研室主任
任莉枫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49)
摘要:教研室作为高职院校直接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层组织,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
而教研室主任作为教研室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主要负责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教研教改和本专业建设规划等工作,是一个教研室的灵魂。
笔者根
据多年从事教研室主任的实践,对如何当好高职院校的教研室主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研室主任;高职院校;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25-02
【教师建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