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尼亚舅舅

合集下载

话剧《万尼亚舅舅》舞台物件分析

话剧《万尼亚舅舅》舞台物件分析

话剧《万尼亚舅舅》舞台物件分析作者:李婧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0期没有大量的符号运用,戏剧创作是无法顺利完成的。

戏剧符号学主要是构建一种符号系统,即在演出中用各种视觉所组成的方式演出的剧本结构等,由于演出的特殊性,演出的符号学则更为复杂。

一个好的演出设计无疑是要求在舞台布景、灯光和人物造型等方面达到样式上的完美统一。

舞台布景实践着视觉艺术形象与可视性等的基本特点,创造角色的生活空间、造型将再现历史背景等意图转译成一种可视性表达,产生了一个可视性地表意形象。

舞台设计的意向空间可以出现于不同的层面上,在抽象的层面上,空间、形状、色彩、质感、活动、节奏与角色的感情相对应。

舞台布景在剧场演出时,并非只是一组组背景,而是一个环境,就像参与剧本演出一样,能创造情调、气氛,也有抑制和帮助传达角色的作用。

这部改编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小说的万尼亚舅舅,主角和他的侄女为了照顾一个老教授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婚姻和爱情。

他们认为自己是凡人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为社会和他人做些什么,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那个老教授,使老教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没想到老教授竟然是个伪君子。

改编的影片曾于解放初期在北京上演过,却没有多少人看懂。

于1971年上映,实际是暗指苏联政权的伪善性,这在苏联解体后,一些老的布尔什维克看到了公布出来的档案,大吃一惊,他们感到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政权,竟然是这种样子,思想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自杀了。

1 交代时代背景、环境文化的舞台物件给《万尼亚舅舅》所定的戏剧类型叫作“乡村生活即景剧”舞台在处理这个外省的偏僻乡村上很独到贴切。

从物件上看,话剧一开始的自行车就指明了所处年代。

《万尼亚舅舅》写于1897年,表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农村十分困苦的生活。

而在本次话剧中物件的处理也尽可能的还原时间和乡村背景。

舞台被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场景。

室内的壁橱,钟表,柜子风格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就是19世纪的俄国农村风貌。

万尼亚舅舅文本

万尼亚舅舅文本

万尼亚舅舅文本万尼亚舅舅一、舅舅的背景介绍万尼亚舅舅,姓陈名洪,是我母亲的二哥。

从小起,我就对他一直怀有一种敬仰的情感。

他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农村,家境贫寒,父亲是一名村干部,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

舅舅的父母只有他一个子女,因此他在家庭中备受关注和呵护。

由于家中经济条件有限,舅舅只上了初中,在那之后就选择辍学回家务农。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后来在人生道路上取得较大的成功。

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二、舅舅的奋斗史1.农村创业舅舅辍学后,回家创办起了一家小作坊。

在当时,他们村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大家都种地养殖,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舅舅觉得光靠务农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的机会。

他无数次背着父母溜出村子,走到外边城市找寻机会,苦心经营了几年,终于将小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日子也渐渐宽裕了起来。

2.转型进军实体经济在小作坊逐渐走上正轨的同时,舅舅还在继续深造自己。

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并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将小作坊转型发展为一家实体经济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舅舅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跨界经营舅舅的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开始尝试跨界经营。

他关注现代生活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动态,发现家电销售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

于是,他在市区开设了一家家电体验店,并且与知名家电品牌合作,推动了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舅舅的成功秘诀1.勤奋努力舅舅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打拼了一番事业。

他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用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工作赢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

他总是告诫我要勤奋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坚韧不拔舅舅曾经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坚持下去。

他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他告诉我,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坚定地走下去。

幻景中的医生——《万尼亚舅舅》中阿斯特罗夫的人物分析

幻景中的医生——《万尼亚舅舅》中阿斯特罗夫的人物分析

己的话来 说 , 前面 肯定有 着一线光 明 闪着 , 那么 你才不 会觉 得疲倦 , 不 会觉得 有黑暗 , 也不 会觉 得刺人 的树枝 弹着 你的

“ 美” 的追寻
要 了解阿斯特 罗夫 这个人 ,就必须先进入 阿斯 特罗夫的 内心 ,了解 在他 的心 中怎样 的心灵 追求 和精 神状态 是健 康 的、 美的、 充满意义 的。阿斯特罗夫从剧本 开始就在 宣扬 自己

不 由引起 我们 的好 奇心 : 为何作者 会安排这个 人物 并如此着 人 ” 共同分享这份至尊的精神盛宴 。在 别人的眼中 , 阿斯特罗 力描 绘?然而更令我 们奇怪的是他的职业—— 医生。他应教 夫是 如此一 个不 务正业 的怪人 ,可 是只要 我们走 入他 的内 授之 命来看病 , 但是从 头至尾他都 没有很好 地履行 过他作 为 心 , 才知道他是多 么渴求一个与 自己有共 同期盼的知音啊 !

个 医生的职责 : 为病 人医治“ 腿 痛” 。不仅一次 医治都没有 ,
的职 业太不相称 。既然不行 医 , 他 为何呆 在谢布里 雅可夫 的
阿斯 特罗夫对于美 的追求 , 更体现在 他对美 的生活的憧
的, 有创造 力的 , 人应 该在天赋 的事 物 以外 再创 造新 的” , 美

反 而时 时刻刻 像个 思想家在 痛苦 地追 索 , 唉声 叹气 , 这 与他 憬上 , 体现在他的生命历程 中。他清 楚地 认识 到“ 人是有理性 庄 园里不走 , 并且极 力宣扬 自己的树林 、 花园?他真 的是 如叶 在于 创造 。所 以阿斯 特罗夫“ 整天拼命忙 , 一分钟 也不能坐 , 回到家 , 还是别 想休息” , 不停地 医治病人 , 十 琳 娜所 说的 “ 妨 碍 了 自己的 正业 ” 吗 ?然而 他又 有超 凡的 特 什 么也不能吃 ,

生态责任与道德使命——《万尼亚舅舅》新解

生态责任与道德使命——《万尼亚舅舅》新解
第1 0卷第 6期
2 1 年 6月 01
广州大学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Junl f u nzo nvrt S c l c neE io ) ora o agh uU i sy( oi i c dtn G ei aSe i
V0 . 0 No 6 11 .
Jn 0 1 u .2 1
生态责任 与道德使命
《 万尼 亚 舅 舅》 新解
康 建兵
( 南京大 学 文 学院 , 苏 南京 江 209 ) 10 3
摘 要 : 万尼 亚舅 舅》 《 包含 着丰 富的 自然 隐喻 和 生 态价 值 。契 诃 夫在揭 露和批 判 人 类破 坏 自
然 的 同时 , 还探 讨 了 自然 背后 的社会 生态 失衡 以及 人 的精神 生 态问题 。 以生 态批 评视 野 重读《 万尼
因此 , 契诃夫戏剧 中表现的 自然和生态 问题并非异常突 出, 而是往往在描解的人与 自然的关
的关系等。即便有零星文章作 出尝试 , 但对包 含着 - 6 丰富的 自然意识 和生态思想 的《 万尼亚舅舅》 未有剖析。 以下试从结构、 主题和形象等人手解读此剧。
作者简介 : 康建兵 , 南京大学 文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 20 0 9级博士 , 从事 比较戏剧研究 。

6 6・
广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1 年第 1 01 0卷
的诚挚喜爱 , 同时也可以看到他 因俄 国的森林和 自 的美 然 遭受破坏而流露出的忧伤情绪 , 并较早地对人类破坏 自然 的反生态行径予以批判 , 由此以宏大视野探讨了 自然中人 的存在与生活 、 自然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等重要 问题。 乡野 契诃夫不是“ 问题剧” 作家和生态文学家。虽然后人将他 尊为生态戏剧的开创者等 , 但这些只是出于一种人为的善 意的解读意图而去彰显他在生态批评方 面的贡献 而已。

从《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

从《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

从《万尼亚舅舅》看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作者:朱冬梅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1期摘要:契诃夫剧作具有超越他的时代的现代性,是一个伟大的戏剧创新者。

本文以《万尼亚舅舅》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契诃夫剧作的现代性的特征:在生活常态中挖掘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性格的内向化;语言的随意性;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等。

关键词:万尼亚舅舅;契诃夫戏剧;现代性契诃夫从事戏剧创作的时间在他生命的晚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与他同时代的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特色的戏剧潮流,尤以北欧和俄国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易卜生首创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

但一百多年过去了,对现代戏剧的影响而言,契诃夫的剧作被公认为“现代戏剧的开拓者”。

《万尼亚舅舅》(副标题为《四幕乡村生活即景剧》)发表于1897年,是契诃夫继《伊凡诺夫》和《海鸥》之后创作的第三部重要戏剧作品。

从这部作品里,可以看到契诃夫剧作中出现的现代性的特征。

一、戏剧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黑格尔对戏剧的经典性定义。

黑格尔认为:“戏剧是以目的和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这种斗争的必然解决为中心。

”[1]他把戏剧冲突归结为“目的和性格的冲突”。

性格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模式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戏剧冲突的主要内容。

在这些戏剧中,人物一般有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分,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冲突或更剧烈的社会冲突。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思想价值建立在海尔茂与娜拉的冲突基础之上。

前者代表夫权社会,后者则是争取妇女独立权利的代表。

契诃夫在他的戏剧中,开创了“人与环境的冲突”这一全新的戏剧冲突模式。

它不是这个人物与那个人物过不去,而是这一群人物被环境、被生活压迫者。

在契诃夫剧中,人和生活永恒地冲突着。

《万尼亚舅舅》中,伊凡·彼得洛维奇·沃依尼茨基一登场就面临失去明确的生活目标,陷入巨大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处境的尴尬。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大概是这样的:
万尼亚舅舅喃喃地说:“我想要你们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
自己的意志,而是来自生活中的爱。

我毕生奉献乡村教育,因为我渴
望看到孩子们通过知识获得能力,然后用这种能力去看到比我们更大
的世界。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爱的力量。

它无法被衡量,但
它有足够的力量让我们前进。

所以,不管你今天做什么,都应该受到
爱的照顾,要让它来照亮你每一步走的路。


这段话充满了深刻的启迪,强调了爱的力量。

爱不仅仅是家庭之
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也是一种指引我们内心的力量,让我们前进的勇气。

万尼亚舅舅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无论前进的路有多难,都要以爱的关怀去包容他人和自己,让爱的力量照亮我们的前行路,
并且让我们获得自由、幸福、满足的幸福感。

万尼亚舅舅的这一段独白更是鼓励我们不要忽视教育,要把教育
作为一项提升社会文明的重要手段,他渴望看到孩子们不断学习,从
而得到更多的力量,获得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到比他们更大的世界,
实现梦想的自由。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万尼亚舅舅的重要教诲,要受到爱的照顾,
让爱的力量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诚心把教育当成一种获得力量与自
由的工具,让更多的孩子们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
梦想,享受自由与幸福。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是:“今晚要抓紧时间把这一切都交代完毕,不然你们俩无论如何都会受到伤害。

你们也要紧紧地相依,你们才能取得成功。

一家三口的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比任何宝贵的家传之宝都重要。

让我们相约明天,在此处共同迎接崭新的生活,相互扶持,相互保护,共同携手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万尼亚舅舅的最后一段独白,着重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他在这段独白里提到了当晚要抓紧时间把这一切都交代完毕,他认为只有把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事情都交代清楚,家庭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这是因为,只有家庭无误、大家相依,大家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成功,而家庭的美满比任何宝贵的家传之宝都重要。

万尼亚舅舅希望这家人可以明天再聚集到这里,来一起迎接一个崭新的生活,他也希望他们相互扶持、相互保护,共同携手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提醒了家人们,要待在一起、团结就是最大的宝贵,只有家庭团结一致,才能让大家一起走向成功!。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最后一段独白解读
万尼亚舅舅,佩塔里科博士最后一段独白,也是他最重要的政治
信念之一,是他自己最真挚的想法。

这段独白中,他强调了“真正的
自由”,即“通过不断前行去实现民主”这一观念。

他认为,只有政治公正才能获得自由,此外,实现民主还需要可
持续的、包容性的发展,以及一个开放的、宽容的社会,这只能通过
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素质来实现。

为此,他认为,教育、文化和社会保
障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些基础上,人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权利和
自由。

因此,他强调,拥有一个带有真正的自由、和平以及基本权利
的社会,是实现民主的一个重要基础。

最后,他认为,实现民主最关键的是鼓励政治参与,让所有人都
有机会参与其中,他表示,“实现民主,需要多方参与,把握彼此之
间的关系,形成稳定的共同体。

”所以,他要求人们尊重对方的意见,相互理解,不让利益冲突出现,以促进民主的发展。

总而言之,佩塔里科博士最后一段独白中,他认为实现民主的核
心便是“真正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应当由包容性的发展、平等认可
的关系和加强透明度来支撑,同时,他还要求大家进行政治参与,以
实现民主。

论《万尼亚舅舅》的喜剧性

论《万尼亚舅舅》的喜剧性

论《万尼亚舅舅》的喜剧性杨佩璇《万尼亚舅舅》是契诃夫创作的多幕剧喜剧作品。

从《海鸥》开始到其绝笔之作《樱桃园》,契诃夫本人一直将其多幕剧作自我定义为喜剧。

然而,其剧作却往往以消极的结局作为故事的终点。

这显然与人们惯常对于喜剧的定义相去甚远,这为人们设置了一个喜剧谜团,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探索欲望。

作为契诃夫多幕剧创作的承前启后之作,《万尼亚舅舅》一剧在戏剧人物设置、戏剧冲突方面都运用了较为现代的喜剧手法,进而表现了其俯视苦难的喜剧本质。

一、喜剧人物:滑稽渺小的人物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取消了主人公,代之以滑稽渺小的人物群像。

剧中人物身上都有不大不小的缺点,但这个缺点却又可以被原谅。

这是该剧喜剧性的来源之一。

有别于悲剧中高大不凡的主人公,《万尼亚舅舅》一剧通过不完美的人物塑造,为观众呈现了渺小、卑微的喜剧人物的日常生活,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自信与优越感。

“笑是自信心、优越感的表现。

笑的主体对被笑的事物觉得高其一筹才会笑得出。

[1]”可见,当观众观看戏剧舞台中那些比自己更“丑陋”的人物时,会因内心的优越感而发出笑,进而表现了喜剧性。

《万尼亚舅舅》一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缺点。

无论是被人嘲笑唠叨无聊的万尼亚舅舅,还是对艺术一窍不通却妄自尊大的教授,亦或者是不知道自己心中所爱而整日彷徨忧郁的叶莲娜。

这些人物身上的缺点,让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因剧中人物的渺小和平凡获得了一种“自己优于剧中人物”的超越感。

这正是《万尼亚舅舅》中喜剧快感的来源。

剧中人物虽然渺小甚至有些丑陋,但是他们身上的这些瑕疵却又不至于对人产生伤害。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喜剧模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

滑稽的事物或包含谬误,或其貌不扬,但不会给人造成痛苦或带来伤害。

[2]”可见,喜剧作品中的人物虽然有缺点,但是这种缺点却需要是无伤大雅,可以和解的,否则则会激化戏剧矛盾,减损戏剧的喜剧性。

在《万尼亚舅舅》一剧开始时,剧中角色都会因对方身上的缺点而苦恼,甚至发生争执。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万尼亚舅舅》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的4幕乡村生活即景剧。

《凡尼亚舅舅》观后杂谈

《凡尼亚舅舅》观后杂谈

《凡尼亚舅舅》(大陆译为《万尼亚舅舅》)是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以下简称北艺大)2017年秋季公演的剧目。

早在1994年,契诃夫的名作《凡尼亚舅舅》就曾在该校上演。

据该剧的演出说明书介绍,那时坐在台下观剧的朱宏章尚未入学,23年后,他在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表演系拿到了博士学位,现任该校艺术创作所副教授,带着这群大三、大四和硕一、硕二的学生,将这部经典剧作搬上了舞台。

笔者自九月作为交换生来到北艺大戏剧学系以来,第一次进到该校的剧院。

观剧伊始,笔者就有一种源自台词表达上的不适应。

演员们使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台湾国语”来表现台词,让笔者一时难以进入剧情。

看着演员们身着俄式的装扮,在西式古典家具间行动时,用着浓重的“台湾国语” 进行表演,对于一个大陆人来看,实在是很跳戏。

现在想来,一来舞台上的演员并非全部是表演专业出身,有的研究生在本科学的也不是与戏剧相关的专业。

到了研究生阶段,自然在表演功底上会有所欠缺。

生活化的台词表达,《凡尼亚舅舅》观后杂谈■ 顾振辉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8.2 ┃ 107戏剧研究 ┃ Drama research有时也会有发声含混不清、声音较低的感觉。

二来应该也是和笔者学习观剧的经验有关。

在看惯北京、上海等地专业院校或院团以一种非生活化的、带有时而过分用力的“译制片”腔调来进行台词表达后,对此习焉不察。

台湾对于戏剧表演者在台词方面的培训似乎有着不同的体系与方法,当我作为一个外来者,第一次在学院里直面这类不同培养方法及表达方式的台词呈现时,这样的不适应的感觉自然是难免的。

好在笔者在台湾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生活的经验,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适应台湾学生演员的口音后,逐渐感觉到该剧导演对于契诃夫剧作的准确把握。

契诃夫的剧作通常都是让平常的生活自然流淌于舞台上,在习以为常的生活潜流中去寻找人生点滴的悲喜与无奈。

契诃夫的剧作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既带着一种俄国特色,又有一种人类普世情怀。

万尼亚舅舅分析

万尼亚舅舅分析
《万 尼 亚 舅 舅》
——— 契诃夫
主讲人:刘丽
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1860~1904)全名叫安 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末 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 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以短篇 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土 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之王”
读后感
当整部剧看完,追求美和乏味,是剧本提到较为多的思 想。“人应当一切都美: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剧中 的万尼亚,医生,索菲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 对美有着理想的追求而教授和叶莲娜则是对生活对知识乏味 的体现,他们的虚伪,慵懒一无是处触发了悲剧的诞生。当 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一味的好人和坏人。只能说他们都是 真实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只能说,可怜之人请你 别可恨罢了。通过这出戏契诃夫表达了对蒙蔽的大众最深刻 的同情,甚至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这种精神批判则 让我想到了鲁迅。甚至契科夫创作的手法都和鲁迅有着异曲 同工之处。契诃夫的剧本和鲁迅的小说都带有悲喜剧的色彩。
三、“美”的幻景-----绝望中为自己建造希望
︽ 万 上尼 海亚 演舅 出舅 剧︾ 照
经典语录
一、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我们要活过无数无数悠长 的白日和疲倦的夜晚,我们要耐心忍受命运所加给我们的 考验;我们要替别人工作,无论现在或在我们的老年,都 得不到一点儿休息。当我们的时刻到来,我们会没有一声 怨言,辞别了这个世界;而在那边,在坟墓地那边,我们 会说:我们受过苦,我们流过泪…我有信念…我有信念… 二、一个人,总应该什么都美;不管是容貌、是衣服、 是心灵、是思想。
谢谢观赏
主要创作
短篇小说《苦闷》《变色龙》 《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 说《草原》《跳来跳去的女人》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六号病 房》《一个女人的天地》等,戏 剧《海鸥》《万尼亚舅舅》《三 姐妹》《樱桃园》等。 《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 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 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 农民被迫流入城市。

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

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

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的解读契诃夫的作品《万尼亚舅舅》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并且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而整部作品却在一种真实的平淡的描写中进行,就是像日常生活一样自然真实地渐渐展开。

在作品中,很少出现人与人的冲突,出现的更多的还是在一种强压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所作所为。

无论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是其他深刻内涵的表现方面,这部作品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诗意手法在作品中描绘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万尼亚舅舅》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色(一)万尼亚舅舅的性格特色在《万尼亚舅舅》中,塑造出了这样一位万尼亚舅舅,他本身有着一位特殊的偶像,这位偶像几乎称得上是他的人生信仰,而他为了自己的偶像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到最后却发现原来这位所谓的偶像也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而这位所谓的偶像更是欺骗了他,利用了他的崇拜,夺走了他真爱的人,连他的家产也要被其变卖。

受到了如此的打击,万尼亚舅舅心中有着深深的不解、迷茫、不知所措,原来他多年信奉的偶像的真面目居然是这么不堪,他的精神支柱也差点就此垮塌,他的生活好像也就此失去了意义。

面对这种种的不幸,作为一个男人,他并没有选择默默地承受,而是做出了意料之中的选择――反抗,但是他的反抗终究还是没有奏效,他没能成功地开枪杀了教授,两枪均未射中,在绝望之中,他选择了最后的道路――自杀,但不知是否是天意使然,他到最后都没能成功,他活了下来。

此时,走投无路的万尼亚舅舅不得不继续从前的生活,继续做教授的助手,帮助教授。

这种抉择让人抓狂却又无力反抗,他试图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信仰,却又无力改变现状,所以每次改变都失败了。

但是失去了精神信仰和人生信条的人该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而寄希望于死后获得安乐的宗教精神安慰又能改变什么呢,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作者在《万尼亚舅舅》中塑造的万尼亚舅舅是可悲的,这样一位特殊的知识分子,他勤劳勇敢又能干,又有理想有追求,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被社会中庸俗的人所害,又因为他的懦弱,致使他最终走向了被毁灭的深渊。

万尼亚舅舅文本

万尼亚舅舅文本

万尼亚舅舅文本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万尼亚舅舅
2.万尼亚舅舅的特点
3.万尼亚舅舅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4.万尼亚舅舅的意义
正文
万尼亚舅舅是契诃夫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该剧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万尼亚舅舅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他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人物。

万尼亚舅舅是一个懒惰、自私、爱占小便宜的人。

他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公,但他从未尝试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他总是期待着别人会给他带来好运,但他从未想过自己去争取。

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但他从未吸取教训。

万尼亚舅舅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也非常有趣。

他与他的姐姐阿斯特拉罕娜的关系最好,他常常依赖她,而阿斯特拉罕娜也常常纵容他。

他与医生阿斯特罗夫的关系则比较复杂,他既嫉妒医生的成功,又依赖医生的帮助。

万尼亚舅舅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形象却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代表了那些懒惰、自私、不愿付出努力,只期待命运垂青的人。

他的形象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通过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第1页共1页。

万尼亚舅舅话剧第二幕阅读理解

万尼亚舅舅话剧第二幕阅读理解

万尼亚舅舅话剧第二幕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①在人艺看话剧《万尼亚舅舅》,三小时的剧长,李六乙竟一处也没舍得删。

结束时已近晚十点,出剧院才发现下雪了,薄薄的细雪敷在车顶上,在夜灯反射下闪着碎银一般的光。

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似乎第一次看清,契诃夫已嵌入我的生活很多年了,不是通过书斋式②我得到的第一本与契诃夫有关的书是《惜别樱桃园》,由童道明先生签送给我。

那时我还不知,童先生早年留学苏联时,就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和契诃夫联系在一起。

全身心地阅读,毕生地翻译,进一步又创作剧本。

不是灵魂相应,怎可想象,一个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晚年要做剧作家。

当然,世间也因此多了两部与契诃夫有关的戏:《我是海鸥》与《爱恋·契诃夫》。

③和童老师交往,最初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我约他写了很多次契诃夫,他写的都不重样,像一口源源不尽的井。

童先生一直不用电脑,文字都写在稿纸上,怕我认不清字,每次去他家取稿时,他总要先给我读一遍,还即兴发挥,讲点契诃夫的迷人轶事。

对我这个酷爱买影磲的人来说,这就等于得到了契诃夫正片之外的花絮。

我由此知道了契诃夫与托尔斯泰、高尔基之间的友谊,也知道他深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成为《海鸥》中妮娜的原型,一个在舞台上演绎了这个角色。

我就这样一点一点潜移默化地认识了契诃夫。

④《万尼亚舅舅》上演前,我照旧想请童先生写篇文章。

因为李六乙导演的这个戏,剧本就是请他翻译的。

取稿的那天天寒地冻,这次他没有读给我听,而是说你来读吧。

看他坐在沙发上,已做好了聆听准备,我便也坐下来开始读。

稿子共四页,写在印刷品的反面,字儿小,里面涂改无数。

念起来打磕绊时,他就帮我辨认。

上面照例有契诃夫作品的引文,念着念着,我竞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动情起来:“我们要度过一连串漫长的黑夜,我们将会听到天使的歌唱,我们将看到镶满宝石的天空。

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淹没在慈爱之中,我们曲生活会变得安宁、温柔,变得像轻吻一样的甜蜜。

《万尼亚舅舅》中舞台物件的运用

《万尼亚舅舅》中舞台物件的运用

《万尼亚舅舅》中舞台物件的运用
王雪莹
【期刊名称】《上海戏剧》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由阿道夫·沙彼罗导演的《万尼亚舅舅》,通过现实主义的实物道具以及现代主义的舞美设计为剧情作注脚,利用舞台物件及物件布置将时间、生活、希望这三个关键词具化为舞台行动,从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使契诃夫经典名剧得到不一样的诠释。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王雪莹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幻景中的医生——《万尼亚舅舅》中阿斯特罗夫的人物分析 [J], 姚琨
2.话剧《万尼亚舅舅》舞台物件分析 [J], 李婧
3.《万尼亚舅舅》舞台设计的启示——漫谈动态关系与动态结构 [J], 安振吉
4.论《万尼亚舅舅》中的停顿手法 [J], 袁若娟
5.话剧《万尼亚舅舅》[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契诃夫《海鸥》的角色塑造

契诃夫《海鸥》的角色塑造
这种塑造角色的方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复调性,“复调”是巴赫金用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特点所使用过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作品中充满了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都有其充分的价值。虽然巴赫金在讨论复调文本时独尊小说,很少提及戏剧,因为他认为,戏剧讲究的就是结构上的单一统合,任何破坏一统的做法就会“导致戏剧效果的减弱”,但是对于并不遵循一统准则,并不执意追求“戏剧效果”的《海鸥》来说,其中的角色塑造所遵循的正是复调性的原则,因为它淡化主人公,不设置焦点式的人物形象,作品中也无法确定作者的立场或者具有威权位置的立场,充满了每个角色独特的声音和意识。
麦德维坚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员,在《海鸥》中的角色地位相当尴尬,不但穷而且没有什么地位,虽然后来娶到了玛莎,但玛莎的心里还一直想着特里波列夫,麦德维坚科在剧中所说的话很少会引起别人的关注。
沙姆拉耶夫,既是管家又是戏迷,在剧中是一个风趣人物,常常津津乐道于陈年往事的演出,并且敢于公然反抗主人索林和阿尔卡基娜的命令,关爱牲口甚过自己的家人。
二、喜剧性角色的塑造
契诃夫在标题目录中把《海鸥》称之为四幕喜剧,这一点常常令人困惑,因为剧中悲剧性的情节和结局一般不会让人接受它为喜剧。那么《海鸥》的喜剧性体现在哪里呢?通过对剧本中人物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出喜剧氛围的营造体现为喜剧性角色的塑造。“在契诃夫创作的发展中,喜剧性和讽刺性的要素是起脚点、出发点。无论在他的散文创作或是戏剧创作上都是如此。”[4](p8)
多尔恩,身为一名医生,却很懂得艺术,相当乐观,喜爱享乐。他在剧中是一个非常富有同情心的角色,欣赏特里波列夫的创作和妮娜的理想,对两人的爱情遭际都给予了高度的同情。除了欣赏戏剧外,他还喜欢唱歌,因此剧本中不断有他的歌声出现,另外,在剧情中他是管家夫人波琳娜的情夫,他很懂女人的心,所以剧中的女性角色和他关系都很好,就连玛莎也把他看作是自己潜意识的父亲,向他倾吐心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尼亚舅舅》赏析
摘要:“人应当一切都美:面貌,衣裳,心灵,理想。

”剧中的万尼亚,医生,索菲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对美有着理想的追求而教授和叶琳那则是对生活对知识乏味的体现,他们的虚伪懒惰一无是处触发了悲剧的诞生。

当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一味的好人和坏人。

只能说他们都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同情的,通过这出戏契诃夫表达了对被蒙蔽的大众最深刻的同情,甚至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这种精神批判则让我想到了鲁迅。

甚至契诃夫创作的手法都和鲁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关键词:美的追求象征性语言精准
在分析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这部剧的创作背景,剧本写于1896年,根据他早期的作品《树妖》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1897年发表而在前一年,他的喜剧《海鸥》在彼得堡皇家剧院首演失败,他曾因此发誓不再创作剧本,但仅仅一年后,就违背誓言写出了这部《万尼亚舅舅》。

当时19世纪80年代俄国农村的生活十分困苦。

虽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已经于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但是农民却必须在59年中向政府缴纳赎身金,这样一来农民依然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

契诃夫一生同情人民群众,针砭时弊,父母又是农奴出身,在经历了1890年的库页岛之旅后,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政治上的表达也更加强烈。

但是这部剧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而是一个因崇拜而无私劳动的乡绅。

剧本的主题旨在警醒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披露社会的丑恶,毁灭这样正直善良劳动者的正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庸俗卑鄙的丑恶势力。

当整部剧看完,追求美和乏味是剧本提到较为多的思想。

“人应当一切都美:面貌,衣裳,心灵,理想。

”剧中的万尼亚,医生,索菲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对美有着理想的追求而教授和叶琳那则是对生活对知识乏味的体现,他们的虚伪懒惰一无是处触发了悲剧的诞生。

当然剧中的人物并没有一味的好人和坏人。

只能说他们都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只能说,可怜之人请你别可恨罢了。

通过这出戏契诃夫表达了对被蒙蔽的大众最深刻的同情,甚至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这种精神批判则让我想到了鲁迅。

甚至契诃夫创作的手法都和鲁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契诃夫的剧本和鲁迅的小说都带有悲喜剧的色彩。

对于人物,给我映像最深的不是万尼亚而是从第一幕开始出场的阿斯特罗夫,对于这个人我是在后面才意识到他是个医生。

因为他表现的并不像个医生。

他从一开始就开始了抱怨,他对自己的奶妈说到,“我的工作太劳累啦,奶妈。

从早到晚,我老是东奔西走的,一刻儿也不得安静,就是到了晚间钻进了被窝里,也还得时刻担心,深怕又给拖了出来。

给人家看病去再说,生活本身就是沉闷的、愚蠢的、龌龊的。

这种生活就可以把你整个儿给陷下去。

周围看看,全都是些怪人,无论谁,全都是;在这种人里头生活,不到这么三年五年,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自己也不由得变得古怪起来啦。

真是在劫难逃啊!”他这样的痛苦的追索是很频繁的,但是这也反映了他早已看清自己对于社会的无力,在后面反应了他是追求美的但矛盾的是他被庸俗的生活已经腐蚀的没有了感情已经麻木和乏味。

他想医治的不光是病人身理上的痛楚还有心灵的创痛。

他和万尼亚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除了他们都爱上了美丽的叶琳那以为他们都是一个等待被安慰的人,剧本的开始也就可以说是医生的结束,因为当奶妈安慰到他:“人不记得天会记得的”而后自己又安慰道自己“我倒相信我对人类我对人类做出了无限伟大的贡献...无限伟大”而在万尼亚身上也出现了这种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即使万尼亚痛苦过挣扎过但终究回归平静,就像很多人质疑的那样,万尼亚的悲剧是否是教授造成的,当然不是他造成的但他是影响着万尼亚的,因为万尼亚的追求和崇拜让他看不清现实。

“一个人要是没有真正的生活,他就只好生活在幻觉里”最后的一幕苏妮娅安慰万尼亚的那番话同样是安慰自己的也是让人觉得心酸和平静。

“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

我们要活过无数无数悠长的白日和疲倦的夜晚;我们要耐心忍受命运所加给我们的考验;我们要替别人工作,无论现在或在我们的老年,都得不到一点儿休息。

当我们的时刻到来,我们会没有一声怨言,辞别了这个世界;而在那边,在坟墓的那边,我们会说:我们受过苦,我们流过泪...我有信念...我有信念...”而苏尼亚这个姑娘的出现也给整部剧平添了一抹温馨,苏尼亚同样追求美但她更为实际,进退。

她善解人意,深谙阿斯特罗夫对美的见地并且能使阿斯特罗夫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堪,让狂躁的万尼亚终回平静。

也许在剧中苏尼亚就是一个美的化身。

对比万尼亚和阿斯特罗夫他们的矛盾,颓废,挣扎更像是困兽,而教授和叶琳那自不必多说就像寄生虫和活的死尸一般。

所以契诃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即使没有纯粹的正反面但他却将物以类聚很形象的表现出来。

关于剧情,剧中的冲突和矛盾自然是不少,有主线有暗线。

剧中的高潮则是在第三幕,万尼亚忍无可忍向教授开枪。

但是契诃夫的处理并不激烈似乎真的是生活中的玩笑或失误。

在这部剧中无论是剧情还是语言都让我想到《套中人》同样是批判社会制度和残酷体制下被扭曲的一类人。

但情节的处理却是平时生活化的。

在剧中里生活也是主导的,人们照常的吃,睡,谈情说爱,而剧情也正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发展,因为教授和他夫人的到来导致了万尼亚一家生活的不便触击了万尼亚的矛盾爆发点导致剧情的高潮。

在这里契诃夫的处理时两次的射击都未中并且最后和解了。

就像暴风前的宁静,矛盾再大生活还要继续。

而即使是矛盾的爆发契诃夫的处理也没有把它全部爆发不像是《雷雨》爆发完便是世界的终结在这个剧本中我们在高潮到结束会觉得意犹未尽。

也许我们会对万尼亚表示无奈但其实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万尼亚认清了现实。

在这里契诃夫淡化了冲突的形式。

但这却和激烈的表达一样有力量,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矛盾的汹涌和人物命运的悲哀。

并且剧本当中有很多的伏笔,在最开始我们了解到这个剧本时根据《树妖》改编的,而树妖则是个形象的代表,很显然在剧中,美丽却懒散的叶琳那则是树妖的化身。

万尼亚在开场就赞扬道叶琳那的美貌,阿斯特罗夫也因她荒废了职责和他心心念念的森林,他向叶琳那表白道“我已经整整一个月什么也没有做,什么都丢下了,只是贪婪地追求着您”甚至苏尼亚也经常找她闲谈。

叶琳那的懒散似乎传染给了这些心中有美的人们。

而他们会被叶琳那迷惑也正是因为他们把叶琳那的美作为自己心中追求的那个美但叶琳那的外貌和内心反差太过强烈,让万尼亚认清以后更加恼火。

而她对于医生则是她本身的悲剧,最后她临走向医生表白道,“您多么荒谬啊...我真有点生您的气呢,可是终归...我会愉快地想着您的。

您是个有趣的、别致的人。

咱们再也不会见面啦,那么—为什么还瞒着呢?我真有那么一点儿迷上您啦。

”但是叶琳那因为没有勇气追求爱抛弃教授或者不能真正理解医生的理想总认为他是个怪人是他们终究还是分离的。


看叶琳那的出现让苏菲亚也真正认清医生不会喜欢上自己,她的爱情理想也就此告终。

因为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而使三个人的命运都有所改变这也是契诃夫的象征手法,叶琳那如树妖一般诱惑人心捣乱人们的生活。

对于语言,契诃夫也许在小说上的语言的短小精悍的,但是在戏剧中契诃夫会不惜以长段的篇幅来诉说,比如开头医生的抱怨和结尾处苏尼亚的表述,虽然会有重复,但这正是一种强调甚至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情。

“我们会有休息的”这就出现了好几次从语句中我们会感到苏尼亚太辛苦了,马尼亚太辛苦了,他们需要休息自己疲惫的身心他们需要停止对美这样虚幻的追求。

而多次的重复也增加了心酸沉重的心情。

当然在苏菲亚的最后独白中也体现了契诃夫除了会写饱含寓意的句子外还能写诗歌般的语言,语句字字珠玑富有节奏感能让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感受苏菲亚细微的哀愁。

语言中省略号运用多,这代表转折和停顿也是种语言的留白,潜台词作用。

也许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样的语言特色也给人以回味。

这样的剧本无疑是有力量的,没有常用的乱伦噱头没有杀戮只有用生活的琐碎组成起来的矛盾冲突,用精准的语言和剧情的慢慢发展而征服大家。

同样契诃夫用笔杆作枪支抨击社会的黑暗和虚伪的人类,让我们在剧终的时候却未感受到斗争的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