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综合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冯友兰认为最高(de)人生境界是(B)
A.自然境界
B.天地境界
C.功利境界
D.道德境界
2.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内在感官说”(de)美学家是(D)
A.荷加兹
B.哈奇生
C.博克
D.夏夫兹博里
3.在西方美学史上,自然主义美学(de)代表是(B)
A.杜威
B.桑塔亚那
C.维特根斯坦
D.柏格森
4.清代画论家戴熙指出:“古人书画多用熟纸.今人以生纸为能,失合古意矣.”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品结构中(de)(D)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意象世界层
D.物质实在层
5.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de)(C)
A.反映关系
B.模仿关系
C.感动关系
D.认识关系
6.审美形态(de)具体内涵是不断演变(de),这使其在历史性中又具有了(B)
A.民族性
B.当代性
C.世界性
D.模糊性
7.审美意象最重要(de)特征是(D)
A.思想性
B.情感性
C.娱乐性
D.想
象性
8.实验美学(de)作者是(D)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弗洛伊德
D.费希纳
9.实践是人(de)最基本(de)(D)
A.行为方式
B.思维方式
C.审美方式
D.存在方式
10.审美需求是人(de)一种(D)
A.普遍需求
B.自然需求
C.物质需求
D.精神需求
11.客观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de)基本条件是(B)
A.具有审美价值
B.与审美主体相联系
C.线条优美形态奇特
D.色彩鲜艳功能强大
12.自然中(de)优美主要表现为客体对象(C)
A.色彩(de)艳丽
B.形态(de)奇特
C.感性形式(de)和谐
D.感性形式(de)整齐
13.在现代西方,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de)是(A)
A.人本主义美学 B.经验主义美学 C.实证主义美学D.理性14.主义美学14.从联想(de)类型来看,杜甫(de)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
A.相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15.艺术品(de)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16.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de)年份是(B)
年年年年
17.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de)(C)
A.幸福状态
B.在场状态
C.自由状态
D.癫狂状态
18.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主体(de)心理世界与外在对象之间具有(D)
A.对立关系
B.一致关系
C.互补关系
D.同构关系
19.审美活动发生(de)标志是(C)
A.美学思想(de)形成
B.艺术活动(de)发生
C.审美意识(de)产生
D.美学学科(de)确立
20.戏剧列入时间艺术(de)主要依据是(B)
A.可以摆脱空间而存在
B.各种基本元素在时间进程中展开
C.佳作可以流芳百世
D.有音乐(de)协助与介入
2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是艺术(de)(B)
A.娱乐消遣功能
B.认识功能
C.思想启迪功能
D.社会干预功能
22.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de)(C)
A.“观”(de)阶段
B.“品”(de)阶段
C.“悟”(de)阶段
D.“思”(de)阶段
23.美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de)心灵,关键在于它有(C)
A.深邃(de)哲理
B.规范(de)流程
C.感性(de)形式
D.强制(de)灌输
24.所谓“审美(de)人”是(A)
A.具有自由人生境界(de)人
B.能够进行艺术创作(de)人
C.身材美丽(de)人
D.追逐时尚(de)人
25.西方早期(de)审美形态(de)实质是(B)
A.诗性与雕塑性(de)
B.戏剧性与雕塑性(de)
C.诗性与音乐性(de)
D.音乐性与戏剧性(de)
26.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de)无奈(de)审美形态是(C)
A.悲剧
B.喜剧
C.荒诞
D.崇高
27.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de)五官感觉是(D)
A.味觉和嗅觉
B.听觉和触觉
C.视觉和味觉
D.视觉和听觉
28.在审美经验(de)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de)是(A)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29.模仿说(de)最高发展阶段是(B)
A.现代主义文艺
B.现实主义文艺
C.浪漫主义文艺
D.后现代主义文艺
30.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作品不同解读(de)根本原因是(C)
A.艺术接受(de)环境不同
B.艺术接受(de)时代不同
C.艺术接受(de)主体不同
D.艺术接受(de)动机不同
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de)是(D)
A.意象和知觉
B.理智和情感
C.体验和感受
D.意向和想象
32.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de)是(D)
A.列宁
B.斯大林
C.恩格斯
D.普列汉诺夫
33.审美发生(de)社会中介因素是(B)
A.具有普遍意义(de)日常生活
B.具有社会性要求(de)劳动
C.人(de)精神属性(de)满足
D.人(de)生物属性(de)满足
34.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de)性质”这一命题(de)是(B)
A.马克思
B.黑格尔
C.康德
D.列宁
35.艺术接受过程(de)三阶段是(B)
A.看、想、悦
B.观、品、悟
C.感、悟、思
D.望、受、想
36.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de)、所应有(de)、不可能有(de)东西是艺术意象(de)(A)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
绪性
37.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de)当代中国美学家是(C)
A.朱光潜
B.宗白华
C.将孔阳
D.李泽厚
38.艺术天才(de)形成是(D)
A.神灵启迪(de)结果
B.良师教导(de)结果
C.勤学苦练(de)结果
D.天赋与实践合力作用(de)结果
39.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de)西方学者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40.“载道说”(de)完善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韩愈
D.朱熹
41.审美欣赏中(de)反馈调节多数是在(A)
A.无意识中完成
B.理性思维指导下完成
C.社会交往中完成
D.个人独居时完成
42.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de)美学家是(D)
A.马克思
B.席勒
C.康德
D.亚里士多德
43.自然主义美学(de)代表人物是(B)
A.哈奇生
B.乔治.桑塔亚那
C.夏夫兹博里
D.狄尔泰
44.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de)实体和媒介是指(A)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45.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de)审美形态,主要是由于(A)
A.文化(de)认同
B.社会(de)发展
C.艺术(de)变迁
D.实践(de)提升
46.荒诞(de)表现形式是(C)
A.优雅
B.壮丽
C.怪诞
D.喜剧
47.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de)关系是(D)
A.完全等同
B.平行关系
C.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48.鲍姆加登用于命名自己着作(de)“Aesthetics”原意是(D)
A.艺术学
B.自然学
C.理性学
D.感性学
49.认为审美发生于游戏(de)学者中最具有代表性(de)是(A)
A.席勒
B.德谟克利特
C.泰勒
D.普列汉诺夫
50.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de)美学家是(D)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51.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de)是(C)
A.抽象
B.喻象
C.兴象
D.仿象
52.艺术(de)首要功能是(C)
A.认识
B.感化
C.审美
D.启蒙
5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de)回声”(de)美学家是(B)
A.柏拉图
B.朗吉弩斯
C.康德
D.博克
54.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以审美教育人(de)美学是(A)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席勒
55.孔子(de)“草上之风必偃”可以形象地说明美育(de)特点是(B)
A.诉诸感性
B.潜移默化
C.能动性
D.艺术性
56.作为美育实现过程(de)“消融查(渣)滓”说(de)提出者是(C)
A.董仲舒
B.顾炎武
C.朱熹
D.韩愈
57.“艺术天才”(de)正确表述是(C)
A.人人都是艺术天才
B.唯心主义看法
C.客观存在(de)形象
D.子虚乌有(de)东西
58.艺术本体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艺术(A)
A.存在论
B.形式论
C.行为论
D.功能论
59.最早提出“天才论”(de)美学家是(A)
A.康德
B.布洛
C.席勒
D.荣格
60.五四时期李大钊(de)新诗鼓励青年改造人生和社会,这反映了艺术(de)(C)
A.思想启迪功能
B.政治宣传功能
C.社会干预功能
D.道德教育功能
61.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D)
A.精力(de)宣泄
B.情感(de)表现
C.生命(de)绵延
D.性欲(de)升华
62.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de)“言有尽而意无穷”指(de)是审美对象(de)(C)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开放性
D.想象性
63.在决定审美发生(de)诸多条件中首要(de)是(B)
A.人(de)精神活动
B.劳动
C.人(de)日常生活
D.宗教
64.人(de)审美意识觉醒(de)重要标志是(C)
A .出现了系统(de)系统艺术门类 B.绘画技艺(de)成熟
C.人(de)自我修饰与美化
D.舞蹈行为(de)普及
65.音乐是一种(B)
A.空间艺术
B.时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时空艺术
66.蔡元培倡导(A)
A .“以美育代宗教” B.“以德育代宗教” C.“以科学代宗教”
D.“以艺术代宗教”
67.所谓审美形态(de)生成性是指其(A)
A .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
B.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de)统摄性
C.多种审美因素构成(de)有机体(de)感性凝聚
D.民族性与世界性(de)统一
68.下列哪首乐曲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D)
A.蓝色(de)多瑙河
B.春江花月夜
C.摇篮曲
D.命运交响曲
69.将喜剧(de)根源归结为两种社会力量冲突(de)学者是(C)
A .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亚星士多德
70.审美经验是(C)
A.完全拒斥理性因素(de)
B.纯粹(de)理性思维
C.包含理性因素(de)一种本质直观行为
D.所有生物共有(de)心理活动
71.美学研究(de)核心方法是(A)
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
72.黑格尔美学思想(de)哲学基础是(C)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de)基本本体论
73.贯穿美学始终(de)理论基石是(D)
A.审美对象
B.审美形态
C.审美经验
D.审
美活动
74.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de)美学家是(A)
A.苏珊.朗格
B.英伽登
C.杜夫海纳
D.阿恩海姆
75.我国(de)史前绘画最早见于(C)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旧石器时代中期
C.新石器时代
D.旧石器时代早期
76.在艺术(de)定义问题上,提出“集体无意识说”(de)美学家是(C)A.洛克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苏珊.朗格77.模仿说(de)合理性在于(B)
A.始终肯定人(de)主体因素 B.始终抓住艺术与现实世界(de)关系
C.始终注重艺术(de)情感性因素
D.始终强调艺术(de)形式因素
78.主张艺术必须抒发主体内心情感(de)艺术观是(B)
A.神启说 B.表现说 C.有意味(de)形式说 D.符号说
79.被定义为“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de)敏锐性和悟性”(de)是(B)
A.艺术想象力
B.艺术敏感
C.艺术灵感
D.艺术技巧
二、多项选择题
80、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de)感官有(AB)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触觉
8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直观主义者(de)有(ABC)
A、叔本华
B、柏格森
C、克罗齐
D、施莱尔马赫
E、耿尔泰
82、优美对象往往表现出(de)特征是(ABCDE)
A、秀丽
B、柔媚
C、纤巧
D、幽静
E、淡雅
83、审美理想不是纯粹(de)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de)(ABC)
A、民族性
B、时代性
C、阶段性
D、主动性
E、自由性
84、艺术创造(de)源动力是(AD)
A、艺术素质
B、艺术经验
C、艺术趣味
D、艺术天才
E、艺术理论
85、作为丑(de)审美形态常常表现为(ABCDE)
A、反常
B、混乱
C、扭曲
D、缺陷
E、不和谐
86、下列现象中不是艺术品(de)有(ABD)
A、高山飞瀑B、鸟语花香 C、园林建筑 D、夕阳西照 E、诗词歌赋
87、审美需要是人(de)(ACE)
A、生命需要
B、生理需要
C、高级(de)精神追求
D、日常生活(de)衍生
E、独有(de)一种本质力量
88、艺术品(de)基本特征有(BCE)
A、自律性
B、他律性
C、形式符号性
D、封闭性
E、开放性
89、审美趣味(de)外在表现有(AB)
A、兴趣B、品味C、能力D、个性E、共性
90、倡导生物本能说(de)美学家是(ABC)
A、达尔文
B、弗洛伊德
C、博克 D席勒
91、审美理想不是纯粹(de)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ABD)
A、民族性 b、时代性C、主体性D、阶级性E、客观性
92、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de)西方美学家有(ABE)
A、博克
B、康德
C、亚里士多德
D、荷加兹
E、黑格尔
93、艺术品(de)基本层次结构包括(ABCD)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象超验层
E、思想内容层
94、意象和意境(de)关系是(ABCDE)
A、广度与深度(de)关系
B、有限与无限(de)关系
C、个别与一般(de)关系
D、绝对与相对(de)关系
E、时间与空间(de)关系
95、审美形态(de)特征是(ABCD)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差异性
96、下列想象类型中属于想象活动(de)初级形式(de)是(BCD)
A、创造性想象
B、接近联想
C、类似联想
D、对比联想
E、再造性想象
97、关于美育,下列正确(de)说法是(ABD)
A、形象直观(de)教育
B、潜移默化(de)教育
C、立竿见影(de)教育
D、以情动人(de)教育E、以理服人(de)教育
98、艺术想象力(de)作用主要表现在(AB)
A、唤醒和引发丰富(de)形象和感受
B、融会和整合表象感受
C、创造艺术(de)灵感
D、主导和主宰艺术理想
E、联系意象世界与认知能力
99、决定美育内涵和性质(de)主要因素有(BD)
A、教育者(de)主观目(de)
B、所使用(de)媒介手段
C、受教者(de)特殊要求
D、作为其实践基础(de)审美活动(de)根本价值
E、国家(de)教育方针
三、名词解释题
100.集体无意识说
答: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de).集体无意识说是有遗传保存下来(de)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de)潜藏于意识身材呢个(de)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他(de)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de),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de)假设,没有足够(de)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de)个性. 101.无我之境
(1)无我之境是王国维所区分(de)意境(de)主要类型之一.
(2)它是指创作主体完全消失,隐藏在艺术意象(de)后面.
102.以美育代宗教说
(1)蔡元培提出;
(2)美育是自由(de),而宗教是强制(de);
(3)美育是进步(de),而宗教是保守(de);
(4)美育是普及(de),而宗教是有界(de).
103.鉴赏过程中(de)(de)“品”
答:“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de)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de)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de)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de)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
104.审美趣味
(1)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de)主观爱好和倾向.
(2)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de)内在方面.
(3)兴趣和品味则是审美趣味(de)外在表现.
105.审美形态
(1)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de),以复杂(de)人生样态、自由(de)人生境界为核心(de)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de)对象化(de)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de)逻辑分类.
(2)审美形态主要包括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六种基本形态.
106.审美教育
(1)以艺术和各种美(de)形态作为媒介手段.
(2)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de)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
(de)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塑造人.
(3)是一种有组织、有目(de)(de)定向教育方式.
107.荒诞
答: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de)无意义(de)虚无性(de)审美感悟.
四、简答题
108.简述喜剧(de)特点.
(1)戏剧中包含着深刻(de)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de)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de)形式表达出来(de).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de)形式特征.
(3)喜剧(de)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de)特征.
109.简述艺术接受(de)主体性.
(1)艺术接受是艺术接受者主体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de)再创造(de)过程;
(2)艺术接受(de)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de)“期待视界”;
(3)艺术品(de)形成反映了接受主体不断填补空白(de)动态过程.
110.美学研究(de)核心方法是什么
(1)美学研究(de)方法多种多样,从科学性质来看,美学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2)首先,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
(3)其次,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最复杂(de)精神活动.
(4)再次,美学涉及人(de)生存等本源问题.
(5)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所要进行(de)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都;离不开哲学思考.
111.艺术家(de)审美经验与其人生实践(de)关系是怎样(de)
(1)艺术家(de)审美经验是其人生实践(de)一种重要形式.
(2)艺术家(de)审美经验是与其人生实践相统一(de).
(3)此外,艺术家(de)人生实践又丰富、发展了其审美经验,使之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112.美育与人格教育(de)关系.
(1)美育与人格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者实际上是美育与德育(de)关系;
(2)美育与人格教育不能混为一谈,美育恨死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人格教育则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3)美育具有一种内在情感(de)自觉性,人格教育则具有一种外在道德(de)约束性.
113.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想象(de)作用.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de)原动力.
(2)审美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de)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de)对象和内容.
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de)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之中,使其染上明显(de)情感色彩.
114.简析审美关系(de)内涵.
(1)从属于人与世界(de)存在论关系,是一种特殊(de)精神性关系.
(2)是一种情感体验(de)关系.
(3)是一种感性直观(de)关系.
(4)是人与世界之间自由(de)关系
(5)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115.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由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de)两种艺术境界.
(2)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隐在艺术意象后面,完全消失.“有我之境”中(de)我则以强烈(de)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3)在艺术创作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de)方式,创造着各种艺术意境.
116.简述原始意识(de)特征.
(1)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
(2)原始意识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
(3)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117.简述审美情感在审美想象中(de)作用.
(1)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de)情感活动,没有强烈(de)情感,也就没有活跃(de)想象.
(2)审美情感是艺术想象(de)原动力,也是审美想象(de)对象和内容.(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产生调节和支配作用,最终渗透在艺术形象中. 118.如何提高审美趣味
(1)尽可能多地进行审美活动,积极丰富(de)审美经验.
(2)提高自己(de)审美理想.
(3)只有通过艰苦(de)人生实践,切实地改进自己(de)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最终提高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119.简述艺术存在动态过程(de)三个环节.
(1)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三个环节组成(de)动态流程之中.
(2)艺术创造是最主要(de)一环,它生成艺术意象.
(3)艺术品是中介环节,它使艺术意象物态化.
(4)艺术接受是艺术获得现实存在意义(de)环节.
120.简述艺术品(de)层次结构,并说明其内在关系.
(1)艺术品包括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象世界层、意境超验层;(2)形式符号层直接指示、负载着意象世界;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de)核心层次;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蕴含(de)艺术(de)最高境界. 121.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de)特殊性.
(1)审美活动追求(de)是能满足人(de)心灵需要(de)精神价值.
(2)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摆脱了与实际人生直接(de)利害关系.
(3)审美活动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de)意义.
122.简述审美经验(de)特点.
(1)审美经验重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de)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de)快感.
123.简述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de)共性.
(1)二者都表现为主体为根据、为目(de)、为趋向(de)一种特殊(de)主客体关系.
(2)二者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de)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de)发展而发展.
124.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
(1)这种等同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de)地位和作用.
(2)这种等同排除了自然审美现象与社会审美现象在美育中(de)作用.(3)这种等同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de)目(de)和更高远(de)价值追求. 125.简述作为人文学科(de)美学在研究方法上(de)主要特点.
(1)美学不追求研究(de)客观性,而是要求研究者(主体)亲自投入审美发生(de)境域中,去体验、感悟、揭示审美活动(de)来龙去脉.
(2)美学研究无法采用精确、量化(de)科学方法,而需要体验和揭示丰富
多彩、幽深微妙(de)审美精神现象.
(3)美学与其他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所以美学研究应以哲学方法为核心,结合众多学科方法,开展综合研究.
126.简述喜剧(de)特征.
(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de)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de)反映是与现实错乱(de)形式表达出来(de),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de)形式特征.
(3)喜剧(de)情感形式表以笑为主(de)特征.
127.简述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de)基本线索.
(1)蔡元培引入“美育”一词,他强调美育(de)目(de)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de)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de)价值.
(3)王国维把西方(de)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五、论述题
12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de)区别与联系.
二者(de)区别在于:(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一开始就同人(de)制作和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是一种特殊(de)精神劳动产品,满足人们(de)精神需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de)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de)成果.精神产品有很多种.艺术品与其它精神产品(de)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de)意象思维多创作(de)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de)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de)审美本质.
二者(de)联系在于:(4)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de)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5)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了艺术品(de)领域,增添了艺术(de)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129.结合具体审美实践,说明审美经验(de)动态过程.
必须结合具体(de)审美实践说明以下三点:
(1)呈现阶段: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叠加以把握,使对象在主体意识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de)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de)构成活动.
(3)评价阶段:主体对已经构成(de)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
130.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审美(de)人”
(1)所谓(de)审美(de)人,是具有敏锐(de)审美能力、良好(de)审美趣味、健康(de)人生态度、完善(de)心理结构、丰富(de)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de)超精神和理想追求(de)人.
(2)“审美(de)人”是人(de)一种人生境界或生存状态.它不可能是天然
形成(de),而是现代教育(de)产物.
(3)只有在接受智育、德育、体育(de)同时接受良好美育(de)人才能成为一个审美(de)人.
131.试结合艺术作品谈谈你对荒诞感(de)理解.
(1)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de)无意义状态(de)体悟.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de)感受与经历,主要表现为孤独、恶心、烦、畏、绝望等.
(2)荒诞(de)形式与内容都是非理性(de),使人感到愕然,因而会笑,是一种无望(de)否定性(de)笑.
(3)荒诞感中也有一种悲剧感,荒诞感反映着人们对社会、人生、世界(de)忧虑、恐惧甚至绝望,但在荒诞(de)形式下,又隐隐透出人对自身完整性、自由和解放(de)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