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
应用
摘要: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法,本文旨在研究在胸科手术中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通过选择40例需要进行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腔支气管法,实验组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法,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与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使用结果,最后得出支气管封堵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封堵器单肺通气应用研究
单肺通气在胸腔外科学中应用广泛,常用的方法有双腔支气管法和支气管封堵器法,双腔支气管法最早与1949年被应用于临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肺隔离技术,但随着技术的创新与时代医学的需求,以及微创技术在胸科手术中的普及应用,支气管镜、开胸活检等多项诊断性操作也逐渐被加入临床中,这些无疑对单肺通气技术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双腔支气管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逐渐无法保障。
近些年兴起的支气管封堵器技术在单肺通气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选择40例单肺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双腔支气管法与支气管封堵法对进行胸科手术的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单肺通气不同时间段时的酸碱度、氧分压、气道压以及术中塌陷肺的数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记录,通过对比后得出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1相关概念
单肺通气技术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在为胸科手术提供良好视野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患侧出血和肺脓液流向健侧,并能在肺顺应性改变时提供充分的气体交换。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单肺通气方法有传统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法与新兴的支气管封堵法,支气管封堵器主要用于上下气道异
常,患者需要进行肺隔离、胸腔镜手术,尤其需要阻塞支气管扩张、出血、肺脓肿、支气管瘘等现象;术后需要保留气管导管的胸科手术环着避免反复插管。
随
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支气管封堵器以其生理损伤小、肺隔离完善、操作简单等优
点被广泛应用于胸科单肺通气麻醉中。
2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收治的4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
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
其中
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68岁,平均38岁左右,采用传
统双腔支气管法;实验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65岁,平均
37岁左右,采用支气管封堵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无心脑血管、无咽喉炎等系统
性疾病与病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②麻醉方法。
手术前40例患者均禁食禁饮,患者进入手术时候对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02)、无创血压(MBP)等指
标进行常规监测,开放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3mg、顺阿曲库铵0.15~0.3mg/kg,纯氧通气后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或气管插管,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维持。
③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后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肺塌陷的质量;插管后、单肺通气20min、40min、60min
行血气分析,记录酸碱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是否有咽喉痛等并发症。
3结果分析
两组插管后MAP、HR均较插管前改变,且插管后双腔气管导管的MAP、HR均
较封堵器组高,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手术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组别平均动脉压
(mmHg)心率(次/min)
实验组(支气管封堵器组,n=20)
插管
前76.2±10.2
74.3±11.1
插管后1min (81.3.5±11.2)
ab(76.5±10.2)ab
对照组(双枪支气管组,n=20)
插管
前80.1±10.2
74.3±11.1
插管后 1min (99.2±11.5)
a(90.3±12.3)a
支气管封堵器组与双腔气管导管组在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峰压(cmH2O)比较,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手术患者插管单肺通气前后气道风压
组别双肺通
气单肺通气
实验组(支气管封堵器组,
n=20)20±5.024±4.0
对照组(双腔支气管组,
n=20)21±4.025±3.0
t 1.35
1.31
P >
0.05 >0.05
支气管封堵器组插管时间为(2.3±0.7)min,双腔支气管组插管时间为
(2.5±0.6)min,两组插管后24h咽喉痛或声音嘶哑的成功率分别为双腔气管
导管组90.0%(18/20),支气管封堵器组35.0%(7/20)。
4结论
综上所述,支气管封堵器法与双腔支气管法两者均能实现胸科手术单肺通气,通过定位都能获得较好的手术结果,且两者定位与效果相当,但相比较而言支气
管封堵器法插管更为方便,刺激较小,且术后声音嘶哑与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几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单肺通气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军伟.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5):817-819.
[2]占志高.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中的差异[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386.
[3]余根远.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7,
36(13):112-115.
[4]陈解元,杨威,王刚,李文成.右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单肺通气手术中的
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34(03):348-351.
[5]潘建华.国产支气管封堵导管与Univent导管用于胸科单肺通气手术的对
比研究[J].北方药学,2012,9(01):62.
[6]齐文健.气管导管置入深度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单肺通气效果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090-4091.
作者简介:王妍(1986-),女,汉族,新疆塔城人,本科学历,现供职单位为昌吉州人民医院,职称为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张峰(1977-),男,汉族,上海人,本科学历,现供职单位为昌吉州人民医院,职称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疑难危重症患者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