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些浙江民乐演奏时的图 片吧

浙东锣鼓是一种汉族打击乐。明代已盛行,流行于浙 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 作为汉族传统器乐吹打乐之一种。乐队中"吹"的部 分以笛子和唢呐为主,辅以丝弦;"打"的部分以"五锣"和" 十锣"最具特色,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特点之一。


浙东锣鼓的特点,是曲目丰富,形 式多样。《大辕门》、《将军得胜 令》等乐曲,表现了古代将士凯旋 归来时万民欢乐的情景;《划船锣 鼓》、《绣球》等乐曲,具有浓厚 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们轻快愉悦 的情绪;《万花灯》结构庞大,层次 鲜明,有分有合,有静有动,生动 地描绘了元宵佳节闹花灯的各种场 景。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浙东锣鼓的代表曲目有嵊 县地区的《十番》、《都花》、 《绣球》、《大辕门》;宁波、 奉化地区的《万花灯》、《将 军得胜令》、《划船锣鼓》。

江南丝竹指流行于长江下游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器乐作品。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丝”是形容用丝做弦的弦乐 器,如二胡、琵琶等;“竹”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笛子、 萧等。除此之外,常用的乐器还包括扬琴、三弦、笙、鼓、板等。 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 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 号称"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浙派是汉族民间最古老的一个古琴流派,古琴是汉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 汉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
世人所珍视。浙派操琴风格属于吴越系统,指法圆润,节奏紧凑。创始人是
南宋时期著名琴家郭沔,祖籍浙江永嘉,他用自己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琴乐 的独特体会和对国家危亡的急切关注,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秋 鸿》等传世金曲,也为浙派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 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 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 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 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 烈,风格简朴。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 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 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 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 雅"的风格特色。这种技法和 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 让、协调创新等深刻的社会文 化内涵。丝竹乐来自民间,植 根民间,简便易行,适宜推广, 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

毛敏仲、徐天民编著了《紫霞洞琴谱》(世人称为"浙 谱"),毛敏仲创作的《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 御风》《庄周梦蝶》等琴曲影响极为深远,遂形成了在 中国古琴史上风靡一时的"浙派"。使浙派琴艺达到了更 高的艺术境界,称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琴派。其重要的琴 谱有萧鸾主张"去文以存勾踢"即只把琴曲作为器乐演奏, 不用文辞直唱。至民国时期,浙派传人中声望较高的是 徐元白(杭州人),上海的姚丙炎、杭州的徐晓英、张亮、 郑云飞、章家骐等,其中姚丙炎尤为海内外知名琴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