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2
2.酸能跟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1)用镊子将2--3粒锌放于试管中。(用白纸 擦镊子)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发生 的现象。(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3)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着实验者。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4.酸能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1)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氧化铜(黄豆大小)于 试管中。(药品无撒落)
❖ (2)将2mL稀硫酸倒入上述试管,盖上瓶塞,放回 原处,标签向着实验者。(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 (3)用试管夹夹持上述试管进行加热(夹持试管 中上部),先预热,再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进 行加热,至溶液变为蓝色。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5
5.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1) 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 (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2)向上述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稀硫酸,滴入上 述试管内,观察现象。(滴管垂直并悬空,不 能伸入试管中) (4)滴管内余物倒入废液缸,洗净滴管放回原 处。 (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酸的性质
❖ 一、认识。
❖ 二、实验用品
❖ 试管、试管夹、药匙、酒精灯、 胶头滴管、稀硫酸 、 锌、 氧化铜 、
碳酸钠、氢氧化钠、石蕊
1
三、实验步骤
1、酸能跟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
(1)将约2mL稀硫酸倒于试管中。 (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2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入2—3 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滴管垂直并悬空,不能伸入试管 中)。
6
四、问题与讨论
根据实验说明一种溶液是不是酸性溶液, 可以用什么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 为什么?
7
实验报告
8
9
3
3.酸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生成其他 的酸和盐。
(1)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碳酸钠溶液。(液体 不能滴洒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稀硫酸,滴入上 述试管内,观察现象。(滴管垂直并悬空, 不能伸入试管中)
(3)滴管内余物倒入废液缸,洗净滴管放回 原处。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2
2.酸能跟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1)用镊子将2--3粒锌放于试管中。(用白纸 擦镊子) (2)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发生 的现象。(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3)盖上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着实验者。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4.酸能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1)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氧化铜(黄豆大小)于 试管中。(药品无撒落)
❖ (2)将2mL稀硫酸倒入上述试管,盖上瓶塞,放回 原处,标签向着实验者。(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 (3)用试管夹夹持上述试管进行加热(夹持试管 中上部),先预热,再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进 行加热,至溶液变为蓝色。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5
5.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1) 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 (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2)向上述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稀硫酸,滴入上 述试管内,观察现象。(滴管垂直并悬空,不 能伸入试管中) (4)滴管内余物倒入废液缸,洗净滴管放回原 处。 (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酸的性质
❖ 一、认识。
❖ 二、实验用品
❖ 试管、试管夹、药匙、酒精灯、 胶头滴管、稀硫酸 、 锌、 氧化铜 、
碳酸钠、氢氧化钠、石蕊
1
三、实验步骤
1、酸能跟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
(1)将约2mL稀硫酸倒于试管中。 (液体不能滴洒出来)
(2向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入2—3 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滴管垂直并悬空,不能伸入试管 中)。
6
四、问题与讨论
根据实验说明一种溶液是不是酸性溶液, 可以用什么方法?你认为那种方法最简便? 为什么?
7
实验报告
8
9
3
3.酸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生成其他 的酸和盐。
(1)向试管中倒入约2mL碳酸钠溶液。(液体 不能滴洒出来)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稀硫酸,滴入上 述试管内,观察现象。(滴管垂直并悬空, 不能伸入试管中)
(3)滴管内余物倒入废液缸,洗净滴管放回 原处。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填写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