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着,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及其意义。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学生的历史知识背景: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弥补学生的知识空缺。
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内容和影响。
4.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方面,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认识不足,对外交方针、原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对新中国初期外交事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突破难点:选择典型案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引导学生分析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原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5.归纳总结,提升认识: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成就及其意义,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
5.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收获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评价我国在新中国初期外交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2.作业提交时,请注意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梳理。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如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对比分析法:将新中国初期与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步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材料分析题,深入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解答。
3.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案例,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建交等,并撰写阅读笔记,分享自己的感悟。
4.结合现实国际形势,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课堂展示。
6.拓展延伸,培养兴趣:课后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7.创新评价,关注成长:设计多元化、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4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背景。
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原则和主要成就,如“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了解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过程,以及我国与美国、日本等重要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2.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尤其是国际形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3.正确评价我国在新中国初期外交领域的成就,认识到外交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引发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思考。
2.知识梳理,深入讲解:以时间线为线索,梳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详细讲解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原则,以及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重要事件。
1.树立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认识到外交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和平、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4.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我国在新中国初期外交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首先,展示一张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庆祝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喜悦。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当时国际形势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教师提问:“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采取了哪些外交政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提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还具有哪些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时间线,详细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首先,介绍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原则,解释这些原则的含义及其在当时国际背景下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讲解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阐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