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套精选★北京市2021届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如果想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视力,应该配戴如下哪种镜片做成的眼镜
A.凸透镜B.凸面镜
C.凹透镜D.凹面镜
【答案】C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详解】由图可知,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C.
2.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的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
B.将照相机在右上方平移
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
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
【答案】D
【详解】在照相机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如果发现像位于光屏的右下方,小红实际上位于镜头的左上方方向上,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

故选D。

3.有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四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3∶4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4∶3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4
【答案】C
【详解】AB .因为在天平右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左盘中放4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所以有
34m m =甲乙

4
3
m m =甲乙 故AB 不符合题意;
CD .实心球甲和乙的体积相同,即V V =甲乙,由密度公式m V
ρ=
得 m V ρ=

甲甲
,m V ρ=

乙乙


m m ρρ
=




所以
43
m m ρρ==甲甲乙乙 故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D
【详解】A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 B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 错误;
C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从液态变成了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 错误;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 正确。

故选D 。

5.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A .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10mm B .人体正常体温36℃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D.人步行速度大约1.2m/s
【答案】D
【解析】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左右,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人步行速度大约1m/s左右,即3.6km/h左右,故D正确,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A.B.C.D.
【答案】A
【详解】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7.如图甲所示是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映机的镜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B.放映时,胶片应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白色银幕是为了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D.白色银幕用粗糙的白布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
【答案】D
【详解】A.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胶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
C.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故C错误;
D.白色银幕用粗糙的白布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让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各种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 .成语“一叶障目”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B .排纵队时,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
C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 .树荫中常有因太阳照射形成的明亮的小圆斑 【答案】C
【详解】A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眼前的一片树叶才挡住视线,故A 不符合题意;
B .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排纵队时,队若排直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前方的一个人,故B 不符合题意;
C .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 符合题意;
D .树荫中的小圆斑属于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9.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体a 的电阻大于导体b 的电阻
B .将a 、b 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C .当在导体b 的两端加上1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为0.1A
D .通过导体a 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A
【详解】A .由图可知,a 的电阻为
2V
5Ω0.4A
a a a U R I =
== 由图可知,b 的电阻为
2V
10Ω0.2A
b b b U R I =
== 所以a 电阻小于b 的电阻,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将a 、b 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 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3V
0.2A
5Ω10Ω
a b U I R R =
==++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当在导体b 的两端加上1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 的电流为
1V 0.1A 10Ω
b U I R =
==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导体a 是定值电阻,在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0.某同学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 .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 .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 .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 .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答案】D
【详解】一粒绿豆的质量和体积不便于测量,因此要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和体积;绿豆是圆形的,它们放在一起时有很大的缝隙,因此不能直接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应采用排水法,并且从减小误差的角度考虑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答案】3.10 cm 39℃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被测物体A 的长度为3.10cm 。

[2]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以上,示数为39℃。

12.如图为某晶体的凝固与熔化过程,其中表示该晶体熔化的为图像中的_____段,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 ℃。

【答案】EF 45
【详解】[1]由于晶体熔化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晶体温度是不变的,且完全熔化后的温度比熔化前的温度要高,由图像可知符合这个特点的是图像上的EF段。

[2]熔化时的温度就是熔点,由于EF段是熔化过程,所以EF段对应的温度就是熔点,由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5℃。

13.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护士测量病人体温时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

【答案】汽化热胀冷缩
【详解】[1]酒精容易发生蒸发现象,蒸发式汽化的一种形式,酒精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过的皮肤会感到凉爽。

[2]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一般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14.填写下面的读数:
(1)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
(2)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汽车速度表示数为______km/h。

【答案】1.65 1mm 2 60
【详解】(1)[1][2]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6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5cm。

(2)[3]图中温度计上,0~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也就是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上,所以示数为2℃。

(3)[4]图中速度计上的单位是km/h,指针指示的数值是60,因此速度为60km/h。

15.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温度是利用水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吸热的特点;向空气中喷酒水雾,
可制造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经水珠__________后形成的。

【答案】汽化色散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需要吸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详解】[1]夏天在地上洒水,利用水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热量来降低温度;
[2]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时,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水滴,阳光照在小水滴上时发生折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即彩虹是太阳光经水珠色散形成的。

16.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该“倒影”距小鸟_____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

【答案】8 虚反射
【详解】[1][2][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小鸟距水面4m时,像距水面也是4m,所以像与小鸟的距离为8m,平面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17.当我们站在一块大镜子前时,通过镜子看到的是自己的_____(填“实”或“虚”)像,当我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_____。

【答案】虚不变可逆的
【详解】[1]同学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2]由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不变。

[3]由于光路是可逆的,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

18.我们看到红玫瑰的花瓣呈红色,是因为红玫瑰花瓣___________红光;在夜晚用蓝光照射一朵白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若夜晚用蓝光照射红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

【答案】反射蓝黑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所以,红玫瑰的花瓣呈红色,是因为红玫瑰花瓣反射红光。

[2]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用蓝光照射一朵白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蓝色。

[3]红玫瑰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若只用蓝光照射红玫瑰,红玫瑰会把蓝光吸收,所以我们看到红玫瑰的颜色为黑色。

19.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

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当用另一束激光从S′点沿S′O方向入射时,光线S′O的反射光一定____S点(选填“通过”“不通过”或“不确定”)。

【答案】向右通过
【详解】[1]当液面下降时,光线的入射点O会往右移动,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那么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也不变,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会右移;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当用另一束激光从S′点沿S′O方向入射时,光线S′O的反射光线将会沿着原来的入射光路射出,所以光线S′O的反射光一定通过S点。

三、作图题
20.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

【答案】
【详解】如图,一束会聚光经第一个透镜后,变为一束平行光,变得比原来发散了,故第一个方框内应该填凹透镜;平行光经第二个透镜后,变为一束会聚光,故第二个方框内应该填凸透镜;故作图如下:
21.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_)
【答案】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睛】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实验题
22.某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和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的倒正像的虚实像距v/cm
1 15.0 倒立实像30.0
2 18.0 倒立实像22.5
3 20.0 倒立实像20.0
4 30.0 倒立实像▲
5 40.0 倒立实像13.3
(1)由实验数据表格的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某次实验时,某同学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较高,这时应该在保持光屏、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将烛焰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3)表格中▲所在位置的值是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要使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更大一些,应将蜡烛______凸透镜,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答案】10 上15.0 靠近远离
【详解】(1)[1]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由表格第三次数据知道,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2]根据题意知道,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位置偏高,即说明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

(3)[3]由光路可逆原理知道,表格中▲所在位置的值是15.0cm 。

(4)[4][5]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所以,为了让像变大,则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远离凸透镜。

23.归纳和演绎式探究
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顶点A 点由静止开始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自由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 t/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 -1)
0.5
1.0
1.5
2.0
2.5
3.0
(1)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1内通过的路程是s 1=v 1t 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

上述小球从顶点A 点由静止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______。

【答案】25m/s t ⨯ 222.5m/s t ⨯
【详解】(1)[1]设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
v kt b =+
由表格数据,将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代入关系式,可得
0.5m/s=0.1s k b ⨯+① 1m/s=0.2s k b
⨯+②
由①②解得
25m/s k =,0b =
则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
25m/s v t =⨯
(2)[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即如下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

12
ABC S AB BC =
⨯ 因为 25m/s v t =⨯
所以,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222115m/s 2.5m/s 22
s vt t t t ==⨯⨯⨯=⨯ 即
222.5m/s s t =⨯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在银行和商场,人们使用验钞机来辨别钞票的真伪,这主要是利用()
A.紫外线可以杀菌
B.紫外线的穿透力强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紫外线可以传递光能
【答案】C
【详解】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上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识别这些标记,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大型运输直升机直8悬挂着国旗率先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若说国旗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天安门城楼B.国旗C.直升机D.大地
【答案】C
【详解】在大型运输直升机行进过程中,我们说国旗是静止的,是因为它相对于直升机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是以直升机为参照物的。

故选C。

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

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很有观赏性。

如图所示,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甲掷出去,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冰壶甲与赛道上的冰壶乙相撞。

不计空气阻力。

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A.只受重力、支持力
B.只受重力、摩擦力
C.只受支持力、摩擦力
D.只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答案】D
【详解】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由于它做减速运动,说明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所以总的来说它只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故选D。

4.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答案】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灯丝用久了变细,是钨丝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故C符合题意;
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水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反映了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以下对甲、乙两辆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甲做变速运动,小车乙做匀速运动B.小车甲做匀速运动,小车乙做变速运动
C.小车甲、乙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甲、乙都做变速运动
【答案】B
【详解】小车甲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车乙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故做的是变速运动;所以小车甲做匀速运动,小车乙做变速运动。

故选B。

6.小亮看到礼花绽放2s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
A.1km B.680m C.1×109m D.1×109km
【答案】B
【详解】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由
s
v
t
=得声音的路程
340m/s2s680m
s vt⨯
===
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B选项符合题意;
C.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A选项可知,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680m,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某同学在做“探究凸近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他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另一同学不小心将予指触换到了凸透镜上,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出现于指的实像
B.出现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会变暗
【答案】D
【详解】AB.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指尖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不会成实像,也不会在光屏上出现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CD.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根据图示判断ρ甲、ρ乙密度的大小关系()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没有关系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当质量为2时,甲的体积为1,乙的体积为2,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根据公式
m
V ρ=
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故选A。

9.据2020年1月初《人民日报》消息,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

若每节高铁车厢长约25.5m、宽约3.1m,高约4.4m,那么每节车厢内空气的质量可能为(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
A.4.5kg B.45kg
C.450kg D.4.5t
【答案】C
【解析】车厢的体积
3
V abh
25.5m 3.1m 4.4m=347.82m
车厢内空气的质量
33
1.29kg/m347.82m448.69kg
m V
车厢内空气的质量约为450kg,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择C选项。

10.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
A.B.C.D.
【答案】C
【详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是ABD,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C,是凹透镜。

故选C。

二、填空题
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两种反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__反射,而大城市高层建筑安装整体玻璃造成光污染是属于光的__反射.
【答案】漫镜面
【详解】[1][2]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物理课本上的文字是光的漫反射的缘故,光可以反射到各个方向进入我们的眼睛;阳光照在建筑物外墙的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到比较集中的方向上,造成了光污染。

12.我们日常使用的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液化石油气均是使用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而成的。

【答案】压缩体积凝华
【详解】[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液化石油气,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2]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

13.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 时,反射角为________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为
________。

【答案】30︒0︒
【详解】[1]当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时,入射角大小是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是30︒。

[2]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那么反射光线也与镜面垂直,反射角是0︒。

14.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经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且便于观察的像,来访者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如图的透镜与该摄像镜头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类透镜.
【答案】倒立缩小20是
【详解】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即大于
20cm.由图知道,此时通过透镜观察到的字是正立、放大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说明图示透镜与该摄像镜头是同一类透镜.
15.2019年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小明同学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近视眼对光线的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应佩戴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答案】会聚凹
【详解】[1][2]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6.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_____;成实像的是_____(以上两空均填序号)。

【答案】③④①④
【详解】[1][2]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17.2018年10月27日早晨,有网友在某市区拍摄到一组如图所示的“双太阳”照片,引起很多人围观。

根据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可以知道“双太阳”实际是光的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