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规范》,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 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 拉和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 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max cr E ssq(1s. 90.0 cd 8eteq )
(3)最大裂缝宽度的验算
一级和二级抗裂要求的构件,一般要采用预应力; 而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要求为三级,阶段都是 带裂缝工作的。当裂缝宽度较大时,一是会引起钢筋 锈蚀,二是使结构刚度减少、变形增加,在使用从而 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同时给人不安全感。 因此,对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 必须加以限制,要求使用阶段最大裂缝宽度小于《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最大裂缝宽度 。 即
b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 宽度验算
(一)裂缝宽度验算的目的和要求 (二)裂缝的出现和开展 (三)裂缝宽度的计算与验算
(一)裂缝宽度验算的目的和要求
1、外观要求 从外观要求考虑,裂缝过宽将给人以不安全感,同时也
影响对结构质量的评价。满足外观要求的裂缝宽度限值,与 人们的心理反应、裂缝开展长度、裂缝所处位置,乃至光线 条件等因素有关,这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有提出可取 0.25~0.3mm。
1、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
裂缝间距主要取决于有效配筋率ρte,钢筋直径d及其表 面形状。此外,还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有关。
lcr1.9c0.08detqe
式中:
轴心受拉 =1.1,偏心受拉 =1.05 –––系数,
受弯、偏心受压 =1.0
c ––– 保护层厚度,当c<20mm时,取c=20mm; 当 c>65mm时,取c=65mm。
圆钢筋的平均裂缝间距要小些,对此可用钢筋的等效直径 deq代替d
lm
k2ck1
deq
te
deq
nidi2
niidi
deq —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直径(mm) ; ni, di分别为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公称直径(mm), vi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光圆钢筋vi=0.7,
带肋钢筋νi=1.0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A: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的取值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
筋率ρte
te
As A te
当ρte<0.01时,ρte=0.0l
A te0 .5 b h (bf b )hf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B: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应力
σsq是指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凝土构件裂 缝截面处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对于受弯、轴心受拉、 偏心受拉以偏心受压构件,σsq均可按裂缝截面处力的平 衡条件求得。
deq
nidi2
niidi
lm
k2ck1
deq
te
(2)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
《规范》采用了一个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即根据 裂缝出现和开展的机理,先确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平均 裂缝间距和平均裂缝宽度,然后对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根 据统计求得的扩大系数来确定最大裂缝宽度ωmax。
对“扩大系数”,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荷载 短期效应组合下裂缝宽度的不均匀性;二是荷载长期效 应组合的影响下,最大裂缝宽度会进一步加大。
1、裂缝产生的原因
引起裂缝的原因可以是荷载因素和变形因素
荷载引起的裂缝: 与力的作用方式有关,当ct > ftk ,
构件开裂。
计算要求max lim
变形因素引起的裂缝: 由材料收缩、温度变化、钢
(非荷载)
筋锈蚀、地基不均匀沉降等 引起。
由构造措施来保证。
3、开裂后的裂缝对构件中应力的影响
n 综合:裂缝宽度与裂缝间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关。
1、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
取开裂处传递长度l内 的钢筋混凝土为隔离体
取传递长度l内的钢筋 为隔离体
sA 1ssA 2sftA te
sA 1ssA 2sm ul
l ft Ate
m u
1、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
l ft Ate
m u
A teA teA s10.2 d2 5d u A s u te d 4te
对受弯构件
sq
Mq 0.87Ash0
Mk h0
C 0.87h0
受弯 skAs
式中 M s——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即按全 部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标准值求得的弯矩标准值。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B: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应力
对轴心受压构件
sq
Nq As
Ns
skAs
轴心受拉
式中 Nk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轴向拉应力值; As —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
4、产生多条裂缝后构件中应力
(3)再继续增加拉力时,只是使原有的裂缝延伸与开展,拉 力越大,裂缝越宽。当两条裂缝的间距较大时,随着拉力的增 加,在两条裂缝之间还有可能出现新的裂缝。
4、产生多条裂缝后构件中应力
(4)如果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抗拉强度)很不均匀,则裂缝 的间距有疏有密;但混凝土材料接近均质的材料,裂缝的分布 基本上是均匀的。
4、产生多条裂缝后构件中应力
(1)当拉力稍增加时,在混凝上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的截面 又将出现第二条裂缝。第二条裂缝总在离首批裂缝截面外一 定距离的截面出现,这是因为靠近裂缝两边混凝土的拉应力 较小,总小于混凝上的抗拉强度,故靠近裂缝两边的混凝土 不会开裂。
4、产生多条裂缝后构件中应力
(2)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是随着裂缝位置而变化,呈波浪形 起伏,各裂缝之间的间距大体相等,各裂缝先后出现,最后趋 于稳定,不再出现新裂缝。
lft Ateft d
m u m 4te
取 lm1.5l
lm
3 ft
8m
d
te
1、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
lm
3 ft
8m
d
te
(1)ft/τm的影响: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粘结强度大致与 混凝土抗拉强度成正比例关系,且可取ft/τm为常数。
(2)d/ρte的影响: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有较大的关
系。 (3)钢筋表面特征的影响:用带肋变形钢筋时比用光
sk AsN h0ke'as'
e'e0yca's
e’—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yc-截面重心至受压或较小受拉边缘的距离。
3、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1)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特性 (2)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 (3)最大裂缝宽度的验算
(1)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特性
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荷载的可变性以及截面尺寸偏差等因素 的影响,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开展宽度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但它们又 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平均意义上讲,裂缝间距和宽度具有以下特性:
skN ks e0 h 0A yss-h0
此处,ys为截面重心至纵向受
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η 是指 s
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 大系数,可近似地取
s140100/0h0el0 h2
当l0/h<14时,取ηs=1.0。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B: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应力
对偏心受拉构件
近似取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内力臂长度ηh0=h0-as',则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σsk计算可统一由下式表达
(3)在开裂前混凝土有一定弹性,开裂后受拉张紧的混凝土 向裂缝截面两边回缩,混凝土和钢筋有产生相对滑移的趋势。
3、开裂后的裂缝对构件中应力的影响
假定其中aa截面处的 抗拉强度最 小,即为最 弱的截面
(4)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作用,混凝土的回缩受 到钢筋的约束,困而随着离裂缝截面距离的加大,回缩逐渐 减小,亦即混凝土仍处在一定的张紧状态,当达到某一距离 处,混凝土和钢筋的拉应变相同,两者的应力又恢复到未裂 前状态。
te
deq
nidi2
niidi
deq
Asi
i
Asi di
(1)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特性
②裂缝间距和宽度随受拉区混凝土有效面积增大而增 大,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
③裂缝宽度随受拉钢筋用量增大而减小;
④裂缝宽度与荷载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w mc E ssk lm0.85E ssk lm
2、耐久性要求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及试验结果,耐久性 所要求的裂缝宽度限值,应着重考虑环境条件及结构构件的 工作条件。
3、构件裂缝控制等级 构件裂缝控制等级共分为三级:一级为严格要求不出现
裂缝,二级为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三级为允许出现裂缝。
(二)裂缝的出现和开展
1、裂缝产生的原因 2、开裂前构件中的应力 3、开裂后的裂缝对构件中应力的影响 4、产生多条裂缝后构件中应力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A: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的取值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是裂缝间钢筋的 平均应变与裂缝截面钢筋应变之比,它反映了裂缝间混凝 土受拉对纵向钢筋应变的影响程度。ψ愈小,裂缝间混凝 土协助钢筋抗拉作用愈强。可近似表达为:
1.10.65 ftk t e sq
当ψ<0.2时,取ψ=0. 2; 当ψ>1时,取ψ=1; 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 构件,取ψ=1
z0.870.121'fhe02
γf′——受压翼缘的加强系数;
f
(bf b)hf bh0
当hf′>0.2h0时, 取hf′=0.2h0。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B: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应力 对偏心受压构件( l0/h>14 )
当偏心受压构件的l0/h>14时,还应考虑侧向挠度的影响,
e=ηse0+ys。
假定其中aa截面处的 抗拉强度最 小,即为最 弱的截面
(2)在裂缝出现截面,钢筋和混凝土所受到的拉应力将发生 突然变化,开裂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力,拉应力降低到零, 原来由混凝土承担的拉力转移由钢筋承担,所以裂缝截面的 钢筋应力就突然增大。
3、开裂后的裂缝对构件中应力的影响
假定其中aa截面处的 抗拉强度最 小,即为最 弱的截面
(三)裂缝宽度的计算与 验算
1、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3、最大裂缝宽度及其验算
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
n 粘结-滑移理论:认为裂缝宽度是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 间的粘结退化,出现相对滑移,引起裂缝处混凝土的回缩 而引起的。
粘结退化----相对滑移-----混凝土的回缩
n 无滑移理论:构件表面裂缝宽度主要是由钢筋周围的混 凝土回缩形成的,其决定性因素是构件表面到最近钢筋的 距离。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B:裂缝截面处的钢筋应力
对偏心受压构件( l0/h < 14 )
sq
Nqe-z
zAs
ee0 h2as
Nk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 轴向压力值;
e —Nk至受拉钢筋As合力 点的距离;
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且 ηh0<0.87;η的计算较为复杂,为简便起见,近似地取
①裂缝宽度与裂缝间距密切相关。
裂缝间距大,裂缝宽度也大。裂缝间距小,裂缝宽度也小。
裂缝间距与钢筋表面特征有关,变形钢筋裂缝密而窄,光圆钢筋裂 缝疏而宽。
在钢筋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钢筋直径细,根数多,则裂缝密而窄, 反之裂缝疏而宽。
w mc E ssk lm0.85E ssk lm
lm
k2ck1
deq
与相应水平处构件侧表面混凝土平均伸长的差值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w msm lmctlm msm 1-csm tm lm
smsk
sq
Es

c
1 ctm sm
εsm—纵向受拉钢筋的平均拉应变
εctm—与纵向受拉钢筋相同水平处 侧表面混凝土的平均拉应变
αc裂缝间混凝土自身伸长对裂缝宽度的影响系数,试验研 究表明,系数虽然与配筋率、截面形状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lcr1.9c0.08detqe
deq
nidi2
niidi
deq –––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ni ––– 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根数, di –––为受拉区第i种钢筋的公称直径。 ν ––– 纵向受拉钢筋相对粘结特征系数,
光面 =0.7, 变形 =1.0 te ––– 截面的有效配筋率
te = As / Ate
因素有关,但在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且对裂缝开展宽度的
影响也不大,为简化计算,对受弯、轴心受拉、偏心受力构件,
均可近似取
c 0.85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w msm lmctlm msm 1-csm tm lm
smsk
sq
Es

c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tm sm
c 0.85
w mc E ssqlm0.85 E ssqlm
2、平均裂缝宽度的计算
裂缝开展宽度 我国《混凝土设计规范》定义的裂缝开展宽度是指受拉
钢筋重心水平处构件侧表面上混凝土的裂缝宽度。试验表明, 沿裂缝深度,裂缝宽度是不相等的,钢筋表面处裂缝宽度大 约只有构件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的1/5~1/3。
平均裂缝宽度wm 平均裂缝宽度wm等于构件裂缝区段内钢筋的平均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