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畜禽动物防疫现状
1、防疫密度超标。
我县动物防疫以春秋集中免疫为主。
每季生猪存栏20万头左右,白山羊存栏10万只左右,家禽存栏40万只左右,耕牛存栏1万头左右,两季防疫密度都在90%以上。
2、动物防疫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健全。
3、有冷链设施。
县畜牧中心建了1个冻库,乡镇站添置了冰柜,还将为各乡镇防疫人员配备冷贮设施。
4、各乡镇站和规模养殖场的档案正在建立,按片区设立了网络监测点,配备了电脑,实施疫情监控信息化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
全县190个村225名村防疫员,年均工资500—1200元不等,报酬低。
近年来免疫病种增加,防疫员的工作量不断地在增加,加之防疫注射工作苦、脏、累,许多村防疫员往往只干一季或一年就退出,即使勉强坚持,也是和镇村干部私人关系较好拉不下脸面,但工作消极应付,缺乏主动性。
(二)专项经费缺乏。
由于各级财政紧张,对动物防疫专项经费的投入有困难,特别是对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动物防疫检疫
和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等工作运转、交通、通讯、个人防护以及免疫人员的劳务费、办公费等经费的投入不足。
(三) 死亡补偿费无法落实。
免疫反应死亡补偿费无法解决,防疫工作难度较大。
一旦出现一例免疫反应和死亡,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对动物防疫工作不理解、不接受,一旦出现免疫反应抵触情绪较大,拒绝对动物实施强制免疫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会影响一大片。
(四)乡村缺乏疫苗储藏设备。
我县动防机构虽有专门贮藏疫苗的小型冷库,但疫苗运输到乡镇基本上靠班车,疫苗往往由于出库及运输时间过长,到达乡镇站1—3天常温保存,再到防疫员手中,使疫苗长时间处于常温或高温保存的状况,一些疫苗往往到注射时疫苗效能大大降低。
(五)免疫程序复杂。
根据农业部规定的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分病种免疫,和首免后经过一定时间尚需进行强化免疫的规定,其免疫方案在规模养猪场较易推行,但在我县以散养户为主的山区县,仅春秋两季每季至少要入户进行三次以上强制免疫,工作量大,这种复杂的免疫程序执行起来群众不易接受,业务人员容易出现畏难厌战情绪,防疫工作很难保证不出漏洞。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落实村级动物防疫的劳动报酬,稳定防疫队伍
村防疫员报酬本着实际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相对等及按劳取
酬原则。
村防疫员工资标准应不低于当地农民技工的日50元为宜。
建议县政府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报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村防疫员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解决其后顾之忧。
2、保证动物防疫专项经费投入
县财政每年至少要投入30万元动物防疫专项资金以解决县级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疫病监测诊断等工作运转经费,以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高效运转。
3、尽快建立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
建议省、市、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尽快建立动物免疫反应抢救、死亡赔偿补助基金,每年按动物存栏一定比例设定一定数量的补助基金存入专户管理,一旦出现免疫反应死亡,乡、村级防疫员逐级上报,主管部门派人现场调查核实后签字,报局审批后按规定进行补偿,以及时解决养殖户的损失,消除养猪户怕出现免疫死亡而不愿防疫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大多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确保生猪防疫工作顺利实施。
4、加强技术培训,规范防疫操作技术
在稳定县、乡(镇)现有人员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县、乡(镇)动物防疫机构人员编制,并尽量做到专职专业。
在稳步提高和解决好村防疫员劳动报酬的基础上,全县通过层层选聘,逐步稳定200名村防疫员,加大村防疫员业务技能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员队伍。
做好对全县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户的培训工作,力争每场、每户都有一名合格的防疫员,健
全县、乡、村、户四级防疫网络。
同时建立健全乡、村防疫员岗位责任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水平,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而有效防止动物防疫的传出传入,保障全县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饲养管理,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模式
推行“自繁自育”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推行“正大模式”养猪,实行封闭式管理。
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结合、综合防治”,加强规模养猪场(户)及周围环境治理,规范仔猪及种猪调运,不断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和防疫技术水平,全方位推进规模养殖场(户)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