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玻璃的成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质 密度 熔点 沸点 导热率 (200℃) 波长 单 位 数值 性 质
锡锭
单 位 J/g J/g % N/m 7 81 10 84
数值 60.3 3018 2.7 531×10-3 12 85
g/cm3 7.298 熔化潜热 231.96 ℃ 蒸发潜热 2270 ℃ 固-液相体积变化 W/(m·K) 65.73 表面张力(232℃) μm % 1 54 2 61 4 72
i——各种氧化物的表面张力系数
ai——氧化物的含量
锡液的表面张力 锡液的表面张力>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锡槽中的锡液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其杂质 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很小,可以用纯锡液的 表面张力来代替。
玻璃与锡液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高温下,玻璃液和锡液是两种不相容的液 体,在它们的界面上存在表面张力。 两相界面上表面张力与两相的密度差有关。 气相密度<液相密度,液-气界面的表面张 力>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玻璃表面的微细不平整缺陷。产生的原因:①高温区 温度不均匀;②锡液中的氧被氧化为氧化锡,体积局部膨 胀而产生应力,当玻璃温度低时,应力来不及消失,在玻 璃的继续冷却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收缩,从而促进了小波纹 的形成。
8、锡槽的工艺分区
(1)抛光区 功能:使从流槽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在这里摊平抛光。 温度:不低于1000℃,η不大于103Pa· S。 停留时间:不得少于1.7min。此区不能采用强制冷却。 (2)预冷区 功能:为了满足成型时的温度和粘度,需有个冷却过程。 温度:1100 ℃ →900 ℃左右, η大于104Pa· S 为了防止玻璃带的摆动,常在此区的两侧安置拉边机。 一般此区的长度为5~6m。此区可以采用强制冷却。 (3)拉薄(或增厚)区 温度:大约为900 ~780 ℃,适宜的展薄粘度为 104.25 ~5.75Pa· S。 此区的长度为锡槽宽度长度的3/5 ~2/3。 (4)冷却区 温度:降至600 ~650 ℃ 目的:增大玻璃粘度,使之足以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拉出 锡槽进入退火区。
1
2
3
4
5
6
7
8
9
1-玻璃液
2-流槽
3-闸板
4-碹顶 5-玻璃带 6-锡液 7-槽底 8-保护气体管道 9-过渡辊台
1、浮法成型的特点 • 成型时不需克服玻璃自身的重力 • 可以充分发挥玻璃表面张力的作用 • 玻璃带横向温度均匀 • 可以比较容易地生产特薄和特厚的玻璃 • 成型过程中温度降落慢、拉引速度快 • 避免了玻璃结晶缺陷、作业周期长 • 板宽加大比较容易 • 可以在线生产镀膜玻璃 • 容易实现切装机械化自动化 • 可以比较容易地生产特大片玻璃
2、浮法玻璃的成型机理 (1)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浮起高度
h1 (1 dg d )h
式中,h1、h、dg、dτ、分别 为浮起高度、玻璃自然厚度、 玻璃密度、锡液密度。
(2)浮法玻璃自然厚度 概念: 浮在锡液面上的玻璃液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 时所显示的厚度。 影响因素:玻璃液的表面张力σg、锡液的表面张力 σt、玻璃液与锡液界面上的表面张力σg、σt 以及 玻璃液与锡液的密度dg、dτ。
第六节 玻璃的成型
成型方法分类
成型
冷成型 物 理 成 型 化 学 成 型 吹 制 成 型 拉 制 成 型 压 制 成 型 压 延 成 型
热塑成型
浇 铸 成 型 离 心 成 型 喷 吹 成 型 浮 法 成 型
一、浮法成型
成型过程 1150℃左右的玻璃液,通过熔窑与锡槽相连接的流道、流 槽,流入熔融的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表面张力以及 拉引力的作用下,玻璃液摊开成为玻璃带,在锡槽中完 成抛光与拉薄,在锡槽末端的玻璃带已冷却到600℃左 右,辊道的拉引把即将硬化的玻璃带引出锡槽,通过过 渡辊台进入退火窑。
二、平拉成型
(一)原理 1、板根形成
玻璃液被引砖分流,在引砖上的液面由两块“硬皮”合成 板根。 2、边子形成 依靠拉边辊和边部冷却形成稳定边子。 3、板面拉伸 向上拉力需要克服转向辊摩擦力、玻璃液表面张力、粘滞 力、重力等的作用。 4、转向 玻璃呈粘弹性状态时转向。
(二) 成型过程 与引上法相比:成型速度快,生产周期 长,产品质量高;与浮法相比:便于控制 厚度,易生产1mm以下的薄玻璃。 从成型室浅层 玻璃液的自由 液面引出原板
使用中的拉边器
(6)厚玻璃生产原理
厚玻璃是指大于平衡厚度的玻璃
当玻璃液厚度大于平衡厚度时,重力和侧向 力的合力大于表面张力的合力,合力方向使 玻璃展薄,合力Fc称为展薄力。
玻璃愈厚,展薄力愈大。要获得厚玻璃,必 须有一个阻挡力F0来平衡展薄力Fc,即
F 0 Fc
3、锡的物理性质 向锡槽中所加的锡为锡锭, 易氧化成氧化亚锡、氧化 锡,储存温度不当会发生 晶体转变而粉化。
间歇压延法:将玻璃液倒在浇铸台的金属板上, 然后用沉重的金属辊压延使之变为平板玻璃。
半连续压延法:从池窑或坩埚窑中取出一定量的玻 璃液,倾倒在两根直径相同的压辊之间,两个压辊 相向转动,使玻璃液从辊间辊压成板状。
连续压延法:玻璃液由池窑的溢流槽连续流出,流 入压延机被辊压成一定厚度的玻璃带,经辊道输送进 入连续式退火窑中退火。
• 有槽引上法
主要成型设备:槽子砖、 冷却机、引上机
玻璃液从唇形 的槽口引出, 经过冷却水包 的硬化,在引 上机机膛内退 火后切割成原 片。
• 无槽引上法
生产控制难度较大,不
易生产2mm以下的薄玻璃
用一块沉在 玻璃液中引砖与上
面的冷却水包一起
形成板根。
四、 压延法
用来制造刻花玻璃、夹丝玻璃及少量 特殊用途的平板玻璃。
拉薄的方法
适宜粘度:106Pa· ,常用范围是105.25-106.75 Pa·s s 拉薄的方法: ☆ 重新加热法
☆ 徐冷法
☆ 拉薄的措施
高速拉引
施加横向拉力
(5)拉边器的配置 A、原理:通过调节拉边器安装位置、角度、运转速 度、压入深度等方法调节玻璃带的厚度。 B、数量:与厚度有关。
玻璃厚度(mm) 拉边器配用台数(台) 5 1 4 2-3 3 3-4 2 4-5 1.6 7
,经过转向辊
转向90°由垂
直拉引变为水
平拉引,经过 退火后切割成 原片。
(三)几个部件作用
1、C型砖 分隔空间,阻挡浮渣。 2、引砖 分流、挡热,稳定板根。 3、主水包 稳定气流,冷却板根。 4、唇砖(或L型砖) 稳定气流,平衡板根内外冷却强度,便于 打炉。 5、转向辊 使玻璃带转向
三、垂直成型
(2)主要生产难点 A、玻璃板厚薄差小,对玻璃原片的厚薄差要求小于0.05mm; B、有波纹度的特别要求,一般要求是0. 15Um/20 mm; C、玻璃质量要求极高,几乎要求无气泡、杂物、铅锡等; D、包装要求质量高,不能有任何细小划伤,贮存周期要求 长,对包装纸等都有特殊要求。 (3)生产方法 A、电极法 B、挡墙拉边机法
(4)拉薄原理 在重力和表面张力平衡时,玻璃液在锡液面上 形成约7mm厚的玻璃带。在拉引略小于平衡厚度
的玻璃时,如6-6.5mm,只要适当增大拉引速度,
对玻璃带产生一定的拉力就可以了。 难点 拉引更薄的玻璃 在拉薄过程中,拉力使玻璃变薄,
而表面张力有使玻璃增厚的趋势,
使带宽有收缩的趋势。
拉薄的适宜粘度 解决办法
挡墙拉边 机法法
电极法
6、厚玻璃的生产方法
(1)拉边机法(简 称RADS法,也叫 倒八字拉边机积 厚法) (2)挡墙拉边机法 (简称DT法)
7、浮法成型的几种缺陷
(1)“彩虹”:SnO+1/2O2=SnO2 (2)沾锡 Sn2+对金属锡的粘附力,通常沾锡呈细粒的点状,严重 时则呈片状。 (3)“斑点”(或光畸变点) 玻璃表面的微笑凹陷,其形状呈平滑的圆形。这种斑 点缺陷损害了玻璃的光学质量,使观察到的物象发生畸变。 产生的原因:SnO和SnS蒸汽的聚 ( g gt t ) gd g ( d t d g )
(3)抛光原理
抛光的概念 一般的抛光是指对物件进行机械加 工,使它的表面变得十分光滑。
浮法玻璃的抛光过程主要是依赖于玻璃液表 面张力的作用——一种内力的作用实现的。 玻璃的表面张力 不同成分的玻璃液,其表面张力 不同,一般变化在(2.20—3.80) ×10-1N/m范围内。 对于钠钙硅玻璃,表面 i ai 张力与组成的关系为:
反光能力
4.保护气体 作用:防止锡的氧化以保持玻璃的抛光度, 减少产生虹彩、沾锡、光畸变等缺陷,减少 锡的损失等。 组成:一般,保护气体由N2+H2组成。
部位 H2(%) N2(%) 中部 4~6 96~94 首部 6~7 94~93 尾部 8~9 92~91
5.超薄玻璃的生产 (1)概念:3mm以下的平板玻璃称为薄玻璃,而厚度 在1. 5mm以下的称为超薄玻璃。
锡锭
单 位 J/g J/g % N/m 7 81 10 84
数值 60.3 3018 2.7 531×10-3 12 85
g/cm3 7.298 熔化潜热 231.96 ℃ 蒸发潜热 2270 ℃ 固-液相体积变化 W/(m·K) 65.73 表面张力(232℃) μm % 1 54 2 61 4 72
i——各种氧化物的表面张力系数
ai——氧化物的含量
锡液的表面张力 锡液的表面张力>玻璃液的表面张力 锡槽中的锡液是一种复杂的溶液,其杂质 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很小,可以用纯锡液的 表面张力来代替。
玻璃与锡液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高温下,玻璃液和锡液是两种不相容的液 体,在它们的界面上存在表面张力。 两相界面上表面张力与两相的密度差有关。 气相密度<液相密度,液-气界面的表面张 力>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
玻璃表面的微细不平整缺陷。产生的原因:①高温区 温度不均匀;②锡液中的氧被氧化为氧化锡,体积局部膨 胀而产生应力,当玻璃温度低时,应力来不及消失,在玻 璃的继续冷却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收缩,从而促进了小波纹 的形成。
8、锡槽的工艺分区
(1)抛光区 功能:使从流槽流入锡槽的玻璃液在这里摊平抛光。 温度:不低于1000℃,η不大于103Pa· S。 停留时间:不得少于1.7min。此区不能采用强制冷却。 (2)预冷区 功能:为了满足成型时的温度和粘度,需有个冷却过程。 温度:1100 ℃ →900 ℃左右, η大于104Pa· S 为了防止玻璃带的摆动,常在此区的两侧安置拉边机。 一般此区的长度为5~6m。此区可以采用强制冷却。 (3)拉薄(或增厚)区 温度:大约为900 ~780 ℃,适宜的展薄粘度为 104.25 ~5.75Pa· S。 此区的长度为锡槽宽度长度的3/5 ~2/3。 (4)冷却区 温度:降至600 ~650 ℃ 目的:增大玻璃粘度,使之足以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拉出 锡槽进入退火区。
1
2
3
4
5
6
7
8
9
1-玻璃液
2-流槽
3-闸板
4-碹顶 5-玻璃带 6-锡液 7-槽底 8-保护气体管道 9-过渡辊台
1、浮法成型的特点 • 成型时不需克服玻璃自身的重力 • 可以充分发挥玻璃表面张力的作用 • 玻璃带横向温度均匀 • 可以比较容易地生产特薄和特厚的玻璃 • 成型过程中温度降落慢、拉引速度快 • 避免了玻璃结晶缺陷、作业周期长 • 板宽加大比较容易 • 可以在线生产镀膜玻璃 • 容易实现切装机械化自动化 • 可以比较容易地生产特大片玻璃
2、浮法玻璃的成型机理 (1)玻璃液在锡液面上的浮起高度
h1 (1 dg d )h
式中,h1、h、dg、dτ、分别 为浮起高度、玻璃自然厚度、 玻璃密度、锡液密度。
(2)浮法玻璃自然厚度 概念: 浮在锡液面上的玻璃液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 时所显示的厚度。 影响因素:玻璃液的表面张力σg、锡液的表面张力 σt、玻璃液与锡液界面上的表面张力σg、σt 以及 玻璃液与锡液的密度dg、dτ。
第六节 玻璃的成型
成型方法分类
成型
冷成型 物 理 成 型 化 学 成 型 吹 制 成 型 拉 制 成 型 压 制 成 型 压 延 成 型
热塑成型
浇 铸 成 型 离 心 成 型 喷 吹 成 型 浮 法 成 型
一、浮法成型
成型过程 1150℃左右的玻璃液,通过熔窑与锡槽相连接的流道、流 槽,流入熔融的锡液面上,在自身重力、表面张力以及 拉引力的作用下,玻璃液摊开成为玻璃带,在锡槽中完 成抛光与拉薄,在锡槽末端的玻璃带已冷却到600℃左 右,辊道的拉引把即将硬化的玻璃带引出锡槽,通过过 渡辊台进入退火窑。
二、平拉成型
(一)原理 1、板根形成
玻璃液被引砖分流,在引砖上的液面由两块“硬皮”合成 板根。 2、边子形成 依靠拉边辊和边部冷却形成稳定边子。 3、板面拉伸 向上拉力需要克服转向辊摩擦力、玻璃液表面张力、粘滞 力、重力等的作用。 4、转向 玻璃呈粘弹性状态时转向。
(二) 成型过程 与引上法相比:成型速度快,生产周期 长,产品质量高;与浮法相比:便于控制 厚度,易生产1mm以下的薄玻璃。 从成型室浅层 玻璃液的自由 液面引出原板
使用中的拉边器
(6)厚玻璃生产原理
厚玻璃是指大于平衡厚度的玻璃
当玻璃液厚度大于平衡厚度时,重力和侧向 力的合力大于表面张力的合力,合力方向使 玻璃展薄,合力Fc称为展薄力。
玻璃愈厚,展薄力愈大。要获得厚玻璃,必 须有一个阻挡力F0来平衡展薄力Fc,即
F 0 Fc
3、锡的物理性质 向锡槽中所加的锡为锡锭, 易氧化成氧化亚锡、氧化 锡,储存温度不当会发生 晶体转变而粉化。
间歇压延法:将玻璃液倒在浇铸台的金属板上, 然后用沉重的金属辊压延使之变为平板玻璃。
半连续压延法:从池窑或坩埚窑中取出一定量的玻 璃液,倾倒在两根直径相同的压辊之间,两个压辊 相向转动,使玻璃液从辊间辊压成板状。
连续压延法:玻璃液由池窑的溢流槽连续流出,流 入压延机被辊压成一定厚度的玻璃带,经辊道输送进 入连续式退火窑中退火。
• 有槽引上法
主要成型设备:槽子砖、 冷却机、引上机
玻璃液从唇形 的槽口引出, 经过冷却水包 的硬化,在引 上机机膛内退 火后切割成原 片。
• 无槽引上法
生产控制难度较大,不
易生产2mm以下的薄玻璃
用一块沉在 玻璃液中引砖与上
面的冷却水包一起
形成板根。
四、 压延法
用来制造刻花玻璃、夹丝玻璃及少量 特殊用途的平板玻璃。
拉薄的方法
适宜粘度:106Pa· ,常用范围是105.25-106.75 Pa·s s 拉薄的方法: ☆ 重新加热法
☆ 徐冷法
☆ 拉薄的措施
高速拉引
施加横向拉力
(5)拉边器的配置 A、原理:通过调节拉边器安装位置、角度、运转速 度、压入深度等方法调节玻璃带的厚度。 B、数量:与厚度有关。
玻璃厚度(mm) 拉边器配用台数(台) 5 1 4 2-3 3 3-4 2 4-5 1.6 7
,经过转向辊
转向90°由垂
直拉引变为水
平拉引,经过 退火后切割成 原片。
(三)几个部件作用
1、C型砖 分隔空间,阻挡浮渣。 2、引砖 分流、挡热,稳定板根。 3、主水包 稳定气流,冷却板根。 4、唇砖(或L型砖) 稳定气流,平衡板根内外冷却强度,便于 打炉。 5、转向辊 使玻璃带转向
三、垂直成型
(2)主要生产难点 A、玻璃板厚薄差小,对玻璃原片的厚薄差要求小于0.05mm; B、有波纹度的特别要求,一般要求是0. 15Um/20 mm; C、玻璃质量要求极高,几乎要求无气泡、杂物、铅锡等; D、包装要求质量高,不能有任何细小划伤,贮存周期要求 长,对包装纸等都有特殊要求。 (3)生产方法 A、电极法 B、挡墙拉边机法
(4)拉薄原理 在重力和表面张力平衡时,玻璃液在锡液面上 形成约7mm厚的玻璃带。在拉引略小于平衡厚度
的玻璃时,如6-6.5mm,只要适当增大拉引速度,
对玻璃带产生一定的拉力就可以了。 难点 拉引更薄的玻璃 在拉薄过程中,拉力使玻璃变薄,
而表面张力有使玻璃增厚的趋势,
使带宽有收缩的趋势。
拉薄的适宜粘度 解决办法
挡墙拉边 机法法
电极法
6、厚玻璃的生产方法
(1)拉边机法(简 称RADS法,也叫 倒八字拉边机积 厚法) (2)挡墙拉边机法 (简称DT法)
7、浮法成型的几种缺陷
(1)“彩虹”:SnO+1/2O2=SnO2 (2)沾锡 Sn2+对金属锡的粘附力,通常沾锡呈细粒的点状,严重 时则呈片状。 (3)“斑点”(或光畸变点) 玻璃表面的微笑凹陷,其形状呈平滑的圆形。这种斑 点缺陷损害了玻璃的光学质量,使观察到的物象发生畸变。 产生的原因:SnO和SnS蒸汽的聚 ( g gt t ) gd g ( d t d g )
(3)抛光原理
抛光的概念 一般的抛光是指对物件进行机械加 工,使它的表面变得十分光滑。
浮法玻璃的抛光过程主要是依赖于玻璃液表 面张力的作用——一种内力的作用实现的。 玻璃的表面张力 不同成分的玻璃液,其表面张力 不同,一般变化在(2.20—3.80) ×10-1N/m范围内。 对于钠钙硅玻璃,表面 i ai 张力与组成的关系为:
反光能力
4.保护气体 作用:防止锡的氧化以保持玻璃的抛光度, 减少产生虹彩、沾锡、光畸变等缺陷,减少 锡的损失等。 组成:一般,保护气体由N2+H2组成。
部位 H2(%) N2(%) 中部 4~6 96~94 首部 6~7 94~93 尾部 8~9 92~91
5.超薄玻璃的生产 (1)概念:3mm以下的平板玻璃称为薄玻璃,而厚度 在1. 5mm以下的称为超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