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1.表示直述语气的句子,不论长短,句末一般用句号。

如,春天来了。

2.表示陈述语气的无主句,句末用句号。

如:
下课了。

上课了。

3.表示时间或处所的独词句,句末用句号。

如:
清晨。

公园里。

4.表示语气较轻的祈使句,句末用句号。

如:
请你再说一遍。

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的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询问句。

如:
开调查会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表示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询问句。

如: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表示不要求对方回答,但答案已经在问句中的反问句。

如: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用提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用句号。

如:
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
问号的特殊用法:
表示停顿和语气,而是用括号括起来放在句中不能肯定或有疑问的证词后面。

如:
记得<三国演义>记袁术(?)死后,有诗曰:
“长辑横刀出,将军xx……”感叹号: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抒发某种强烈感情。

如:
全国人民多么怀念xx啊!
表示语气强烈的祈使句。

如:
xx,你放着吧!
表示语气强烈的反问句。

如: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表示语气强烈的句子。

如:
多xx景色啊!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如:
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用在较复杂的宾语之前。

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用在句首状语之后。

如: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用在较长的或复杂的短语之间。

如: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

用在独词之前或之后。

如:
小xx,咱们快走吧!
用在倒装句子的成分之间。

如:
许多外国的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用在分句与分句之间。

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用在“所以、但是,然而、否则”等关连词之后。

如:
逐步缩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1间的差别,是我们的长远方针。

但是我们决不能用限制知识分子继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方法来缩小他们同工农劳动人民之间的差别。

用在序词之后。

如:
第一,有资历而不蹈常袭故;第二,有地位而不居高临下;第三,有才识而不咄咄逼人。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用在句中并列的词之间。

如:
他书包里有墨水、有笔、橡皮、纸几样东西。

用在句子中并列的短语之间。

如: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用在次序之后。

如“一、……二、……”,“甲、……,乙、……”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句子之间的停顿。

用法有以下几种:
句并列,分句内部以经用了逗号,又无关联词语,分句之间就用分号。

如:
环境变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变;地位变了,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不变;条件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

并列的几个分句中,不论内部的结构是否一致,其间也用分号。

如: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而今已经全白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用法有以下几种:
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提示下面要讲的话。

如: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用在引用某人的说话或文字之后。

如:
xx笑着说:
“我们的地质部长很乐观。


用在总括语之前,以总结上文。

如:
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

用在总括语之后,引起下文。

如:
钉子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

如:
三七:
中药名,即田三七。

用在动词谓语和主谓短语作宾语之间。

如: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引号:
标明德文中直接引用的语。

用法有以下几种:
直接引用语。

如:
我们应当把毛主席说过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两句话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表示特定的称谓。

如: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发扬民主。

表示需要强调的对象。

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有条理。

2表示反义理解的词语。

如;革命需要雷锋这样的“傻子”,建设更需要雷锋这样的“傻子”。

表示讽刺之意。

如:
蒋家王朝在人民的打击下,终于“寿终下寝了”。

括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

用法有以下几种:
括号内表示注释性。

如:
各企事业部位,应按职工总人数千分之三到千分军官五的比例(不包括职工高等教育者的教师),配备专职教师。

括号内文表示插叙性。

如:
李师傅,说了你也不懂。

(着急地)我那天写的一篇文章呢?有时也用插叙性的括号表示动作,反应等。

如(大笑),(长时间热烈鼓掌)。

括号内文表示订正性。

如:
我倒想建议我国驻德国和瑞士的大使,不惜重金把他的书收购来,赠给觉悟的工人,以便声讨这个早已成了“臭尸”的“欧洲的”(应读作帝国主义和改良主义的)社会民主党。

括号内表示补充性。

如: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都成了渣潭。

括号内文表示交代说明。

如:
辛弃疾(1140—1207),我国南宋爱国主义词人。

破折号: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词句。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下文对上文的解释。

如:
苦难的劳动人民终于盼来了大救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明领袖毛主席。

表示语意的转折。

如: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表示语气的递进。

如: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表示声音的延长。

如:
xx——总——理,您在哪里?
表示事项的列举。

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表示标题后的副标题。

如:
人民xx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表示彼此是同位词组。

如:
xx的首都——xx
表示代替引号,在译文中常见。

如: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xx来得更猛烈些吧!
省略号: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词句。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原话未引用全。

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表示未列举完的部分。

如:
在花市上有牡丹,吊钟,水仙,山茶,梅花……,真是百花争艳。

表示欲言又止。

如:
其实你不该去信。

我妈要是晓得我现在……“她只说了半句,就连忙咽住了。

3表示语音的断续。

如:
我……没有……完成……党的……任务。

着重号:
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

如:
这个定律是两千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叫阿基米德定律。

表示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

如:
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客观规律。

连接号:
把意义密切的相关词语连成一个整体。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

如秦朝(公元前二二一~前二0六年)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表示相关人或事物的连接。

如:
恩格斯逝世后,产生了伯恩斯坦——孝茨基的修正主义。

间隔号:
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部各部分的分界。

用法有以下几种:
表示月份和日期间的分界。

如:
九·一八事变五·七指示
表示外国人或少数民族人名间的分界。

卡尔·马克思司马义·艾买提
表示书名与篇名间的分界。

如:
史记·xx涉世家xx·xx
书名号:
标明书名、篇名、报刊的名等。

用法有以下几种:
书名《红楼梦》《xx已》《人民日报》
书名号内还需要用书名号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共产党人〉发刊词》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