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的见证: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⑴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⑵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形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⑶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考点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考点3: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⑴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称。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⑵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课堂检测】:
2022年8月8日,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向世界呈现了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
据此回答1—2题。
1.在徐徐展开的长卷中,上古至先秦的文化符号、孔子周游列国的诵读情境、活字印刷术
的文化意象、丝绸之路的大漠风情、郑和下西洋的壮丽景观,中华礼乐的盛大气象……依次演绎。
可见,这一文化盛宴
A.从根本上消除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B.传播了与西方文化完全融合的东方文化C.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D.宣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所有文化成果
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文化
①具有包容性②具有排外性③求同存异④兼收并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自2022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
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独特的风格④与时俱进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
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7.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中国文明的世界价值做出了深刻阐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经中断或衰落,唯有中华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载而绵延不绝。
”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汇通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8.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成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
回答9—10题。
9.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的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文;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
这说明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文化发展必须植根于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是紧密相连
10.2022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
国家重视规范汉字有利于
①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②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
③再造古老文化的辉煌④促进人们思想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09福建卷)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2.(09天津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3、绵延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
过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但是只有中华文化长期延续而从未中断过。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什么是包容性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什么意义
(1)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课外作业】: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D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之所以要作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B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体现了中华文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
这样做有利于( A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
这一切说明( C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6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 B )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于2008年2月19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这一做法有利于( A )
①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原封不动地承袭文化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最优秀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年5月,广东四城市参与火炬传递广州传递体现“云山珠水”的特点,深圳传递体现“经济特区”的特色,惠州传递体现“城中湖,湖中城”的特点,汕头传递线路体现滨海城市的特色。
据此回答8——9题。
8、广东四城市火炬传递的特点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出:( D )
A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B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D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9、广东四城市火炬传递中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B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华夏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创造了象征着东方灿烂文化的中国瓷器。
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绝妙的工艺、光致茂美的质感、异彩纷呈的品类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国瓷器由商代原始瓷发展到东汉成熟的青瓷,至唐、宋、元、明、清各代,历经了原料配制由粗到精、坯胎由不透明到半透明、釉色由单色到多色、烧成温度由低到高、工艺技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断进步。
装饰艺术由“素瓷”到“彩瓷”、单彩到多彩、釉下彩瓷到釉上彩瓷的长期演变,为现代瓷器艺术百花竞艳的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虽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但整体上说,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经济适用、朴素大方的日用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1)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答案】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20世纪前半叶为什么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
【答案】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陶瓷实业濒临于人亡艺绝的境地。
(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答案】
原因:①国家对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鼓励包括陶瓷艺术在内的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②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探索创新;
③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包容性,注重实用性;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
⑤对传统陶瓷技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⑥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