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引入思政元素,优化知识体系
《城市地下工程》是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既具有实用性,又能紧跟学科前沿。

近几年,在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等支持下,本课程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引入思政元素,改进教学内容,在夯实课程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创新能力、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共同发展。

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把我国专家学者的重要工作引入课程,对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主要考虑了以下4个方面:
(1)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结合,并突出我国专家学者,特别是我校在此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授课中,注意知识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浅入深,进而增加当代基础理论的国内外成果。

另一方面,岩土工程为我校国家重点学科,谢和平院士、何满潮院士,以及城市地下工程陶龙光教授等在工程理论,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使学科前沿能更好呈现。

同时,提升学生自豪感与家国情怀。

(2)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

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施工工艺由实例引入,经过归纳理论,再到实践中去。

我国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工程实践内容丰富,工程技术人才水平高,“大国工匠”校友周予启等工程师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等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开展课程实验,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中,设计课程实验,鼓励学生创新自主实验,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专业责任感。

道德教育是国家发展中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城市地下工程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道德建设,在讲授施工与工艺的章节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白工作中态度不正、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等极易引起工程事故,从而养成正直、守信、负责的良好品德。

二、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思政教学质量深度
学校强调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为先导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城市地下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依托城市地下工程实验室的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性实验,使本科生进试验室制度化与常态化。

实验课程基本任务:结合课程组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岩土工程学科相关基本实验,开设本科生综合设计实验课。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与模拟实验活动,使学生:(1)了解模拟实验的主要方法、理论及设计、制作工艺等;(2)观察了解常见的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地下工程的施工、受力分析、结构特性与支护过程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3)掌握常见工程在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破坏过程、破坏规律。

课程的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科学研究与实验方法,对常见工程的开挖与支护有一个感性的、全过程的了解,促进本科教学向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要求发展。

实验讲解中,注意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使同学们感悟“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例如,我国明挖法基坑建设向大、深、周边环境复杂方向发展,其建设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为世界地下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课堂教学突出我国建设水平,培养家国情怀和行业自豪感。

同时,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计算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注重课下交流,扩展思政教学质量广度
城市地下工程应用性强、知识内容多。

为扎实理论基础,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课下交流十分必要。

定期和学生在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而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相应结论。

通过课下交流,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使得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得以提升。

在工程现场或实验室课下交流中,注重对学生正直、守信、负责、乐观等品格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使学生深刻领悟“质量第一”的工程理念。

地下工程建设多,牵涉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在交流时,则向学生传达认真、勤奋的工作态度,进而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万无一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