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酒器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酒器大全
在我国古代就有“无酒不成礼”之说。
用作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仪式活动,简言之“敬神、敬鬼、敬人”之物,酒作为沟通的“礼”物,那么盛酒的器具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了。
华夏文明中最为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页,就出现了各种青铜酒器。
我们日常也会听到一些酒器的名称:爵、角、觚、觯、斝、尊、壶、卣、彝、觥、瓿等,却不知其模样和具体用途。
既然是礼器,那其用法一定是非常讲究的。
古代酒器可分为盛酒器、饮酒器,取酒器等。
青铜酒器是贵族之具,多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就像是一种高档的道具。
周朝时,对青铜酒器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
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一般来说,饮酒器主要用爵、斝、觚、觯、角等。
盛酒器
觯:zhì,盛酒器。
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三升曰觯,那么从形体上它比觚要大,觚形成杯柄的柱状,所以可以持,作饮酒器。
而觯为圆腹
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
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
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
觯
尊:zūn,盛酒器。
用于祭祀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
敞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形状多样,有方有圆、有高有低,大体可分三类: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鸟兽尊。
尊
壶:hú,盛酒器。
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
壶多为长颈、大腹、圆足。
其形制在商代多为圆形、扁形、瓠形三类,周代以后又增加了方形、椭圆形等。
壶
卣:yǒu,盛酒器。
它一般为小口、有盖、长颈、椭圆鼓腹、圈足、有提梁、挂于两肩。
卣的体形近似扁壶。
因卣为中等盛酒器,最高统治者常用盛着酒的卣赏赐给有功的贵族。
卣出现于商代晚期,初形较圆,商周之际盛行,多为大口,形扁,腹下垂。
卣也有方形、直筒形、鸟兽形等。
卣
彝:yí,盛酒器。
“彝”是青铜礼器的通名。
一般成方形,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
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
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
在河南安阳妇好墓曾出土的偶方彝,是商代晚期的代表作。
西周早期的方彝四壁多作弧线状,因此器腹鼓出,圈足上的缺口也多不见了。
西周中期的方彝有作直角方形的,即器的上口与底部一样大小,此为方彝的最后形式,流传较少。
彝
觥:gōng,盛酒器。
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
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觥
瓿:bù,盛酒器。
流行于商代中后期,当罍流行于西周后,此器消失。
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
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
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瓿,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
罍:léi,盛酒器。
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体量略小于彝,造型有圆形、方形两种。
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
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
罍的器身一般都满饰花纹,常见纹饰有饕餮纹、龙纹与蕉叶纹等。
其衍生式样有:方体小口圆肩平底式、方体小口圆肩圈足式、方体高颈狭圆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颈广肩低体平底式等。
繁缛的花纹配以厚重的胎体,显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罍
缶:fǒu,盛酒器。
大腹小口,有盖。
春秋战国时候曾经拿它当作乐器。
缶
饮酒器
爵:jué ,饮酒器。
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故而名之。
爵的一般形状为前有流,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双柱。
爵
角:jiǎo ,饮酒器。
与爵相比,无两柱。
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礼记.礼器》中有: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
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
角
觚:gū,饮酒器。
圈足外撇,喇叭形大口,圆形细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盛行于商周时期。
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
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其造型应该上当于当代高脚杯的概念吧。
觚
斝:jiǎ,饮酒器。
与温酒用。
圆口,有流、柱、鋬(pàn,把手)与三足。
古书中也称为“散”。
《礼记.礼器》写到: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
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
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
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斝
杯:饮酒器。
有圆体执杯、无耳杯、椭体杯三类。
执杯、无耳杯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中期;椭体杯流行于春秋至
战国早期。
另外,因为三足可以在底部加热爵、角、斝又有分作温酒器的。
取酒器
勺:取酒器,注入饮酒或温酒器中。
一般作短圆筒形,柄或直或曲。
今所见多为商代物。
勺
勺
枓(斗):取酒器。
斗
斗
禁:案形器,是承尊、壶等酒器的器座。
“禁,承尊之器也。
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
”——《仪礼·士冠礼》郑玄注。
传世、出土不多,为西周、战国时期。
酒禁
另外在青铜酒器里还有更高规格的酒器,那就是盛尊器:酒禁。
据《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周鉴于夏、商两代都因酒而亡国,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在这种情况下,承置酒器的案具烙下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禁,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
禁主要用作尊、卣、壶类酒器的器座。
铜禁在传世器和考古中都很少发现。
(仅存六件)
禁
禁,透雕云纹禁(河南博物院藏)
以上只是介绍主要的酒器。
中国青铜文明光辉灿烂,每一种酒器都有多种造型,希望有时间再逐一整理每种酒器的造型。
【作者简介】老三&饮者,滴酒不沾却爱杯中物的酒类达人,纵横酒海多年。
所有文字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和讨论。
老三微信:275547616。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