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理环境决定论
摘要: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同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这里的环境既有人类本身在交往中形成的社会环境,也有人类所在的自然环境,这里面包括地理环境。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相续产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等消失了的文明和延续至今的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根基文化与所处时空的地理环境环境之间,肯定存在这某种关系,基于这种思考,产生了一种观点,那就是认为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看法,即“地理环境决定论”近五百年过去了,关于它的批判和反思不计其数,本文现就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这一理论。
关键词: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相互关系视角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后人对历史上那些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及国家的法律与政体有影响或起作用等的思想观念或认识的统称。
这种认识或观念由来已久。
早在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就已有人认为人的气质、性格、智慧、体质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有关。
在欧洲, 开始于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 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
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差异, 不仅吸引了地理学家去考察和研究, 也吸引了思想家和哲学家去研究。
其中最早的是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让·丹博(1530~1596),在他之后有世
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和法国人文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儿(1844~1904)。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源于早期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原始互动中,对自身的一些思考。
伴随着人类先知们对“天、地、人”这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的不断的演变,加之人类早期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产生了这样一种原始的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由来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兴衰史,很大程度上来说뼌是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过程史和人类文明的进化史。
在人类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对自然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神学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人类把对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的恐惧归结为神的意志,认为存在某个(或某些)游离于自然之外的神主宰着自然,从而也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写道:“上帝是宇宙的创始者和保养者;这便是上帝与宇宙的关系。
上帝创造宇宙时所依据的规律,就是他保养时所依据的规律。
他依照这些规律行动,因为他了解这些规律。
”1上帝可以被理解为“自然”及“自然规律”本身,这足以说明,在文艺复兴时期,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1.
就有不少启蒙思想家就已经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这并且在促进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孟德斯鸠的论著可以看出,他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气质性格,人们的气质性格又决定他们采用何种法律和政治制度。
其以气候的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的观点为指导,提出应根据气候环境决定论与文化理论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的人们的性格。
反推到古希腊时代,人类思想家们就已开始注意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少人都认可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提出来,诸如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气候决定。
也就是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有着很久、很深的历史文化蕴含,其产生,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伴随物。
二地理环境论的一些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处在一种半成熟的成长状态,虽然有着不少理论研究成果,但它始终处于一种异常尴尬的地位。
对其演变的研究的最佳视角,应当是通过对一些相关理论及思想家的研究。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就是继孟德斯鸠之后另一位重要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许多闪光之处,他视地理环境为“历史的地理基础”,他把世界上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所经过的平原流域;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
他认为各种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活和性格。
同时,黑格尔他又将某个人类共同体的制度上的特点、人们的性格,与
其所从事的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
与孟德斯鸠相比,黑格尔对地理环境问题关注的范围、角度更为广阔,观察更为深刻,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描述更符合历史的实际。
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9世纪末叶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
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
19世纪,人类改变地球面貌的作用几乎未受注意。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环境决定论取得了优势。
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
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
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决定论并未消失。
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
地理环境决定论对文明史的影响
地理环境论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抽象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它所产生的影响来认识它。
对于人类活动的某些方面,地理环境所起到的可能是直接作用,也可能是间接作用。
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决定方式可能不同,同时“作用力”的权重也会不同。
如在北方,太阳辐射的作用会高于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又比如不同时期海洋的影响,普列汉诺夫举例说:“海洋使人们接近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上;而在生产力较低的阶段上……海洋却大大阻碍了被它隔离开来的各个部落间的关系。
”1
对环境决定论的怀疑主要是决定的方向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是还未被发现,“或然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因此确定地理环境的决定方向同样是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地理环境在经过人类活动干预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发生了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方式等。
如人类为获得耕地而毁林开荒,或为灌溉使土地板结或沙化,这样原有的地理环境就发生了改变。
正如真正导致炸弹爆炸的是火药而非导火索一样,人类活动只是导火索,地理环境才是引发爆炸的火药。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永恒性、动态性、复杂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文明的进步,地理环境的作用逐渐从直接更多地变为间接作用。
但不能因为作用没有被直观地感受到,就否定这种作用。
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地关系也越是复杂;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1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上海:三联书店. 1961. 170
越大,人类社会就会在越来越广阔的领域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受到自然环境更大范围的影响与制约。
1
一地理环境主要通过生产力对社会起作用
“生产力发展本身是为环绕着人的地理环境的属性决定的。
……这样,归根到底,这个制度是由地理环境的属性决定的,它给予人以发展他们的生产力的或大或小的可能。
”
“自然环境的性质,决定着人的生产活动、生产资料的性质。
……自然环境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是无可争辩的。
自然环境的性质决定社会环境的性质”;“在每一特定的时代中,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决定于‘机会’和人们的‘天性’,而是决定于人们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斗争的自然条件。
这些条件,首先是地理环境的性质,决定着受人们支配的生产力的状况。
”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对自己的观点作了总结:“总之,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随着经济关系之后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
”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人物的新地理环境决定论可有效地摆脱地理宿命论和种族主义倾向的困扰。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争议
1曹诗图.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批判的哲学反思――兼评斯大林的地理环境理论.世界地理研究. 2001.
10(4):100-10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质疑之声也越来越多,人们认为,人是主动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适应或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
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如此,世界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就使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产生了许多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在其具体的、特定的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推动下,基本上是“各自循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发展”,这就不能不带有其文明初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各自特征的社会生活所打上的深刻烙印。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地理环境学说就与孟德斯鸠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有着重大的区别。
在前者那里,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气质性格,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法律及政治制度。
而后者唯物史观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则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
前者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基本的研究,后者则是一种辩证的研究,加入了科学的研究思想,是种地理环境决定论更高层次的研究与认识。
由此可以观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日臻完善,人们思
想的日益成熟,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也会愈来愈科学可靠。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1.
[2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上海:三联书店. 1961. 170.
[3]曹诗图.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批判的哲学反思――兼评斯大林的地理环境理论.世界地理研究. 2001. 10(4):100-106.
[4]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6]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