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2:3.1.2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露天煤矿的开采给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据此回答1~2题。

1.在开采煤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资源破坏,这主要说明()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2.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的理想组合是()
A.农业经营—复垦—采矿—回填—筑坝
B.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
C.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筑坝
D.筑坝—采矿—复垦—农业经营—回填
读“平顶山某企业的产业联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4.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A.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煤—电—化、煤—电—热—冶
C.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煤—电—化、煤—电—建材
下图为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③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关于该地产业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982年和2013年工业结构简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与1982年相比,该地区2013年()
A.矿产资源储量减小B.新兴工业迅猛发展
C.已无环境污染 D.失业人口明显增加
8.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为此,该地区采取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传统工业全部向外转移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④大力开发水电,并禁止煤炭开采⑤加强环境管理,增大绿地面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9~10题。

9.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10.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中国焦炭又成了欧盟的被告。

”不久前美国与欧盟就中国对包括焦炭在内的工业原材料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

近年来,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我国政府逐渐改变了鼓励焦炭出口的政策。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顾“前”不顾后。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1)材料一所示漫画主要反映了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试分析我国为什么逐渐改变鼓励焦炭出口的政策?
(3)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方案的看法。

12.读下图,完成问题。

(1)据图说出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最有利与最不利条件。

(2)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13.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试分析新疆能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

(2)下列属于新疆在能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的是(多选)()
A.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区内消费市场狭小
B.距消费市场较远,能源运输价格昂贵
C.水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脆弱
(3)简述新疆能源战略基地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
1~2『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说明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特征。

第2题,山西省的重点矿区经过实践,总结了重点矿区的生态建设模式:筑坝—采矿—回填—复垦—农业经营,既保持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C 2.B
3~4『解析』由图可知,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

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

『答案』 3.B 4.D
5~6『解析』第5题,该地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并没有提高煤炭的产量,而是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丰富了产品,部分产品可以用管道运输,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第6题,该地产业结构主要是由原来单一输出煤炭变为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但也排放了更多的废气和废水,并消耗了更多的水资源。

『答案』5.C 6.D
7~8『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与1982年相比,2013年该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减小。

第8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管理,增大绿地面积。

『答案』7.A8.B
9~10『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榆林市没有水路交通,该地处于陕西省,科技较落后,故②④说法错误。

第10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

『答案』9.C10.D
11.『解析』(1)材料一漫画表明我们的GDP是靠消耗大量的能源换来的,环境污染严重,且不利于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2)炼焦出口,消耗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

(3)在延长煤炭资源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创造社会、生态效益。

『答案』(1)高耗低效,环境污染严重;我们的GDP中,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发展机会获得的,它实际上不是业绩,而是生态赤字。

(2)大量焦炭出口,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本来就十分紧缺的煤炭资源大量流向国外;另一方面,炼焦所造成的高污染留在了国内。

(3)煤炭发电输出电力减少了运输压力;煤炭的转化减少了污染,形成了能源的多样化;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延长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就业机会;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12.『解析』(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和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石油、金矿等资源丰富;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

(2)环境问题从资源、生态和污染三个方面来回答。

资源开发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灾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

防治措施针对问题来回答。

『答案』(1)有利:石油、金矿、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不利:地形坡度(地势起伏)大。

(2)环境问题:破坏地形和植被,产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环境污染等。

防治措施:保护植被;对森林资源要采育结合;对重点矿区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复垦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进行“三废”的治理等。

13.『解析』第(1)题,新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可从其丰富的能源和有利的地理位置两方面分析。

第(2)题,新疆在能源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人口较少,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方面。

第(3)题,新疆能源基地的发展方向可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方面分析。

『答案』(1)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另外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十分丰富,再加上邻近中亚和俄罗斯,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输入,因此新疆能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

(2)ABCD
(3)将能源以煤电、煤化工等形式实现转化,然后通过输电线路或管道供应内地市场;对能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