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
王建国;王权;封琦;黄爱军;朱光来;熊良伟;陈小江;朱云干
【摘要】The acute toxicity of two kinds of disinfectants (glutaraldehyde and benzalkonium bromide) were tested with R. sinen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4 h, 48 h, 72 h and 96 h LC50 of glutaraldehyde (content of 25%) were 110. 40 μL/L,81. 29 μL/L,73. 28 μL/L and 70. 80 ΜL/L respectively, and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 was 13. 22 μL/L. And thatof benzalkonium bromide(content of 45%) were 5. 23 μL/ L,4. 69 μL/L,4. 22
μL/L and 3. 93 μL/L,separately. And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 was 1.13 μL/L. This indicated glutaraldehyde was low-toxic disinfectant and benzalkonium bromide was middle-toxic for R. sinensis. The safety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disinfectan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mmon use. As a consequence disinfectants of glutaraldehyde and benzalkonium bromide were safe for R. sinensis.%为了检测戊二醛和苯扎溴铵两种消毒剂对中华鰟鮍疾病防治的效果,采用半静水式生物测试法测定了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戊二醛(含量25%)对中华鰟鮍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110.40 μL/L、81.29 μL/L、73.28 μL/L和70.80 μL/L,安全浓度为13.22 μL/L;苯扎溴铵(含量45%)对中华鰟鮍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
5.23μL/L、4.69μL/L、4.22 μL/L、3.93 μL/L,安全浓度为1.13μL/L.戊二醛对中华鰟鲏为低毒药物,苯扎溴铵为中等毒性药物,二者的常用浓度均低于安全浓度,适合作为中华鰟鲏疾病防治的药物.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12
【总页数】3页(P157-159)
【关键词】中华鰟鮍;戊二醛;苯扎溴铵;急性毒性
【作者】王建国;王权;封琦;黄爱军;朱光来;熊良伟;陈小江;朱云干
【作者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
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姜堰市水
产技术指导站渔业社分站,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
中华鰟鮍(Rhodens sinensis)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鱊亚科(Acheibgnathinae),是鰟鮍属(Rhodeus)中的一种小型底栖性鱼类,广泛分布于除中国黑龙江水系以外的其他各淡水流域[1]。

中华鳑鮍是中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类,其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深受广大观赏鱼养殖爱好者的喜爱[2]。

鳑鮍鱼为纯天然的野杂鱼类,自然资源较丰富,容易捕捞,其肉味鲜美,是人们喜食的小型鱼类,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均可作为水产养殖用的杀菌消毒制剂,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生产中的常用渔药,被用来防治车轮虫、聚缩虫等纤毛虫病及细菌性疾病等[3]。

苯扎溴铵和戊二醛配合使用效果更加显著[4],生产中常将二者合用。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关于水产用消毒剂对高体鰟鲏的急性毒性已有报道[5-6],但对中华鰟
鮍的急性毒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此,笔者采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期获得在24h、48h、72h和96h对中华鰟鮍的半致死浓度,
以此推测出安全浓度,为中华鰟鮍的疾病防治,小型鱼类的健康养殖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中华鰟鮍为江苏省姜堰市河道中捕获的自然群体,重(0.73±0.12)g,于
1m×0.6m×0.5m水族箱中暂养30d以上,待其适应试验室环境后用于试验。


养期间每天投喂基础配合饲料,虹吸出粪便、残食等废物。

试验前1d停食,试验时挑选体质健壮的个体作为试验用鱼。

1.1.2 水源试验用水为曝气72h以上的自来水,pH 7.2~7.6,硬度约120mg/L,试验期间连续充气,DO>7mg/L。

试验容器为40cm×60cm×30cm的玻璃鱼缸。

1.1.3 药品戊二醛(含量25%),为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苯扎溴铵(含
量45%),为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生产。

1.2 试验设计
依照预试验结果,戊二醛、苯扎溴铵分别设5个(59.6μL/L,70.8μL/L,
84.1μL/L,100.0μL/L,118.9μL/L)和6个(3.50μL/L,4.00μL/L,4.50 μL/L,5.00μL/L,5.50μL/L,6.00μL/L)浓度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均同时设2个平行组。

戊二醛和苯扎溴铵溶液用移液枪(Eppendorf)精确移取,待充
分溶解后分别用经曝气72h的自来水稀释至30 L。

每组随机放入活力旺盛的鰟鲏15条,记录24h、48h、72h、96h的死亡数,及时移出死亡个体。

死亡判定标准:以玻璃棒多次触及无任何反应即判定为死亡。

试验水温(20±2)℃,持续充
气,每24h更换药液1次,试验期间不投食。

1.3 数据处理
利用 Trimmed Spearman-Karber 法[7]求得24h、48h、72h、96h的半
致死浓度值(LC50)。

安全浓度(SC)依文献[5]的方法推算:SC=
48hLC50×0.3/(24hLC50/48hLC50)2。

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等级评价
标准48hLC50划分为4个等级:小于0.1mg/L为剧毒,0.1~1mg/L为高毒,1~10mg/L为中毒,大于10mg/L为低毒。

2 结果与分析
2.1 戊二醛对中华鰟鮍的毒性
图示戊二醛、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的急性毒性Fig. Acute toxicity of glutaraldehyde and benzalkonium bromide to R.sinensis
中华鰟鮍刚进入100μL/L以上浓度溶液时表现非常躁动,四处乱游,呼吸频率明显加快,约半小时后逐渐安静。

中毒鱼体表黏液增多,游泳无力,呼吸频率变慢,体色变淡,体表金属光泽几近消失。

濒临死亡时完全失去平衡,呼吸虚弱无力,全身瘫软,随水流飘动。

24h开始出现死亡的最低浓度为100μL/L,118.9μL/L
浓度组的死亡率为80%(图示)。

戊二醛对中华鰟鮍24h、48h、72h和96h的LC50 分别是110.40 μL/L、81.29 μL/L、73.28μL/L和70.80μL/L,安全
浓度为13.22μL/L。

戊二醛对中华鰟鲏属于低等毒性。

2.2 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的毒性
中华鰟鮍在5μL/L以上浓度溶液中表现烦躁不安,剧烈游动。

暴露2h后,体表
黏液增加,个别体表粘附泡沫;暴露时间加长活力逐渐下降,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平衡;濒死时体表粘附大量泡沫,漂浮于水面,浓度越低出现中毒症状的时间越晚。

10h后5.5μL/L以上组逐渐开始死亡,24h全部致死的浓度为6μL/L(图示)。

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24h、48h、72和96h的 LC50分别是5.23μL/L、4.69μL
/L、4.22μL/L和3.93μL/L,安全浓度为1.13μL/L。

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鲏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

3 结论与讨论
3.1 戊二醛对中华鰟鮍的毒性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戊二醛对中华鰟鮍24h、48h、72h 和 96h 的 LC50分别是110.40μL/L、81.29μL/L、73.28μL/L和70.80μL/L,安全浓度为1 3.22μL /L。

戊二醛对中华鰟鲏属于低等毒性。

生产中使用戊二醛(含量25%)时常用浓度为0.19μL/L,低于安全浓度,所以戊二醛可以作为中华鰟鲏疾病防治的药物。

戊二醛作为养殖鱼类的消毒药物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3]。

杨小林等[8]报道了戊二醛(含量50%)对长(18±1)cm 黄鳝24h、48h、72h和
96h的 LC50分别为58.77mL/t、41.69mL/t、38.54mL/t和30.05mL/t。

中华鰟鲏和黄鳝对戊二醛的毒性敏感程度接近,二者均呈现出随药浴时间延长致死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96h的LC50分别为其24h的64.1%和51.1%,说明戊二醛对鱼类可能具有累积毒性,连续用药容易造成动物药害。

王雨辰等[9]报道了戊二醛(含量50%)对(0.70±0.05)g泥鳅夏花24h、48h和96h的LC50分别为45.1mg/L、42.7mg/L、40.6mg/L。

泥鳅夏花对戊二醛的敏感性高于中华鰟鲏。

董少杰等[10]报道了戊二醛(含量2%)对(11.85±0.55)g锦鲤
24h、48h、72h和96h的 LC50分别为0.71mL/L、0.66mL/L、0.64mL/L 和0.62mL/L。

锦鲤对戊二醛的敏感性远高于中华鰟鲏。

戊二醛对泥鳅和锦鲤
96h内的中毒浓度接近,96h的LC50分别为其24h的89.9%和92.5%,董少杰将其描述为“全或无”的规律[10],说明连续用药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可能不明显,与中华鰟鲏、黄鳝等鱼类有较大差异。

董少杰等[10]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戊二醛对锦鲤鳃组织有破坏作用,从而影响呼吸功能,并推测可能是造成死亡的原因。

黄鳝中毒后上下蹿游,口张开,
咽部红肿鼓起,体表黏液呈块状脱落。

黄鳝主要靠口咽腔和皮肤进行呼吸,杨小林等[8]认为可能是由于药液的作用使黄鳝的体表黏膜受损,咽腔内壁被破坏,影响了黄鳝的呼吸功能造成并最终导致死亡。

中华鰟鲏戊二醛中毒后也出现了一些缺氧征兆,如:全身瘫软无力,呼吸缓慢,体表黏液增加等,但中华鰟鲏没有表现出和锦鲤、泥鳅类似的“全或无”现象,因此戊二醛可能既通过破坏其鳃影响呼吸功能,也可能被吸收后影响生理功能而致死,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鲏的毒性作用
苯扎溴铵别名新洁尔灭,是一种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是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的混合物。

为白色蜡状固体或黄色胶状体,溶于水或乙醇,水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振摇时产生大量泡沫。

杀菌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的渗透性,使菌体破裂,蛋白质变性,抑制细菌体内某些酶(如脱氢酶、氧化酶以及分解葡萄糖、琥珀酸盐、丙酮酸盐的酶),以使之失去活性;因其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高浓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由此其抑菌浓度较低,效果较好[3]。

试验结果表明,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鮍24h、48 h、72h及96h的LC50分别是5.23μL/L、4.69μL/L、4.22μL/L和3.93μL/L,安全浓度为1.13μL/L。

苯扎溴铵对中华鰟鲏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

生产中使用苯扎溴铵(含量45%)的常用浓度为0.08μL/L,低于安全浓度,所以苯扎溴铵可以作为中华鰟鲏疾病防治的药物。

施钢等[11]报道了苯扎溴铵(含量45%)对(0.425±0.010)g蓝点笛鲷24h和48h的LC50分别为40.76mg/L和34.74mg/L,远高于中华鰟鲏。

苯扎溴铵用于海水时会和一些成分反应生成不溶物[12],因此对药效可能也有影响,这可能是蓝点笛鲷和中华鰟鲏对其敏感性不同的原因。

许式见等[13]报道了苯扎溴铵(含量20%)对壳长(1.23±0.21)cm三角帆蚌48h和96h的LC50分别为8.75mg/L和2.98mg/L。

蚌和鰟鲏生活在同一类环境中,彼此互相依赖得以生存,三角帆蚌幼蚌和中华鰟鲏对苯扎溴铵敏感程度接近,说明,在中
华鰟鲏安全的用药范围内鱼蚌均可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陈校辉,倪勇,伍汉霖.江苏省鰟鲏属(Rhodeus)鱼类的研究[J].海洋渔业,2005,27(2):89-97.
[2]赵朝阳,姜彦钟,方秀珍,等.鳑鲏的生物学特性及观赏价值[J].生物学通报,2010,45(4):7-9.
[3]杨先乐.新编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28-430. [4]聂绍发,朱桂宝,林天晖,等.新洁尔灭与戊二醛协同杀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1):50-52.
[5]陈万光,刘飞,凡秀丽,等.2种氯制剂对高体鰟鮍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8):162-164.
[6]陈万光,刘飞,凡秀丽,等.4种渔药对高体鳑幼鱼的急性毒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03-204.
[7] Hamilton M A,Russo R C,Thurston R V.Trimmed Spearman Karbermethod for estimating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in toxicity bioassay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1977,11:714-719.
[8]杨小林,阮国良,杨代勤.戊二醛和季按盐复合物对黄鳝的急性毒性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3):150-152.
[9]王雨辰,胡廷尖,刘士力,等.四种常用渔药对泥鳅苗种急性毒性试验[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4):781-785.
[10]董少杰,梁拥军,孙向军,等.戊二醛对锦鲤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1):50-52.
[11]施钢,陈刚,张健东,等.4种水产药物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J].南方水产科学,2011,7(3):50-55.
[12]潘剑宇,尹平河,赵玲,等.海水中苯扎溴铵除藻剂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203-1204.
[13]许式见,张根芳.种药物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毒性作用[J].水生态学杂志,2011,32(6):105-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