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能;
(2)杆件拉伸、压缩的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扭转的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4)梁的弯曲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6)强度理论的应用;
(7)组合变形的解题技巧;
作业:
习题练习:3.1
上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
教学内容:
1、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正应力公式;2、圆截面极惯性矩和截面抗扭系数;3圆轴相对扭转角计算公式。
讲授重点:
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正应力公式的过程,并运用公式计算实心、空心轴应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质疑)
考试考核方式
(含期中考试、
测验、作业)
1、平时成绩占30%
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其他内容
《材料力学A》课程授课教案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课程特点、课程要求
绪论:1、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内力、应力和截面法;4、位移、变形与应变;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讲授重点:
拉压构件强度条件及应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首先要会运用变形计算公式,正确计算等直杆变形量,然而变形并非位移。这里就可以提示学生各变形之间要满足协调关系,这是材料力学所有变形都要满足的条件,不仅是拉压变形。
此处,应该指出考虑各变形之间的协调时,小变形条件是求解的关键,杆件伸长量(压缩量)是小变形,杆件转角也是小位移,所以通过杆变形后位置作垂线可找到最终位置。
教学内容:
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 拉伸或压缩时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轴力图;
3拉压横截面正应力计算。
讲授重点:
应用截面法计算拉、压杆轴力,并作轴力图;截面正应力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案例式、启发式
以厂房桁架屋顶、车辆挺杆、千斤顶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轴力,学会应用截面法计算轴力,并根据各控制截面轴力画拉、压杆轴力图;启发学生理解“过观察变形→平面假设→平面应变分布规律→平面应力分布规律→正应力公式”的材料力学这类应力、应变计算公式的推导模式,它也适用于其他几种基本变形。
教材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简明材料力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与
教学质量标准
(知晓、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熟练应用、综合应用,创新思考与应用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受拉压、 扭转、弯曲等构件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如弹性力学、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工程设计提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9、Beer F P, Johnston E R.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nd ed. McGraw Hill
10、DavidRoylanc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11、Benham PP, Crawford R J.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London: Longman
质量标准:
了解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构件 4 种基本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拉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应力及变形公式的推导过程;构件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临界力的概念。
理解弹性体的概念和基本假设,平面假设的意义和作用,欧拉杆的临界应力推导。
掌握应用截面法求解杆件在拉(压)、扭转和弯曲变形时的内力,并能绘制相应内力图;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一次超静定结构的一般解法;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定,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基 本方法;受压杆临界压力计算。
讲授重点:
1、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2、变形固体基本假设;
3、截面法求内力、应力、应变;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1、了解课程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是变形固体;
2、理解本课程对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截面法求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4、杆件4种基本变形。
教学方法:讲授法
本节是弯曲应力计算的数学准备知识,此处应强调工程中的梁截面形式通常是组合图形,同学们应该首先从理论力学合力矩定理理解截面静矩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形心坐标的方法。首先必须理解并牢记圆形、矩形的惯性矩公式;
课堂要着重练习组合图形总惯性矩的计算,此处必须强调平移定理,且应多次重复移轴方向,强化移轴方向与附加项正、负号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2由功率及转速计算扭矩;3画转轴的扭矩图;4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5剪应力互等定理;6剪切胡克定律。
讲授重点:
计算外力矩,画扭矩图,计算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通过力偶做功功率公式导出外力矩计算公式。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利用截面法分段计算扭矩,并作扭矩图。此处应该指引学生观察、分析外力偶与截面扭矩变化的内在关系,思考如何根据外力矩直接画扭矩图。如图2所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单元体,需要向学生提示细观力学的思想,进而分析单元体的平衡,得到剪应力互等定理。
对比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对比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
作业:
熟练掌握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运用应力—应变曲线来分析材料的力学指标和变形特征
作业:无
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构件实效、安全因数的概念;2 拉压构件强度条件及应用;3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4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5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6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本 科 课 程 教 案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A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大类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通识限选课 □通识任选课
授课班级:2018级机制一、二班学生数:61
授课教师:黄 菊
学分/学时:54
学 时 分 配:理论讲授54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实验/课内实践学时,在线学习学时
以销钉为例,分析联接件与被连接件。首先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两个被连接件与销钉接触关系,然后根据外力方向确定剪切、挤压位置,并计算相应剪切、挤压面积,此处需要跟学生强调挤压面积的计算。
作业:
习题练习: 2.36、2.37、2.40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作业:
要求: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建立内力、应力、应变的概念,牢记变形固体基本假设,理解杆件4种变形基本形式的受力条件及变形特点,掌握计算内力的基本方法-截面法。
习题练习:第9页 1.1、1.2、1.3、1.4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讲授方法:
作业:
要求:会将拉、压杆按受力情况进行分段,并计算各段轴力,然后画轴力图。
习题:第43页 2.1(a)、(b) ,2.5
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低碳钢拉伸的四个阶段;2低碳钢的弹性、强度、塑性指标;3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4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5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6 构件实效、安全因数的概念。
5、刘鸿文,吕荣坤.材料力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范钦珊.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James M. Ger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Fifth Edition), Brooks/Cole
8、别辽耶夫 H M 等. 材料力学.王光远,干光瑜,顾震隆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重点:
低碳钢拉伸的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的特点;
屈服强度、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名义屈服极限;
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教学方法:对比讲授法
以低碳钢拉伸实验应力—应变曲线为例,讲述塑性材料各变形阶段弹性、强度、塑性等力学指标,及屈服、强化、颈缩等变形特征。
对比低碳钢的拉伸曲线研究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极限应力等指标,如果显示材料没有屈服平台,则屈服应力就是按塑性应变量考虑的,因而叫名义屈服极限。
(8)构件压杆稳定性计算。
2、教学难点:
(1)考虑摩擦的平面任意力系的求解;
(2)受拉伸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
(3)轴拉伸压缩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4)扭转应力的分布和应力的计算
(5)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6)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7)应力状态的理解;
(8)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理解和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作业:
习题练习: 3.17, 3.18
上课时间:第五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静矩和形心;1 平面图形静矩和形心计算公式;2惯性矩和惯性半径;3 惯性积;4平行移轴公式
讲授重点:
矩形、圆形截面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计算,矩形、圆形组合截面静矩、形心、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应用。
本节应引导学生按观测扭转变形,提出合理平面假设→平面剪应变分布→平面剪应力分布→根据内力与应力的静力学关系导出截面剪应力计算公式的顺序,理解内力与应力的内在联系,并向学生指出弯曲变形的应力计算也要按此思路进行。
关键讲述“扭矩(内力)是剪应力(应力)的合力偶”,按静力学力系合成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例题,促进学生应用剪应力公式计算变截面杆剪应力,会依据扭矩和截面抗扭系数找出危险截面,计算相应最大剪应力。
1、线上讲授
2、课堂理论讲授
3、工程实例举例
4、材料力学试验
5、课后习题评讲
教学手段
参考书目
及文献(或
网络教学资源)
1、郑承沛等. 材料力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单辉祖. 材料力学 I、II 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郑承沛.材料力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范钦珊.材料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周)
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审核 通 过 日期:年月日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 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受拉压、 扭转、弯曲等构件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如弹性力学、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工程 设计提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四种基本变形内力、应力、变形的分析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和受压细长杆件稳定性问题的学习。主要讲述以下内容:轴向拉伸和压缩构件的强度分析和变形计算、 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圆轴扭转的强度分析和相对转角计算、弯曲构件的内力计算、弯曲构件强度分析、 弯曲构件挠度和转角计算、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的强度分析、受压细长杆件稳定性计算、动静法的应用。
作业:
习题练习:3.4, 3.7, 3.10, 3.12
上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圆轴扭转刚度条件;2扭转应变能;
讲授重点:
圆轴扭转刚度条件的应用、矩形截面剪应力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本节引导学生理解圆轴扭转变形的刚度条件,它是对某截面邻域内变形量的控制,即控制轴某截面局部的变形程度。如图1所示轴扭转变形计算,此处应着重提示注意扭转变形量单位的统一,公式计算的单位一般为弧度,而工程设计中为度,所以需要转换。理解矩形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有2点需着强调:1.剪应力要平行与边界流动;2.在角点处剪应力为0,而每边中点剪应力最大。
作业:
习题练习: 2.6、2.9、2.13、2.14、2.28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应力集中概念;2 剪切的实用计算;3 挤压的实用计算。
讲授重点:
1、剪切的实用计算
2、挤压的实用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分析键连接传递扭矩,引导学生分析键左、右两侧面的受力状态,让学生根据齿轮、轴传递扭矩的方向确定齿轮、轴分别和键的接触位置,接下来就可以容易分清剪切面和挤压面,并计算相应剪切、挤压面积。
与
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能;
(2)杆件拉伸、压缩的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扭转的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4)梁的弯曲内力、应力、应变,及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6)强度理论的应用;
(7)组合变形的解题技巧;
作业:
习题练习:3.1
上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
教学内容:
1、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正应力公式;2、圆截面极惯性矩和截面抗扭系数;3圆轴相对扭转角计算公式。
讲授重点:
推导圆轴扭转时横截面正应力公式的过程,并运用公式计算实心、空心轴应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质疑)
考试考核方式
(含期中考试、
测验、作业)
1、平时成绩占30%
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其他内容
《材料力学A》课程授课教案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课程特点、课程要求
绪论:1、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内力、应力和截面法;4、位移、变形与应变;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讲授重点:
拉压构件强度条件及应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首先要会运用变形计算公式,正确计算等直杆变形量,然而变形并非位移。这里就可以提示学生各变形之间要满足协调关系,这是材料力学所有变形都要满足的条件,不仅是拉压变形。
此处,应该指出考虑各变形之间的协调时,小变形条件是求解的关键,杆件伸长量(压缩量)是小变形,杆件转角也是小位移,所以通过杆变形后位置作垂线可找到最终位置。
教学内容:
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 拉伸或压缩时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轴力图;
3拉压横截面正应力计算。
讲授重点:
应用截面法计算拉、压杆轴力,并作轴力图;截面正应力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案例式、启发式
以厂房桁架屋顶、车辆挺杆、千斤顶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轴力,学会应用截面法计算轴力,并根据各控制截面轴力画拉、压杆轴力图;启发学生理解“过观察变形→平面假设→平面应变分布规律→平面应力分布规律→正应力公式”的材料力学这类应力、应变计算公式的推导模式,它也适用于其他几种基本变形。
教材名称、
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简明材料力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与
教学质量标准
(知晓、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熟练应用、综合应用,创新思考与应用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受拉压、 扭转、弯曲等构件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如弹性力学、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工程设计提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9、Beer F P, Johnston E R. Mechanics of Materials. 2nd ed. McGraw Hill
10、DavidRoylanc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11、Benham PP, Crawford R J. Mechanic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London: Longman
质量标准:
了解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构件 4 种基本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拉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变形应力及变形公式的推导过程;构件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临界力的概念。
理解弹性体的概念和基本假设,平面假设的意义和作用,欧拉杆的临界应力推导。
掌握应用截面法求解杆件在拉(压)、扭转和弯曲变形时的内力,并能绘制相应内力图;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一次超静定结构的一般解法;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判定,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基 本方法;受压杆临界压力计算。
讲授重点:
1、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2、变形固体基本假设;
3、截面法求内力、应力、应变;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1、了解课程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是变形固体;
2、理解本课程对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截面法求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
4、杆件4种基本变形。
教学方法:讲授法
本节是弯曲应力计算的数学准备知识,此处应强调工程中的梁截面形式通常是组合图形,同学们应该首先从理论力学合力矩定理理解截面静矩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形心坐标的方法。首先必须理解并牢记圆形、矩形的惯性矩公式;
课堂要着重练习组合图形总惯性矩的计算,此处必须强调平移定理,且应多次重复移轴方向,强化移轴方向与附加项正、负号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2由功率及转速计算扭矩;3画转轴的扭矩图;4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5剪应力互等定理;6剪切胡克定律。
讲授重点:
计算外力矩,画扭矩图,计算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剪应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通过力偶做功功率公式导出外力矩计算公式。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利用截面法分段计算扭矩,并作扭矩图。此处应该指引学生观察、分析外力偶与截面扭矩变化的内在关系,思考如何根据外力矩直接画扭矩图。如图2所示,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单元体,需要向学生提示细观力学的思想,进而分析单元体的平衡,得到剪应力互等定理。
对比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
对比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
作业:
熟练掌握低碳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运用应力—应变曲线来分析材料的力学指标和变形特征
作业:无
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构件实效、安全因数的概念;2 拉压构件强度条件及应用;3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4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5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6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本 科 课 程 教 案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A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大类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通识限选课 □通识任选课
授课班级:2018级机制一、二班学生数:61
授课教师:黄 菊
学分/学时:54
学 时 分 配:理论讲授54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实验/课内实践学时,在线学习学时
以销钉为例,分析联接件与被连接件。首先引导学生分别找出两个被连接件与销钉接触关系,然后根据外力方向确定剪切、挤压位置,并计算相应剪切、挤压面积,此处需要跟学生强调挤压面积的计算。
作业:
习题练习: 2.36、2.37、2.40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作业:
要求: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建立内力、应力、应变的概念,牢记变形固体基本假设,理解杆件4种变形基本形式的受力条件及变形特点,掌握计算内力的基本方法-截面法。
习题练习:第9页 1.1、1.2、1.3、1.4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及讲授方法:
作业:
要求:会将拉、压杆按受力情况进行分段,并计算各段轴力,然后画轴力图。
习题:第43页 2.1(a)、(b) ,2.5
上课时间:第二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低碳钢拉伸的四个阶段;2低碳钢的弹性、强度、塑性指标;3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4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5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6 构件实效、安全因数的概念。
5、刘鸿文,吕荣坤.材料力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范钦珊.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James M. Ger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Fifth Edition), Brooks/Cole
8、别辽耶夫 H M 等. 材料力学.王光远,干光瑜,顾震隆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讲授重点:
低碳钢拉伸的弹性、屈服、强化和颈缩四个阶段的特点;
屈服强度、强度极限、弹性模量、名义屈服极限;
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教学方法:对比讲授法
以低碳钢拉伸实验应力—应变曲线为例,讲述塑性材料各变形阶段弹性、强度、塑性等力学指标,及屈服、强化、颈缩等变形特征。
对比低碳钢的拉伸曲线研究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极限应力等指标,如果显示材料没有屈服平台,则屈服应力就是按塑性应变量考虑的,因而叫名义屈服极限。
(8)构件压杆稳定性计算。
2、教学难点:
(1)考虑摩擦的平面任意力系的求解;
(2)受拉伸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
(3)轴拉伸压缩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4)扭转应力的分布和应力的计算
(5)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6)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7)应力状态的理解;
(8)组合变形的应力状态理解和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作业:
习题练习: 3.17, 3.18
上课时间:第五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静矩和形心;1 平面图形静矩和形心计算公式;2惯性矩和惯性半径;3 惯性积;4平行移轴公式
讲授重点:
矩形、圆形截面静矩、形心、惯性矩、惯性半径计算,矩形、圆形组合截面静矩、形心、惯性矩,平行移轴定理应用。
本节应引导学生按观测扭转变形,提出合理平面假设→平面剪应变分布→平面剪应力分布→根据内力与应力的静力学关系导出截面剪应力计算公式的顺序,理解内力与应力的内在联系,并向学生指出弯曲变形的应力计算也要按此思路进行。
关键讲述“扭矩(内力)是剪应力(应力)的合力偶”,按静力学力系合成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例题,促进学生应用剪应力公式计算变截面杆剪应力,会依据扭矩和截面抗扭系数找出危险截面,计算相应最大剪应力。
1、线上讲授
2、课堂理论讲授
3、工程实例举例
4、材料力学试验
5、课后习题评讲
教学手段
参考书目
及文献(或
网络教学资源)
1、郑承沛等. 材料力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单辉祖. 材料力学 I、II 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郑承沛.材料力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范钦珊.材料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周)
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审核 通 过 日期:年月日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 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受拉压、 扭转、弯曲等构件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如弹性力学、机械设计)的学习和工程 设计提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包括四种基本变形内力、应力、变形的分析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与强度理论和受压细长杆件稳定性问题的学习。主要讲述以下内容:轴向拉伸和压缩构件的强度分析和变形计算、 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圆轴扭转的强度分析和相对转角计算、弯曲构件的内力计算、弯曲构件强度分析、 弯曲构件挠度和转角计算、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的强度分析、受压细长杆件稳定性计算、动静法的应用。
作业:
习题练习:3.4, 3.7, 3.10, 3.12
上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二第9~10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圆轴扭转刚度条件;2扭转应变能;
讲授重点:
圆轴扭转刚度条件的应用、矩形截面剪应力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本节引导学生理解圆轴扭转变形的刚度条件,它是对某截面邻域内变形量的控制,即控制轴某截面局部的变形程度。如图1所示轴扭转变形计算,此处应着重提示注意扭转变形量单位的统一,公式计算的单位一般为弧度,而工程设计中为度,所以需要转换。理解矩形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有2点需着强调:1.剪应力要平行与边界流动;2.在角点处剪应力为0,而每边中点剪应力最大。
作业:
习题练习: 2.6、2.9、2.13、2.14、2.28
上课时间:第三周星期一第1~2小节
上课地点:线上
学生出勤: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讲授方法:
教学内容:
1 应力集中概念;2 剪切的实用计算;3 挤压的实用计算。
讲授重点:
1、剪切的实用计算
2、挤压的实用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分析键连接传递扭矩,引导学生分析键左、右两侧面的受力状态,让学生根据齿轮、轴传递扭矩的方向确定齿轮、轴分别和键的接触位置,接下来就可以容易分清剪切面和挤压面,并计算相应剪切、挤压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