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游词创作与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导游词创作与讲解
作者:侯钰琨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12期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市旅游最大的看点,一直以来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本文从园林成因、合理的路线引导、突出园林“之最”、经典建筑的造园意境以及各种造园手法的欣赏五个方面详细地以拙政园为例,浅析苏州园林导游词创作与讲解。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市旅游最大的看点,一直以来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尤其是以留园、拙政园等经典园林,即带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又有着四季不同的美景,是每一个游客来到苏州的必看景点。

如何能通过导游的一张巧嘴淋漓尽致地展现苏州园林的各种文化底蕴与各种美,精彩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便尤为重要。

讲清园林的来龙去脉
苏州究竟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园林城市留下这么多园林,苏州园林都经历了哪些年代,其背后又有哪些人文因素?苏州之所以有这么多园林,这和苏州的文化渊源及地理、气候条件都有关系。

因为园林是隐逸文化的产物,是文人退居的宅园。

其次,从造园条件看,江南多水,从地面下挖二尺便可见水,有凿池引水的先决条件。

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多,具建园的自然条件;该地能工巧匠辈出,具备园林的人才条件,使苏州成为园林之城。

[1]接下来要对拙政园的总体情况做简单讲解。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

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

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陷,动过刑,下过狱,官场失利。

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合理的线路引导
游客在进入新的园林场所时,往往会对东西南北空间方位概念很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时会听不懂导游的介绍甚至可能迷路,因此,合理的路线引导在导游词的讲解中很重要。

游览拙政园时首先要向游客介绍在平面图前说明游览的路线是从东园到中园到西园。

并在图中指出三个园各自的几个代表性建筑。

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突出园林“之最”
在景点的介绍过程中突出园林“之最”,能够让游客在欣赏景色的同时对景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经典建筑的造园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中国古典诗、画、音乐、建筑等都十分注重意境。

[2]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与境相互融合即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相互融合。

导游词的创作中通过带领游客一起体验园林的意境之美,引起游客的心灵的共鸣。

例如拙政园中部的池岛假山,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池岸曲折,水绕山转"。

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

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

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再看“梧竹幽居”,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个时候,要逐步领悟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

中部“香洲"的"洲"同"舟"同音,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

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

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各种造园手法的欣赏
游客在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景的同时,作为导游员还需要掌握与园林相关的造园方法,通过造园手法的讲解,能够带领游客进入更深一层次的欣赏。

造园手法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看点让苏州园林与众不同。

例如拙政园东部,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即“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了游客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为“障景”。

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又如东部“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两岸桃红柳绿,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

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

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

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

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

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借景”、“隔景”、“漏窗”等多种多样的造园方法,通过这些手法,使园林的景色更加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通过以上的概括与具体分析,可以使游客能够通过一处园林的观赏,对苏州的园林有了总体上的认识与把握,让游客理清了思路。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市旅游景点的艺术瑰宝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八方来客,因此这就更需要导游人员在导游词的创作上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创作出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导游词,并通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等多种讲解方式带领游客深入体会园林之美。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