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企业发展战略.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
第一篇战略分析
第一章、建筑施工行业环境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但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
这为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据世界经济组织有关专家预测,“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将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
从世界宏观经济形势看,近年来,世界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复苏,世界经济回升和结构调整加快,国际建筑市场前景看好。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仍将会保持较高增长,受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全球建筑业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分析,目前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业投资规模为4万多亿美元,今后将保持年均5.1%的增长速度。
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到2020
年前后,我国GDP将继续保持每年9%的增长速度;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正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带来一大批新的产业;汽车工业的增长,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在加快,每年有1.5%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也就是每年有1500万到2000万人到城市生活、工作,这样的城市化进程给我们的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现在沿海一带大城市的发展,使城际之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已经提到议程上来了,20年以后,中国城市人口将有8到10亿左右,城市建设面临巨大的压力,要改变状况,就必须加大城市公共设施投入,这为我们桥梁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发展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这表明,中国建筑业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二、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公路“7918网”的实施,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从行业背景来看,未来15年我国铁路将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1.2万公里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预计每年投资1000亿以上,这将形成一个巨大的铁路基建市场;公路市场方面,未来30年国内拟建8.5万公里高速公路,整个高速公路网络的静态投资,大约为2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前,每年平均投资1500亿元左右,公路市场这种投资规模为我们进一步扩大主营业务板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轨道交通投资力度加大,为我们桥梁施工企业提供了机遇。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资8000亿元用于城市交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进入了高峰期,有25个城市规划了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高达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
四、长江、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带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都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五、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区域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重庆市交委消息:原计划2020年的交通建设规划将提前至2010年完成。
这将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的力度;四川省“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计划投资1100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将全面完成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建设任务,打通12个进出川通道,建成全省高速公路主骨架,总规模达21个项目、2106公里;据云南省政府消息,根据6省区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重庆)关于建设西南交通网络畅通工程的框架协议,围绕建设出海出境交通网络体系的总体目标,云南省将建昆明至成都等11条出境出省公路建设;………以上信息表明,未来一个时期将是西南地区建筑施工行业高速增长时期,根据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要求,西南和华东地区将是今后我公司经营的主战场。
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业化的桥梁施工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国内桥梁建筑施工行业中有实力和竞争力的同行业企业,不断反思,查找差距,从而扬长避短,增强竞争力。
首先从中铁工程总公司系统看:中铁大桥局的桥梁建筑实力总体上处于垄断地位。
中铁四局也参与了跨海桥梁的建设,其潜力不可低估。
中铁大桥局是目前国内桥梁施工领域中综合实力、技术装备和人才储备最雄厚的企业。
国内几乎所有的跨江、跨海桥梁中铁大桥局集团都参与了施工,其建桥施工技术始终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某些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是我公司未来发展中要努力追赶的标杆企业。
从中铁建系统看:中铁十八局集团、中铁十九局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都是我们强有力的对手。
中铁十八局集团近几年建桥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很快,无论是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十分迅速。
他们先后参与修建了南昆铁路八渡南盘江大桥(号称世界第一高桥)、内昆铁路李子沟特大桥等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知名度。
中铁十九局集团参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这对提升整体技术实力和知名度都是绝好的机会,因此,其实力值得关注和重视。
中铁十二局也参与了上海奉浦大桥、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等项目的建设,在桥梁施工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特别是中铁十二局这几年以其机制灵活、管理到位、理念先进在铁道部系统始终名列前茅,其实力不可小视。
从公路系统看:中交集团所属的公路一局和公路二局在桥梁施工领域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其技术装备水平也相当先进。
中交集团所属公路一局具备公路总承包特级资质。
他们已在国内外修建各类桥梁700余座,创造了我国公路桥梁建设史上多项第一。
在他们参建的工程中,有5项获"鲁班奖",2项获中国首届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项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6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并跻身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百强行列。
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简称二公局)是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等级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
参与建设了以世界第一大跨径(1088米)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世界第二大跨径悬索桥(主跨1650米)---西堠门大桥和世界第三大跨径(1490米)的悬
索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为代表的各类桥梁,二公局目前的施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在长江上已承建12座特大型、大型桥梁,其中有4座为同时承建;因在世界潮涌最高的钱塘江上成功修建钱塘江四桥、五桥、六桥,二公局成为建国以来国内惟一一家在钱塘江上连续成功建桥的企业。
二公局在桥梁施工领域极具竞争力。
另外中港一航局、中港二航局、四川路桥集团、湖南路桥集团和上海建工集团等都是国内十分有影响力的施工企业,他们在桥梁施工领域也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中港一航局具备公路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总承包一级、桥梁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近年来参与了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施工,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港二航局具备公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桥梁专业一级资质。
先后参与了国内数十座特大桥梁的建设。
近几年先后参与了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润扬长江大桥等新世纪代表项目的建设,且装备十分精良。
其实力可与大桥局叫板。
四川路桥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
具有公路总承包特级资质,先后参与了万县长江大桥、泸洲长江大桥以及被称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大跨度的特大型跨海悬索桥—浙江舟山西堠门大桥的建设(主跨1650米)。
其实力也不可轻视。
特别是他的融资能力强。
湖南路桥集团成立于1954年,具有公路总承包特级资质,先后参与了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安庆长江大桥、深圳湾跨海大桥、钱塘江三桥等项目的建设,竞争力也相当强劲。
2004年跻身全国500强。
上海建工集团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具有公路工程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
先后参与修建了上海南浦大桥、泸浦大桥、徐浦大桥、杨浦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的建设。
在桥梁建设领域中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三章、桥梁有限公司自身情况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工程处)始建于1952年,桥梁专业一级企业。
1997年通过北京中建协质量认证中心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1
年通过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三位一体”(GB/T19001:2000质量体系,GB/T24000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现有员工2376人,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908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9名。
目前下设物资经营、机械经营、机械化筑路等四家公司及28个项目经理部。
我处目前保有机械设备492台,原值 8070万元,净值4093万元,总功率20978KW,主要设备新度系数50.7%,完好率96%,利用率61%,技术装备率为全员33808.12元/人,生产工人52710.64元/人,动力装备率为全员8.78KW/人,生产工人13.70KW/人。
拥有进口及国产桥梁工程机械、土石方施工机械等各类设备492台,总马力20978千瓦。
固定资产5924万元,流动资产46258万元。
近年来,企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几年创历史新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被陕西省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多项工程被国家和有关省市评为优质工程。
其中,参建的芜湖长江大桥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榆靖高速公路N4标段获“长安杯”。
重庆北碚嘉陵江大桥获重庆“巴渝杯”等奖项目。
54年来,我们18次跨黄河,10次跨汉江,11次跨渭河,数次跨越长江、珠江水系。
(据不完全统计)在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工程施工中修造成各类桥梁400余座,其中特大桥梁200余座,总长度达7万多米。
为共和国的桥梁建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个世纪50年代建处之初,建成的天兰线两岔沟大桥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及钢构接头,属我国首创;60年代建成的北疆铁路昌吉河系杆拱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70年代建成的西延铁路狄家河大桥,是在我国第一次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高度箱型梁桥,获“全国科技大会奖”;80年代建成主跨192米的安康汉江斜腿刚构桥梁,位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一,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90年代,建成了全长2194.8米国家重点扶贫工程,“南水北调引大入秦工程——庄浪河渡槽,桥梁处自行设计100吨龙门吊,创亚洲高度之最,该成果获中国质量协会″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被铁道部评为“优质工程奖”,同时上了中国邮票;世纪之交参建的全长10.59公里的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2001年12月被中国建筑协会和中国建设部评为“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成功建造了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铁路桥涵、路基、车站等综合工程——青藏铁路开心岭1号特大桥、开心岭火车站。
目前正在施工的四川泸州泰安长江大桥、江西南昌生米大桥、浙江临海大桥、广东中山岐江河大桥、陕西西安汉中秦岭隧道多项施工技术、忠县长江大桥等项目施工工艺属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二、公司生产经营分析
1、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历史发展演化过程
1.1企业创始阶段(1952—1962)。
从1952年至1962年是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工程处)的创始阶段。
此时期由于机构调整和变更,已无统计资料可查。
1.2企业平稳发展阶段(1963—1992)。
据可查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63年至1992年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产值始终徘徊在120万元—3900万元。
这一阶段持续了40年。
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
1.3企业调整阶段(1993—1998)。
这一阶段企业产值基本保持在1亿元—2亿元之间,波动比较明显。
这一阶段正是企业进入市场阶段,国家经济先后进行调整的时期。
这一阶段持续了6年。
1.4企业跨越式发展阶段(1999—2005、目标2010年)。
从1999年起,公司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开始全面走市场经济模式,无论是发展速度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已经从单一的桥梁施工转向以桥梁施工为主、参与路基、隧道、市政等项目建设。
而且承揽了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高难度复杂桥梁,把桥梁施工水平整体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阶段完成产值从1999年的32190元,增加至2005年的102115元,可以说是成倍的增长。
公司2005年底成功进行了改制,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时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间
产
119.40 354.07 297.12 空缺434.58 113.3 290.0 1467 2055.4 1128 941.3
值
时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5
2、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财务指标不断好转,呈逐年上升趋势:
主营收入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3倍;
净资产由2000年的2342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万元;
利税总额由2000年的1249.2万元,提高到2005年的3289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由2000年的 0.03%,提高到2005年的8.48%;
资产负债率由2000年的92%,下降到2005年90.9%。
附:2000年—2005年财务状况表
3、人员结构:截止目前,全员在册人员2376人,其中管理人员908人,占职工总数的38.2%,工人1368人,占总数的61.8%;各类管理人员中,正高级技术职称2人,高级技术职称29
人,中级技术职称163名;生产工人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6人。
高级工503人,中级工376人,初级工20人;党员845名,占职工总数的35.56%。
4、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的地域的拓展
经营开发由2000年的承揽3.94亿元任务2省市区,发展到2005年的18.14亿元遍布8省市区。
2000年中标3.94亿元,分布在 2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陕西;
2001年中标0.263亿元,分布在1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广东;
2002年中标6.73亿元,分布在6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陕西、苏州和西宁;
2003年中标12.94亿元,分布在12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苏州、广东、陕西、西南;2004年中标7.8亿元,分布在7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陕西、华东;
2005年中标18.14亿元,分布在8个省市区,重点区域是重庆(占当年中标总额度的53%);
三、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的战略地位及SOWT判断分析
1.S——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优势:
领导班子优势——公司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结构合理,有朝气,使命感强,与企业感情深厚,群众基础好,专业优势明显,善于系统思考、战略视野宽,班子成员团结一致,作风好,深受公司员工的拥护,是公司凝聚力的核心。
品牌优势——是国内最早的专业化桥梁施工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多次创造共和国的第一,2获鲁班奖,并获全国质量最高奖,多次获省部级奖项。
申报国家专利1项,多项国家级工法。
并被评为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人力资源优势——全员在册人员2376人,其中管理人员908人,占职工总数的38.2%,工人1368人,占总数的61.8%;各类管理人员中,正高级技术职称2人,高级技术职称29人,中级技术职称163名;生产工人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6人。
高级工503人,中级工376人,初级工20人;党员845名,占职工总数的35.56%。
特别是近几年来,参与了南昌生米大桥、泸洲泰安长江大桥、浙江临海大桥、中山歧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等一批高难度的项目,锻炼了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工人员。
涌现了以全国劳模王海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员,这是企业最可贵的财富和资源。
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公司的科研工作。
公司每年都召开施工技术工作会议,加大了科技交流的力度,加大了对科技人员奖励的力度,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项目管理优势——近几年来,全面落实项目法施工和责任成本管理,摸索出了一整套较好的成本控制办法和制度,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内部资源的潜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
大力倡导和推行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战略。
实力优势——近几年来的高跨越式发展,使企业已经摆脱的困难的局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速度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基础优势。
2.W——公司所欠缺的资源劣势:
技术劣势——虽然近几年也在承揽了长江和一些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大桥,但真正代表桥梁施工技术新水平的跨江跨海大桥如东海大桥、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我们均没有参与,已经与上述参建这些桥梁的施工企业拉开了差距,这是我们最大的劣势之所在。
另外我们自主开发的专利产品和专有技术偏少,技术储备不足,与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等横向联合和沟通也有差距。
规模劣势——尽管这几年我们也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纵向比较,与国内先进桥梁施工企业相比,我们的规模还明显偏小,总体实力尚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