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
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

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
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
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
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成功举
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
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
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
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
生了积极影响。

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
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
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变化三:“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
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

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
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
能力。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
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
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所要承担的
国际责任,不是为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服务的。

中国是否承担了国际责任,也不能以
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利益来衡量。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

当代国际体系
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

“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
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

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
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
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
略依托。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这不仅表现在
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
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
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和谐
世界、互利共赢等理念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受到金融
危机冲击而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治国理念、体制和发展模式等受到更多推崇。

3.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


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

目前,美欧日经
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

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
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
显现。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
增多。

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
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
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

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

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
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
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如何消除外部
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
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

一方面,中国
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
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