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成瘾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成瘾的认识
摘要:药物成瘾是慢性复发性的疾病,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

阿片类是我国药物滥用者使用最多的成瘾物质,但其成瘾的机制有一些研究但是尚不完全清楚。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药物成瘾的机制、高复吸率、戒断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药物成瘾一定是困扰社会和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

药物成瘾(addiction):是滥用药物的后果,指习惯于摄入某种药物而产生的一种依赖状态,撤去药物后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状即戒断症状。

又称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其主要特点是强迫性药物使用、持续性渴求状态和对药物渴求控制力的减弱。

成瘾一旦形成,可持续终生,戒毒后的高复吸率提示成瘾是脑功能长期性改变的结果。

目前,市面上可能买到的可能致瘾的常用药主要有三类,包括部分含有可待因、罂粟壳、麻黄碱等致瘾成分的止咳类药物,如联邦止咳露(致瘾成分是可待因);麻醉类止疼药,如盐酸曲马多(致瘾成分是曲马多);安眠药类,比如安定片、氯硝安定片(致瘾成分是苯二氮卓)等。

这些常见的易成瘾药物大多是处方药,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长期使用成瘾性物质会导致个体产生去抑制性和控制困难的问题[1]。

受损的行为控制是药物成瘾最主要的特点[2],药物成瘾者很难控制自身行为。

他们存在抑制性缺陷[3]。

1.药物成瘾的现状
一般认为,实际吸毒人数是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的5倍以上,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登记在册的毒品成瘾人数已达200万,如果将实际毒品成痛人数按登记在册毒品成痛人数的5 借进行估算的话我国实际毒品成痛人数将达
到1000 万在我国,以毒品滥用严重程度进行毒品种类排队得出的毒品排序和国际上的排序略有不同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和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类以登记在册的成瘾者统计数据为依据在我国毒品成痛者中仍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成痛者占绝大多数构成比约为75%左右,构成了我国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问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了巨大威胁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海洛因开始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死灰复燃发展迅猛我国政府1990 年对外正式公布登记在册的海洛因成痛人数为7 万而2010 年对外公布登记在册的成痛人数为154.5 万在过去20 年时间吸毒人数猛增了20倍,以海洛因为主的阿片类毒品现已波及全国2148 个县市,涉毒县已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3以上,以华南和西南滥用最为严重,成瘾人群已扩大为所有职业和社会阶层[4]。

2.药物成瘾机理
Koob等[5]提出生物体可通过改变服用药物的欣快感调定点来降低或抵消药物作用(一种恶性循环,为满足用药后的欣快感使用药越来越频繁,用量也越来越大),认为药物成瘾性来自于奖励机制失调。

Robinson等[6]则认为药物刺激值和欣快作用的分离,使大脑参与奖励机制的系统对两者均变得敏感起来,从而引起病理性渴求,且不论有无撤药症状都会引起强迫性寻求药物的行为,即使欣快现象逐步减弱,病理性渴求却仍存在。

对自身行为能力的判断障碍促进了强迫性寻求药物的行为,这些认知障碍也与前额皮质激活区域减少有关,也存在着记忆机制与药物成瘾重叠。

耐药性导致增加用药剂量、减少用药间隔,撤药综合征迫使成瘾者再次使用药物以防止或减轻身体症状和焦虑不适。

耐药性和撤药综合征都强迫成瘾者去寻求药物和服药的行为。

在鸦片和可
卡因成瘾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与耐受性和依赖性有关的分子适应机制也适用于其他药物。

药物成瘾在中枢位于源自大脑腹侧脚盖区神经元的中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所有滥用药物都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这一系统。

中边缘回路包括了大脑腹侧脚盖区至边缘结构细胞体的神经纤维,如横核、杏仁核、海马回等,这一回路具有强化、记忆和与撤药综合征中渴望、情绪改变等有关条件反应;中皮质多巴胺回路包括来自于大脑腹侧脚盖区至额前叶皮质、额眶皮质、前扣带区神经纤维,参与了药物作用、药物渴求、强迫用药意识。

中边缘和中皮质多巴胺回路相互作用形成了所谓扩大的杏仁核,包括从横核至大脑腹侧脚盖区、额前叶皮质的γ-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纤维,及从额前叶皮质至横核、大脑腹侧脚盖区的谷氨酸能神经纤维等[7]。

成瘾性药物刺激大脑腹侧脚盖区至横核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引起欣快、行为过度,多巴胺介导的快感反过来又加强了成瘾药物兴奋性和再次使用的欲望[8]。

鸦片、大麻、乙醇、精神兴奋药、尼古丁等出现撤药综合征时,横核的多巴胺水平确实减少。

多巴胺受体与G-蛋白偶联主要分D1和D2型,D1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D2受体抑制腺苷环化酶,神经元突触前膜可摄取释放于突触间隙的多巴胺递质回到细胞内。

在不同成瘾性物质作用下,成瘾相关脑区中多种microRNA的表达水平发生特异性改变,因此对microRNA介导的信号网络调控进行探索为药物成瘾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目前microRNA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中的新焦点,但许多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对microRNA的研究可能为药物成瘾的
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9]。

3.药物成瘾的危害
3.1对社会的危害
3.1.1犯罪率上升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毒品消费和犯罪之间的密切联系[10]。

众所周知,毒品的价格一般在每克数百元以上,吸毒花费非常高昂。

因此,一旦染上毒瘾,需花费大量的钱去购买毒品,时间一长,购买毒品很快成了问题,大部分人手头的原有积蓄很快花光了,加之正常收人减少,他们除了常常向亲属、朋友等编出种种借口借钱外,不少人或迟或早会铤而走险,采取非法的途径获取毒资。

他们最常从事的犯罪活动是诈骗、盗窃、抢劫、卖淫等,有些则采取极端残忍的手段杀人劫财。

3.1.2损害国民经济,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已经注意到,吸毒会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毒品吞噬社会财富的能力是巨大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估计,在美国,同毒品有关的各种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大约达到800亿美元,到了90年代,美国政府统计,全美国每年因吸毒、酗酒造成的损失达1 500亿美元,用于治疗吸毒者、加强缉毒的费用达600亿美元。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毒品造成的损失和扫毒所需的巨额经费更是沉重的负担。

3.1.3败坏社会道德风尚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吸毒问题的泛滥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道德风尚的堕落引起的。

当时,有一部分著名的学者、教授、诗人鼓吹吸毒的妙处,他们写一些流行一时的书籍,描述如何吸毒,吸毒之后进入什么样的感觉状态。


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赞美吸毒的音乐和实际体验吸毒感觉的组织。

这便是美国影响深远的嬉皮士颓废派运动,这场运动使吸毒成为许多青年崇尚一时的事情。

于是,大量的吸毒者特别是青少年吸毒者在美国出现。

青少年药物滥用与生活无聊有明显的相关[11]。

当青少年没有得到文化认同和自我认同,没有文化导向、目标、动机、参与感和群体归属感,就很容易产生无聊。

一旦产生无聊厌倦感,青少年就会积极寻求可以提升自身存在感的行动。

但因为这种无聊感是从文化空虚中衍生出来的情感,他们寻求存在感的行为大多数会充满破坏和暴力,且容易聚集为小团体实施犯罪行为。

3.1.4人力资源上的损失
在吸毒引起的社会损失中,人员损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人员损失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显的人员损失,一类是不明显的人员损失。

据调查,2004年我国滥用毒品的人群中70. 4%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青少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重任,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但现在毒品的泛滥使许多青少年在毒品烟雾中沉沦、堕落,直接危害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成败、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试想那些嗜毒如命、病体孱弱、萎靡不振的吸毒者,又怎能挑得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担呢?
3.1.5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毒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毒品多种植在山林和低地丛林,可造成这部分地带树木毁坏、土壤流失,使不少稀有的植物物种消失,使动物种群的生存受到影响;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田被侵占,用于种植毒品,这必然影响粮食的产量,造成粮食的损失;第三,非法生产毒品所用的化学试剂大多有毒、易燃、易爆,而地下生产者又操作不规范,这不仅给生产者本人带
来中毒的危险,而且由于生产条件差还易产生火灾;第四,毒品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及毒品加工提炼后的有毒化学废料排入河流,可造成河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水中生物,而且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3.2对家庭的危害
3.2.1耗费大量钱财
吸毒者一旦吸毒成瘾,毒瘾便会越来越大,吸食剂量会越来越高。

按每人每天吸食0.1g海洛因,每克海洛因500元计算,105万登记在册的吸毒者每年需耗资182亿元人民币,更何况实际吸毒人数远远不止这个数,据专家估计我国的实际吸毒人数最低也达400 万。

每月1500〜15000元的吸毒费用,普通人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更何况相当多的吸毒者根本没有职业,有的连最基本的收入都没有。

吸毒的高额支出,也使一些原本富裕的家庭维持不了多久就债台高筑,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要靠变卖家产换取毒品,致使家徒四壁。

3.2.2导致家庭破裂
家庭的幸福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营造、共同维护。

夫妻当中如果有一方吸毒,就会逐渐失去家庭义务或责任观念,做丈夫的不能尽丈夫职责,做妻子的不能尽妻子义务,夫妻反目,最终导致家庭解体。

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易发生药物成瘾[12],吸毒人群的离婚率高得惊人。

维系一个正常婚姻需要经济来源及夫妻间彼此的关心、体贴和责任感,这些因素任何一方面欠缺都可能造成婚姻危机。

吸毒成瘾后,吸毒者变得十分自私且不诚实、烦躁易怒、淡漠厌世。

他们淡漠了对配偶的关心体贴、淡漠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子女的教育,他们中不少人虽然一次次地戒毒,但终不能成功,令配偶和家人感到绝望。

3.2.3贻害后代
吸毒者的后代,绝大多数生活在支离破碎的家庭,生长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缺少家庭关爱,有的经常受到残酷的虐待。

生活在吸毒者家庭中的孩子常常伴有不健康的心理。

有的甚至是近乎疯狂的变态心理和精神病态,行为也往往具有攻击性和反抗性。

这样的孩子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滥用毒品会严重危害妊娠妇女、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其程度与滥用毒品的种类,使用频度、剂量以及通过胎盘的传递程度和对胎儿的作用有关,使很多吸毒的妊娠女性放弃继续妊娠[13]。

3.3对个人的危害
药物成瘾者存在着抑制性和工作记忆缺陷[14],长期使用成瘾性物质会导致个体产生神经功能变化(大脑前腹侧和右前额皮质的活动减少)并导致去抑制性和控制困难的基本状态,以冲动性、夸张性和极端行为表现出来,同时工作记忆也受到损伤[15]。

即使处在戒断期的药物成瘾者仍然呈现出认知功能的损伤状态,工作记忆、注意偏差和抑制性差[16]。

4.药物成瘾的治疗
4.1药物疗法
阿片类药物成天阴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治疗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针对生理依赖的脱毒治疗,目的是停止药物的滥用,治疗或戒断症状;第二阶段为脱瘾治疗,治疗依赖者的心理依赖,防止复吸。

4.1.1脱毒治疗其药物包括阿片类(美沙酮、丁丙诺啡)和非阿片类(可乐定和洛非西定)。

美沙酮是一种最常用的阿片类激动剂类麻醉药物,起效果与吗啡类似,但药效维持时间长切具有依赖性。

美沙酮能够阻止应用外源性阿片所产生的欣快感。

丁丙诺啡是一种阿片受体部分机动激或拮抗剂,临床应用剂
型为注射液和舌下含片,它能明显缓解动物的吗啡样戒断症状。

可乐定是α2肾上腺素受体,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对海洛因依赖的躯体戒断症状疗效较好,低血压等副作用出现明显,停药后易出现迟发型戒断症状等[17]。

4.1.2脱瘾治疗脱瘾治疗的药物包括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曲酮等)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

纳曲酮是阿片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多用于生理脱毒后的维持治疗。

纳曲酮能减轻或消除海洛因正性强化作用,拮抗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欣快感[18],对预防复吸有疗效。

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是阿片类受体的激动剂,但对药物心理依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国内研究表明,纳曲酮治疗对那屿有强烈成毒动机。

以及有良好家庭和社会心理支持的患者预防复吸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大多数患者对纳曲酮治疗的依从性差,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不能满意,只产生短期缓解药物成瘾的方法,治疗方法应促进终身的影响[19]。

4.2手术治疗
4.2.1损毁术精神外科学中,损毁脑的特定区域可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

这种治疗方法基于精神障碍是闹特定区域的功能障碍的结果这一假说[20]。

用于治疗药物依赖的损毁术靶点有:扣带回、伏隔核、下丘脑、无名质等。

4.2.1.1扣带回切开术近30多年来,把扣带回作为药物成瘾立体定向手术靶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成瘾的病例中,该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扣带回制造损毁灶阻断用药的强迫思维[21]。

1998年,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人脑研究所用立体定向行双侧扣带回冷冻损毁术治疗药物成瘾。

有348人接受了手术,结果显示45%的病人手术后完全戒掉毒品;17%在两月内吸过一两次而后两年完
全戒掉毒品;13%的病人失访。

国内多家机构也分别对扣带回不同部位进行损毁治疗药物成瘾,大多联合伏隔核损毁,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因此对于药物成瘾性脑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扣带回可认为是个确切的靶点。

4.2.1.2伏隔核损毁术损毁伏隔核能阻断中央皮支边缘多巴胺环路,能预防成瘾者脱毒后对毒品的渴求,以次来降低复发率。

2003年,Gao等对28例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损毁伏隔核手术,患者成瘾至少三年。

15个月内7例完全缓解;10例6个月内复发,但戒断症状有所缓解;2例戒断症状无缓解;7例没纳入分析,2例失访。

根据随后的有关报道,平均有效率约为70%,复吸率约30%。

动物实验发现[22],伏隔核壳部损毁好于核部损毁。

动物实验和解剖学研究均表明,伏隔核的壳部与药物的心理依赖密切相关[23]。

4.2.2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ian stimulation,DBS)DBS是临床用来治疗震颤的一种方法。

是在脑的特定部位埋置微电极,脑外刺激其控制,调整刺激的电压、频率等参数,达到改善相应疾病的一种方法。

DBS具有微损伤、可调节、可逆性的特点。

徐纪文等在射频损毁手术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参照国外DBS 戒断阿片药物精神依赖手术。

患者术后停止吸毒,随访3个月无复吸。

药物依赖诊断量表评估阴性。

术后3个月心理量表评估,未发现有记忆、智力、人格等方面问题。

DBS不需要破换神经核团,与传统的损毁术相比具有可逆性、治疗的可调节性和微创等突出优点。

一旦患者痊愈可拔除电极,因此该手术是理想和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药物成瘾是由于滥用药物与大脑奖赏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强迫性用药,即明显的失去控制地主动寻药和服药行为。

药物成瘾可分为生理性成瘾和心理性成瘾,复吸在药物成瘾中居于重要地位,阐明复吸的机制是研究药物成瘾的关键。

药物成瘾对于社会、家庭、及个人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不能预防复吸。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核损毁术造成不可逆、不可调节的损伤,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而DBS疗法具有可逆性、治疗的可调节性和微创等突出优点,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1] Finn PR.Cognitive ability and risk for alcoholism: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and intelligence moderate personality risk for alcohol problems[J].J Abnormal Psychol,2004,113(4):569-581.
[2] Fillmore MT.Drug abuse as a problem of impaired control:current approaches and findings[J].Behav Cognit Neurosci Rev,2003,2(3):179-197.
[3] Gmber SA,Silveri MM,Yurgehn—Todd DA.Neuropsye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opiate use[J].Neuropsychol Rev,2007,17(3):299—315.[4] 吴宁,李锦. 药物成瘾的生物学本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2013,19(1):1-6.
[5] Koob GF, Le Moal M. Drug addiction, dysregulation of reward, and allostasis [J].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01, 24:97-129.
[6] Robinson TE, Berride KC. Addiction[J]. Annu Rev Psychol, 2003, 54:25-53.
[7] Shalev U, Grimm JW, Shaham Y. Neurobiology of relapse to heroin and cocaine seeking: a review[J]. Pharmacol Rev, 2002, 54: 1-42.
[8] 施安国. 药物成瘾性. 药学专论[J]. 2005,14(7):13-15.
[9] 金雪峰,吴宁,李锦. 微小RNA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国际药学研
究杂[J]. 2013, 40(5): 519-524.
[10] K. Sujatha, T. Arundathi, S. Rubina, B.V. Ramana,.DRUG DELIVERY METHODS RANKING ADDICTION POTENTIAL. Sujatha et al., IJPSR, 2013,4(4):1278-1293.
[11] 潘旋,季智明. 无聊症候群与青少年犯罪. 法制与社会[J]. 2013, 6(下): 293-294
[12] Mohammad Reza Iravania, Karam Allah Javanmardb*, Shahram Basityc, Faezeh Taghipourd and Hajar Jannesarie. A social work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ge, gender and residential status on drug addiction . 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 [J]. 2013, (3): 479–484
[13] M. Zermiani1, M. Gomma2, E. Simeoni3 and G. Serpelloni4. Evaluation of care services provided to female patients by Drug Addiction Department: a national explorative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Medical Sciencesvol. [J].2013, 2(1): 11-23 [14] Scott RC,Season CJ,Pauline CJ.Disinhibited characteristics and binge drinking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 drinkers[J].Addict Behav,2010,35(3):242-251.
[15] Finn PR.Cognitive ability and risk for alcoholism: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and intelligence moderate personality risk for alcohol problems[J].J Abnormal Psychol,2004,113(4):569-581.
[16] 曾红,武晓艳. 药物成瘾者工作记忆在焦虑对抑制性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中山大学学报.2013,3(2):305-310
[17] 李培凯,张存敏,李建华,等. 中国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回顾[J].中国药物
依赖性杂志,2007,16(3):162—167.
[18] RounsaviUe BJ.Can psychotherapy rescue naltrexone treat—ment of opioid addiction?[J].NIDA Res Monogr,1995,150:37—52.
[19] Kenneth Silverman,a AnthonyDeFulio,a and Sigurdur O. Sigurdsson. Maintenance of reinforcement to address the chronic nature of drug addiction.Prev Med. 2012; 55(Suppl): S46–S53.
[20] Christmas D.Matthews K,Eljamel MS. Neurosurgery for
mental disorder[J].Br J Psychiatry 2004,185:173—174.
[21] Medvedev SV,Anichkov AD,Polyakov YI.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bilateral stereotactic cin—gulotomy against strong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in drug addicts[J].Human Physiology.2003,29:492—497.[22] 王庆丰,高国栋.伏隔核的外壳部和核心部毁损对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9):773—775.
[23] Alderson HI,,Parkinson JA,Robbins TW,et a1.The effects of excitotoxic lesions of the nucleus accumbens core or shell regions on intravenous heroin self-administration in rate[J]. Psychopharmacology,2001,153(4):455-4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