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疆域拓展B.经济重心南移
C.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D.政府的支持与管理
2.二战后西方历史研究中开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选民登记、税单、病历记录、藏书目录等“史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视角也从传统“政治史”转向社会生活、家庭结构、经济生活等方面。
历史研究的上述变化
A.取代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B.保证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C.体现不同学科间融合趋势D.根源于新发现的“史料”
3.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宗法与血缘
4.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向资本集团化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大的公司集团。
如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荣宗敬、荣德生的荣氏企业等在民初都已发展为规模庞大的公司集团。
这些集团的成立
A.表明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根本改善
B.有效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C.得益于当时政府政策的扶持与保护
D.是应对军阀混战的自保举措
5.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
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完善
C.科学技术的进步D.儒家思想的发展
6.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
日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7.湖北睡虎山地出土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
这反映了
A.秦秉承汝家的民本思想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
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D.帝秦始皇希望成为人王圣主
8.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9.能反映下图所示社会特征的历史文献是
A.《吉尔伽美什》
B.《汉穆拉比法典》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10.1864 年,在总理衙门的资助下国际法的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清政府试图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的观点,并在世界各国设立驻外使馆等。
这反映了()
A.清政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清政府主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C.列强对清政府采取和平外交政策D.官僚集体改变排外观念
11.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脚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
麒麟崇拜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
这主要是由于麒麟
A.在民间传说中是祥瑞和幸福的象征B.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C.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了新的类型D.所具品质符合传统礼教和儒家风度
1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晚清中国的危机与应对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原来“一直处在思想话语边缘”的诸子学进入了士人关注的视野。
例如:
材料二办洋务是在西风吹拂之下经世的新阶段、再发展。
中国历史上儒法之间的王道和霸道之争,其实质就是政治正当性究竟应该以民生为基础还是以国富为基础的争论。
李鸿章幕下的马建忠说得很明确:“治国以富强为本,而求强以致富为先。
”国家富强成为中心,民生降到了第二位。
在日益严峻的国势衰落面前,儒家的经世精神与法家的富国强兵论产生了奇妙的合流。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等
(1)阅读材料一,分析晚清兵家、农家和墨家被重新发现和诠释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中“儒家的经世精神与法家的富国强兵论”是如何“合流”的。
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脸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贡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
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
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
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
——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繁荣的共同原因是由于古代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丝路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中国疆域的大小与丝路的繁荣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宋朝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但丝绸之路从汉代就开始了,故B项错误;商贸全球化初露端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丝绸之路从汉代就开始并不断繁荣无关,故排除C项。
2、C
【解析】
二战后史学发展如计量史学,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非传统意义的“史料”进行研究,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体现不同的学科(计算机、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等)与历史学科的融合,C正确;A中“取代”表述绝对,排除;历史研究虽然借助计算机技术,但是研究者对材料的处理选取,结论的得出仍然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排除B;这种历史研究改变的根源还是在于新技术手段的发展,这些“史料”也并非是新出现的,排除D。
3、B
【解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
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国王和大封建主的层层分封,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形成。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封主和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
这一时期,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封建庄园盛行,农奴与领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非常明显。
因此,维系中世纪欧洲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土地和契约。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4、C
【解析】
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公司集团能够建立与民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C项正确;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并未根本改善,这主要是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现象与军阀割据混战无关,D项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据材料“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文人画追求意境,突出自身修养、才情、性致,这是受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D正确;风俗画是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A错误;
B、C与材料无关。
6、B
【解析】
材料“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属于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不属于历史观点,故AD错误;“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也不属于历史结论,故C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秦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消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可知材料反映了秦通过秦律教化民众,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断出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A错误;材料不能推断出儒学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推行法家思想,秦朝二世而亡,B错误;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断出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D错误。
8、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即可说明辛亥革命以后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故D正确。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详解】
9、C
【解析】
材料反应的是印度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史诗,反映了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
选项C正确;选项A是苏美尔文明的著作,排除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典,选项B排除;《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史诗,选项D排除。
【点睛】
基础题,准确记忆古代文明代表著作即可。
10、B
【解析】
材料“译本《万国公法》得以发行”“用外国的法律来反击列强”以及“设立驻外使馆”体现出晚清时期不同形式与国际外交接轨,说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体系的努力,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排除A;材料也没有说明清政府采取和平的外交方针,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是主动融入国际体系,不是排外观念,排除D。
故选B。
11、D
【解析】
本题以中国的麒麟崇拜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中“性温善”“设武备而不用”“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等可知,麒麟的这种品质符合古代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无关,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与类型,C项错误。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
故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背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打开中国国门,面对西方的军事威胁,兵家受到重视,且兵书的内容涵盖中外。
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列强的洋纱、洋布等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丝、茶等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改善中外贸易平衡,农学因此受到士人关注。
由于中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西方的科技、政治、思想等随之传播,对国人形成巨大冲击,墨家学说成为理解和应对新知的思想资源。
(2)示例:洋务派力图解决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现实困境。
为了巩固统治,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同时又面临朝廷内部的改革阻力。
他们因此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体现了儒家传统的经世精神。
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成了新式海军,并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但民用企业的创办并非为了传统儒家关注的民生,而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和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在追求富国强兵这一点上和历史上的法家相同。
总之,洋务派采取了比较务实、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以应对现实危机,实现了儒家和法家在近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结合。
【解析】
(1)背景:关于晚清兵家、农家和墨家被重新发现和诠释的时代背景可从三家学派的具体主张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合流:可从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特征、洋务运动的背景、指导思想、兴办的企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4、(1)特点: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2)评价: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有利于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未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
【解析】
(1)特点:根据“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可知张居正久任法的特点主要有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
(2)根据“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等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张居正的久任法进行评价。
该法一方面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而且没有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