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统治最新版最新版共19页
清朝历史.pptx
康熙帝即位及盛世治理
01
1662年,康熙帝即位,这一事件标志着清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02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英明的政策,推 动了清朝的快速发展。
03
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同时,他 还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他的治理下,清朝迎来了一个 盛世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
02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标志着女真族正式脱
离明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之路。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强化了军事力量,为后金的稳固和扩
03
张奠定了基础。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这一事件 标志着清朝的正式建立。
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的遗志,继续推动清朝的发 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民族融合与边疆治理
民族政策
清朝政府实行了多种民族政策,如满蒙联姻 、改土归流等,加强了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 民族的联系。
边疆开发
清朝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通过设立行政机构 、驻军屯垦等措施,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
民族融合
在清朝的长期统治下,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 化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民族融合局面。
民族矛盾与列强侵略
清朝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加之列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和主权,使 国家陷入深重危机。
革命力量崛起与推动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长期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发动多次武装 起义,最终成功推翻清朝。
民国时期对清朝历史遗产处理
政治制度变革
民国时期废除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制度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ppt课件
影响: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 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 (1)人口增长使得资源危机(人地矛盾突出)日益显露。 (2)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社会乱象逐渐萌生。 (3)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清朝皇帝的一天
时间 04:00 05:00 07:00 09:00 11:00
事项 起床 早课 御门听政 批阅奏章 经筵日讲
时间 13:00 15:00 16:00 17:00 20:00
事项 会见臣工 批阅奏章 会见臣工 鉴赏文物
就寝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 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 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1个盟旗——内蒙改古土归流 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
二、疆域的奠定 思考:清朝边疆治理有什么意义?
西北达巴勒 喀什池
西 跨 葱 岭
北接西伯利亚
我国辽阔的版 图在清朝前期 最终奠定
南到南海诸岛
东北至外 兴安岭和 库页岛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如1)果奠没定有了康 现乾 盛代世中期国
2.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表现一:奏折制度(特点、作用) 表现二:中枢机构的变化: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特点、影响) 表现三:控制思想文化:文字狱(目的、影响)
◎清朝疆域图(18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 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 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天理教起义
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省心备考】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上)
向衰落。
统一多民族 (2)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重农抑商政策和闭
国家进步巩 关自守政策严重阳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固,封建制 潮流。
度逐渐衰落 (3)文化上,经济发展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末清
3.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表现: 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四口通商仅留广州,广州只能十三行。 ②严厉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5.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思想等方面 大大落后于西方。
西
隋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认识:
巩固 中外朝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①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建制度渐趋衰落。
四、基础知识
一、盛世之政──君主专制加强
(三)大兴文字狱
1、含义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 脉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四、基础知识
三、盛世之危──统治危机初显
材料2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
(一)内忧:社会矛盾激化
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
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实用主义】教学课件(部编版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意义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因:统治者重视,推行垦荒政策
人口增长
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
影响: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
1.手工业的发展
(1)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特点)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工场生产
清朝纺织工场
如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数量多
清朝手工工场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牙,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1.原因
材料二: 顺治十三年以前钦州“土寇跳梁,人民徙亡,田地十荒八九,钱粮稀少”。直到顺治十六年才“始有开垦”。—道光《钦州志》卷3《经政志·田赋》
清代 《皇帝亲耕图》
(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材料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
手工工场发展
手工业:
商业:
各级商业市场繁荣、大城市繁荣;商帮发展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1.清朝前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大力推广的高产作物是( )A.玉米、甘薯 B.小麦、马铃薯C.水稻、马铃薯 D.花生、玉米2.“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反映了清朝哪一行业的盛况( )A.纺织业 B.矿冶业 C.陶瓷业 D.制茶业3.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B.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
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中国历史全一册
顺治
康熙
册封“达赖喇嘛” 册封“班禅
额尔德尼”
册封制度
雍正(1727) 设驻藏大臣
设立机构
乾隆(1751) ”金瓶掣签“制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颁布法规
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4、管理东北边界 (1)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 尼布楚修筑城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 置若罔闻,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管理少数民族机构 ——理藩院 管理少数民族政策 ——因地制宜
(1)东南
166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清朝统一台湾 1684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西
伯
利
庙屯 页
黑
黑中俄《尼布楚条约》岛 规定的待议地区
《广舆胜览图·俄罗斯人》
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3)西北、北方
①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②平定维吾尔族 大、小和卓 叛乱 ③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 ④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2)东北
① 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 ②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
(4)西南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 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 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二、加强君主专制
壹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 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 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帝 雍正帝
4:00 7:00-12:00 12:00-15:00 15:00-23: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处理政务 听学者讲解经史 晚膳,处理政务
万机综揽,巨细躬亲。
第13课 清前期的兴盛与危机
壹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 课件
(二)外部危机 1、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乾隆回礼及对这些礼品的态度:
• 回礼: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 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 等计92项479件
• 英国的呢子除了做帽子外别无用处。 • 这两架望远镜与别的望远镜没有本质
区别。 • 天文地理大表,是用来测算节气的,
3、设置将军,军政合一
伊
犁
东北地区分为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
将 军
军的辖区,新疆地区为伊犁将军的辖区,外附
明
瑞
蒙古则为乌苏雅里台将军辖区(五将军)
4、蒙古建立盟旗制
盟旗会盟制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设盟、旗 两级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
5、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目的:杜绝太监干预朝政 官级:正二品
内务府是清朝特创的中央行政机构,内务府长官 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简称为内务府大臣或总管大臣, 掌管府内一切事务,由满清大臣或王公担任。
荣禄(1836-1903)
大兴文字狱
历 史 纵 横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从压制汉人的民族意
识发展到对诗文字句望文生义, 吹毛求疵,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确立驻藏大臣在西藏政教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乾隆
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 清朝疆土达到极盛,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第 三 章
盛世危机
盛世危机
封建王朝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
三
位
皇
帝
以
勤
政
著
称
康熙
在位1662年~1722年
清朝政治制度
清朝政治制度清朝政治制度大全清朝政治制度及机构设置清初期,承袭未入关前的旧规,以满洲特有的旗制为其本部骨干,基本上按明代制度统治汉人。
直到雍正、乾隆两朝,才逐步调整,得以比较稳定下来。
中央机构设置如下:一、内阁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清王朝参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
大学士改加殿、阁头衔,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体仁阁,成为三殿三阁)。
大学士的品级改为正五品,这也是参照明制,怕大学士权力过重,而特降低其品秩,借以抑制。
这时的内阁,虽具有掌握最高政权的中枢机关的雏形,但因大学士降低了品秩,又减少了办事人员,所以其权任反较顺治初年之内三院为轻了。
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到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满、汉俱定为正一品。
至此,大学士成为清王朝最高的官员,犹如历朝的丞相。
《清史稿·大学士年表序》说:清大学士满、汉两途,勋高位极,乃以相授……其品列皆首文班。
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说明清代大学士的地位是极为尊崇的。
协办大学士,犹如宋之参知政事,为大学士之副职。
初期未有定额设置,遇有大学士在内廷行走或奉差在外,才另选人员协办阁务。
早在雍正元年至五年间(公元1723—1727)有署大学士,六年(公元1728年)又有额外大学士。
十年至十三年(公元1732—1735年)再设协理大学士。
到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才有协办大学士,以后并改为常设。
其品级比大学士稍低,从一品。
内阁学士的品级为从二品,均兼侍郎衔(乾隆五十八年以后去兼衔)。
其职掌是:满学士掌奏本章,汉学士掌批“题本”(内外官员汇报皇帝之文书)。
若依其应有权任,并不仅于此。
如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谕:“学士乃参赞政事之官,如有所见,应行启奏。
近来并无与议者,若惟送本接本,用一笔帖式足矣,何必设立学士?此后各有所见,俱令敷陈。
清朝的课件ppt
03
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终以清朝战败告终,签订《马关
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与朝鲜的外交关系
清朝与朝鲜保持宗藩关系,对朝 鲜进行册封和干涉内政。
与越南的外交关系
清朝与越南保持宗藩关系,对越南 进行册封和干涉内政。
与蒙古的外交关系
清朝与蒙古保持盟旗制度,通过册 封和会盟等方式加强与蒙古的联系 。
需求。
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在清朝也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纺织、制瓷、冶炼、造纸等 传统手工业部门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都有
所提高。
农业政策
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清朝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减轻农 民负担、兴修水利、鼓励垦荒等 ,为农业生产的繁荣提供了有力
保障。
商业与贸易的繁荣
商业繁荣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清朝的商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 步,城市和乡村市场网络逐渐形成,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 大。
贸易繁荣
清朝的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 泛的贸易往来,尤其是与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地的贸 易往来尤为频繁。
商业政策
为了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商业 政策,如减轻商税、开放海禁、设立商行等,为商业和贸 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渗透
西方传教士等势力通过办医院、学校等方式,对清朝进行文化渗透,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清朝灭亡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
政治改革
中华民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如颁布宪法、实行内阁 制等,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023-2024学年七下历史同步优质教学课件
民的重要生产活动 。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封建社
会明清的经济)
4.影响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
“湖广熟,天下足”(清朝)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 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课堂小结
清 朝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前
期
社
会
手工业和商
经
业的发展
济
的
发
展
人口的增长
措施:
推行垦荒政策 兴修水利,治理河道 改进种植技术
耕地面积扩大
表现: 粮食产量提高,高产作物推广
人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口
的
意义: 社会稳定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增
长
手工业: 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商业:
工商业城镇兴起 城市商业繁荣 形成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A 6.读下图,古代货币的发展变化( )
A.见延了古代商业的繁荣 C.呈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B.佐证了抑商政重的合理 D.表明了古代贸易额减少
一起向未来
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 蔗产地以华中、华南为主,江南、四川
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 与台湾等地的制糖业非常发达。蚕桑业
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 以江苏浙江的苏州、湖州、嘉兴、杭州
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和广东的广州最为发达,已成为当地农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1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9张PPT
材料二: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
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第三十第八三页十,八编页辑于,星编期辑五于:星二期十六三点:十四十八四点分四。十二分。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口的增长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提示: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社会压力,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十第九三页,十编九辑页于星,期编五辑:二于十星三期点 四六十:四十分。八点 四十二分。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第页二,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五期:六二:十十三八点点四十四四十分二。分。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 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 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
第三页第,三编页辑,于编星期辑五于:星二期十六三:点十四八十点四分四。十二分。
阅读“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2.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 清初农业发展表现在哪? 4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意义/作用?
第四第页四,页编,辑编于辑星于期星五期:六二:十十三八点点四十四四十分二。分。
一、兴盛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
清朝政治制度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0
黄带子和红带子
• “宗室”: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所生的直系,腰系 黄带子。
• “觉罗”: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旁支,腰系红带 子。
• 宗室、觉罗多居要职,世代有国家发给的养赡的银两, 遇到婚丧嫁娶还有皇帝额外赐给恩赏银两,有罪能减 轻处理,杀人也不会被判死罪。
辖区。 • C、改土归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云贵、两
广、四川,废除西南地区原有的土司制度,改 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进行管理。
PPT学习交流
20
D、盟旗制度:
• 在内外蒙古地区,设置盟、旗进行管理。旗设总管 或扎萨克,属国家行政官员,由国家委派,管理一 旗事务,旗上设盟,盟长由理藩院任命本盟王公贵 族担任,他们不能直接对本盟事务发号施令,但要 监视本盟的军政事务,全国的蒙古族共划分为19盟 136旗 外蒙(漠北):4盟26旗 内蒙(漠南):6盟49旗 青海准噶尔:(漠西)9盟61旗
曾国藩:湖南团练,改非正式的团练为练勇,定出一 定的营哨之制,优给饷银,称为勇营。
• 陆军: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编练的新军。
PPT学习交流
24
6、法律
• 入关前,军政命令。 • 1647年,颁布了大清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大清
律》,实际上就是《明律》的翻版。 例:大诰 • 雍正五年(1727年)正式公布修订的《大清律》, • 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较完整的《大清律例》:
• 它分散了皇帝的权力,不适应满族入主中原建立全 国统治对广大汉族地区统治权力集中的需要。
PPT学习交流
2
• 多尔衮摄政时期:罢免了诸王兼理六部事务的权力。 后来又规定诸王及大臣不准干预各衙门政务,指摘 内外汉官,……不论其言之是非,即行治罪。
【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
课堂小结
《
一、历史长河中的辉煌盛世
清
朝
前
中
期
的
鼎
二、全球变局中的落日余晖
盛
与
危
机
》
三、辉煌与沉沦的历史启示
制度变革强皇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达到完备
统一多民族国家
保土拓边定版图
的稳固,现代中 国版图的奠定
君主专制VS民主政治
禁锢思想VS启蒙运动 自然经济VS工业革命
内阁
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
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军机处》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叙述军机处设立的过程,说明军机处的功能。
探究一:制度变革强皇权
材料三:皇帝以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剧军政事务达到了前所未有之境界。
——马嘎尔尼 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就康乾盛世的评价,拟定一个 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推荐资料: 1. 巴塞罗《我看乾隆盛世》 2.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3. 徐伟新、刘德福《落日的辉煌》 4. B站:毛立平“历史上中英初次会面”
彷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 攀登她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
眺望她汹涌波涛的江河, 她的都市与平原,
和各种大炮等 秒表、八音盒、毛纺织品、钢铁制品
她的高山岩石和森林。 越过北方边界,探研鞑靼旷野, 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的地方。
“王室成员”、“著名人士”的画像等
——马嘎尔尼.1786.
情境二:访华途中马嘎尔尼使团在中国的见闻
问题5:你认为马嘎尔尼访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pt课件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 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一条鞭法 (明朝后 期 )
摊丁入亩 (清朝)
4
=
①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康熙年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 战败投降。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皇 帝
官 员
2.军机处①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坤宁宫养心殿乾清宫军机翅保和殿太和殿
养心殿|50米军机处内在门
军机处
南书房
岗 房
界 心 殿
三希堂
太和门
河
军机处的运作流程政事上报 → 皇帝阅览(需要征询意见,则召见军机大臣) → 皇帝决断口授,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 皇帝审批 → 谕旨 (1.明发(非机密)经过内阁、各部院2.廷寄(机密)直达地方)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 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清)汪士铎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清朝人口剧 增的原因有哪些?现象:人口剧增。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 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 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 入亩,取消人头税)。
族
西 路
…
拉
U 青
湾
素
到
江
东
浙徽
南
湖力
北
依州族
贵
族
鼻
四
路
萨
拉
喇萨
角
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19张PPT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4)治理西藏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 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 辖权。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清朝形势图(1820年)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1。.内部危机:
年份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乾隆六年 (1741年)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1.4亿
◎军机处内部 北京故宫平面图(局部)◎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君主专制的发展 (3)大兴文字狱
①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 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二、疆域的奠定
1.经略边疆 (1)治理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 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 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 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外部危机:
◎广州十三行(清)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 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 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 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 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 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朝的疆域
外蒙古是清代后期对漠北蒙古喀尔喀四部的称呼,由外札萨克蒙古一词衍生而来,包括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
其地大致相当于今蒙古国除苏赫巴托尔省、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库苏古尔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土谢图汗、车臣汗二部由库伦办事大臣管辖,赛音诺颜、札萨克图汗二部由乌里雅苏台将军(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外蒙古不仅指的是蒙古国,还包括现俄罗斯和中国管辖的部分地区,总面积达1,664,116平方公里清朝全盛时有外蒙古和外兴安岭等最大疆域面积为1380多万平方公里,还包括钓鱼岛,现在日版的琉球群岛,二战前琉球群岛是大清的藩属国,用的是大清的旗号和货币。
而现在中国是约960万平方公里。
从前外蒙古,外东北,整个帕米尔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唐努乌梁海,缅甸北部,琉球群岛都是中国的。
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极盛时期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清朝疆域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18世纪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贡国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
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许多周边国家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在盛清之时的藩属有:东边的李氏朝鲜、琉球,中南半岛有安南、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等藩属国。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1)平定__噶__尔__丹___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 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 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2)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 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 (3)巩固统一措施 ①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__盟__、__旗___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 王公为盟长、旗长。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知识点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1.时间: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__由__盛__转__衰____的迹象。 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阶级矛盾尖锐 ①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 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②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 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2)民族危机显现 ①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__东__南__沿__海____频繁活动,要 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应对措施: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 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 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 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③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
5.中央机构:清朝专设__理__藩__院___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6.影响:对边疆地区采取__因__地__制___宜___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 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7.清朝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 接__西__伯__利__亚____,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 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 雅山脉。
清朝前期基本史料
清朝前期基本史料第一节编年体、纪传体史料清史资料之多,超过以前任何朝代,既有巨量汉文书籍、档案、契据、谱牒,又有满文、藏文、蒙文、彝文、傣文等民族文字材料,还有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葡萄牙文、日文等外文资料,以及众多的宫殿园林城镇和文物,确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穷毕生之力,亦难读其什之一二。
因此需要在了解史料大概情况的同时,着重阅读一些重要文献,现先从编年体、纪传体史料谈起。
①这类史料,有《满文老档》、清代历朝起居注、《清实录》、《东华录》、《清史稿》、《永历实录》、《先王实录》、《皇清通志纲要》、《永宪录》等书。
按其关系全局的史料价值而言,当以《满文老档》、起居注、《清实录》最为有用。
《满文老档》《满文老档》为入关前用满文写成的官撰编年体史书。
现存原件四十册,多系用无圈点满文(亦称老满文)撰写,乾隆年间用有圈点满文(也称新满文)转写、重抄六部,各一百八十册,分藏北京内阁大库和盛京崇谟阁,现原档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转写重抄本分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
《满文老档》已有残缺,现存之档,基本上按年月日记事,起于1607 年,止于1636 年。
《满文老档》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载述翔实,是研究入关前清朝开国史的主要文献。
为何曾系明帝臣仆之建州支部女真头人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后,能在三十多年里统一女真各部,进据辽沈,屡败明军,成为强大的金国英明汗?后金生产力水平如何?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什么?有无变化?阶级结构怎样?军政制度的具体内容,发生过多少重大事件,有哪些杰出人物,阶级斗争的方式、规模和影响,等等,只有依据《满文老档》,结合有关文献,才能阐述清楚。
例如,天命四年(1619)十二月、五年(1620)四月努尔哈赤先后两次致书喀尔喀部蒙古贝勒时,讲述了后金生产力状况:“尔蒙古国以饲养牲畜食肉著皮维生,我国乃耕田食谷而生也。
”①“皇天赋与我地,盛产财物,①本节参考了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