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八上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上)建设中学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命题任伟审题黄亚芳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 ),全体都zhèn()sŏng( )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古诗文默写。
(6分)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 ,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之美的名句是:,
(4)我们可用杜甫《春望》中“,”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名著阅读。
(5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1),小说的主人公(2)是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3)
的精神、 (4) 意志和 (5) 的高贵品质。
4、综合性学习。
(5分)
(1)下图是“国家节水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此标志。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请说说该标志的寓意。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一)母爱的颜色(10分)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
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
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
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
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
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
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
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
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
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
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
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④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
一进门,我才惊
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
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
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被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都涂成了红色。
⑤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
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
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
“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
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
”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⑥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
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
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
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
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5.第②段中第一句话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此句刻画了“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妈妈是绿色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2分)
7.第⑥段中说“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们”为什么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2分)
8.品读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母爱的颜色”中“颜色”的理解。
(3分)
(二) 杂志风波(12分)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订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
”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邮箱里是不是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
“没有。
”
郝奶奶仍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巍巍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
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
”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送走郝奶奶,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
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挪下楼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
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儿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
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
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
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
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翻过了,没有。
”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
从邮局出来,我的心情很坏,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9.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2分)
起因: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经过:
结果:
10.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
..,顿时蔫.了。
..的气球
11.下面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4分)
(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12.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
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字)(2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钟山①即事②(4分)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13.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
14.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爱莲说(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④亭亭净植.()
16.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三)扁鹊投石[注(6分)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0.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_而言,二是针对___________而言。
(2分)
四、作文(40分)(作文要求详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