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的基本概念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物质的⼀种形式。

为了说明电磁的基本概念,现对⼀些常⽤名词、术语等做⼀简略介绍[1]。

⼀、交流电
1.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流动⽅向和数值的电流。

如果我们将电源的两个极,即正极与负极迅速⽽有规律地变换位置,那么电⼦就会随着这种变换的节奏⽽改变⾃⼰的流动⽅向。

开始时电⼦向⼀个⽅向流动,以后⼜改向与开始流动⽅向相反的⽅向流动,如此交替地依次重复进⾏,这种电流就是交流电。

在交流电中,电⼦在导线内不断地振动,从电⼦开始向⼀个⽅向运动起,然后⼜回到原点的平⾏位置时,这⼀运动过程,称为电流的⼀次完全振动,发⽣⼀次完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个周期。

半个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分之⼀周期或半周期。

2.频率(frequency)
频率是电流在导体内每秒钟所振动的次数。

交流电频率的单位为赫(Hz)。

例如我国的民⽤电频率为50Hz,意思是说民⽤电这种交流电,在⼀秒钟内振动50次。

美国等⼀些国家为60Hz。

⼆、电场与磁场
所有的物体都是由⼤量的和分⽴的微⼩粒⼦所组成,这些粒⼦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也有的不带电。

所有的粒⼦都在不断地运动,并被它们以⼀定的速度传播的电磁场所包围着,所以
带电粒⼦及其电磁场,不是别的,⽽是物质的⼀种特殊形态。

1.电场(electric field)
我们知道,物体相互作⽤的⼒⼀般分为两⼤类,⼀类是物体的.直接接触发⽣的⼒,叫接触⼒,例如碰撞⼒、摩擦⼒等均属于这⼀类。

另⼀类是不需要接触就可以发⽣的⼒,称为场⼒,例如电场⼒、磁场⼒、重⼒等。

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种特殊的物质叫做电场。

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并不是电荷之间的直接作⽤,⽽是⼀个电荷的电场对另⼀个电荷所发⽣的作⽤,也就是说在电荷周围的空间⾥,总是有电场⼒在作⽤着。

因此,我们将有电场⼒作⽤存在的空间称为电场。

电场是物质的⼀种特殊形态。

电荷和电场是同时存在的两个⽅⾯,只要有电荷,那么它的周围就必然有电场,它们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电荷静⽌不动时,电场也静⽌不变,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场(static field)。

当电荷运动时,电场也在变化运动,这种电场称做动电场(dynamlcfield),起电的过程,也是电场建⽴的过程。

起电后,当我们分离正负电荷时,须⽤外⼒做功。

那么,电场是怎样显⽰出来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如⽤⼀块绒或绸⼦去摩擦梳⼦,梳⼦就会带电,也就是说梳⼦上⾯产⽣了电荷,这种带电的梳⼦在⼀定的距离内,就可以吸起⼩纸屑。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在带电的梳⼦附近形成了电场,也就是说有电场在起作⽤。

如果将其所带电荷做交变运动,那么它的电场也是
交变的。

2.磁场(magnetic field)
磁场是电流在它所通过的导体周围所产⽣的具有磁⼒作⽤的场。

如果导体中流通的电流是直流电,那么磁场也是恒定不变的;如导体中流通的电流是交流电,那么磁场也是变化的。

电流的频率越⾼,其磁场变化的频率也就越⾼。

3.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
任何交流电路其周围⼀定范围空间存在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频率与交流电的频
率相同。

电场(代表符号为E )和磁场(代表符号为H )是这样存在的:有了移动的变化磁场,同时就有电场,⽽变化的电场也在同时产⽣磁场,两者互相作⽤,它们互相垂直,并与⾃⼰的运动⽅向垂直。

这种电场与磁场的总和,就是我们所说的电磁场。

⼀般存在于某⼀空间的静⽌电场和静⽌磁场,不能叫做电磁场。

在这种情况下,电场与磁场各⾃独⽴地发⽣作⽤,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我们通常所称的电磁场,始终是交变的电场与交变的磁场的组合。

彼此之间相互作⽤,相互维持。

这种相互联系,说明了电磁场能在空间⾥运动的原理。

电场的变化,会在导体及电场周围的空间形成磁场,由于电场在不停地变化着,因⽽形成的磁场也必然不停地变化着。

这样,变化的磁场⼜在它⾃⼰的周围空间⾥形成新的电场,电磁场就这样反复下去。

由此可见,电磁场是⼀个振荡
过程,电磁波本⾝是具有能量的,因⽽会辐射到空间中去。

正如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所阐述的要点:①除静⽌的电荷所产⽣的⽆旋的电场外,变化的磁场也要产⽣涡旋的电场;②变化的电场和传导电流⼀样产⽣涡旋的磁场。

即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的,⽽是它们互相联系的,互相激发⽽组成⼀个统⼀的电磁场。

4.电场强度E(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电场强度是⽤来表⽰电场中各个点电场的强弱和⽅向的物理量。

电场的强弱可由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来表⽰。

同⼀电荷在电场中受⼒⼤的地⽅电场就强,反之受⼒弱的地⽅电场就弱。

实验证明,距离带电体近的地⽅则电场强,反之远的地⽅则电场弱。

所以,电场强度即为试验电荷所受的⼒和试验电荷所带电量之⽐值。

电场强度的表⽰单位为V/m。

在输电线路和⾼压电器设备附近的⼯频电场强度通常⽤kV/m表⽰,⽽家⽤电器设备附近电场强度相对较低,通常⽤V/m表⽰。

电场强度的物理单位常采⽤伏/⽶(V/m)、毫伏/⽶(mV/m)、微伏/⽶(µV/m)等表⽰。

场强的表⽰亦可⽤分贝(dB),分贝多⽤在⼲扰⼤⼩的表⽰数量上。

但在微波⽅⾯,表⽰电磁场的强弱常⽤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毫⽡/厘⽶2(mW/cm2)、微⽡/厘⽶2 (µW/cm2),亦可⽤伏/⽶(V/m)表⽰。

电场强度是⼀个⽮量,它的⽅向为试验电荷(带有微量电荷的物体),在该点所受⼒的⽅向,基本公式为
E(m)=F(m)/Q (1)
式中:E——m点的电场强度;F——电荷Q在m点所受的⼒。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在量值与⽅向上等于⼀个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

5.磁场强度H(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磁场的强弱⽤磁场强度H来表⽰,它是个⽮量。

磁场强度H 的⼤⼩,即磁场中某点的磁场强度H在数值上等于在该点上单位磁极所受的⼒。

如果单位磁极所受的⼒正好是1达因(dyn;1dyn=10-5N),那么这点的场强度H就是1奥斯特(Oe)。

常⽤表⽰单位为安/⽶(A/m)。

6.复合场强(repeat field intensity)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电磁波复合在⼀起的场强,其值为各单个频率场强平⽅和的根值。

可⽤⼀公式表⽰:
E=E21+ E22+…+E2n
式中:E——复合场强,v/m;E1,E2,…,E n——各单个频率所测得的场强,V/m 。

7.场强计算
适⽤于开放辐射源所产⽣的环境电磁辐射,长、中、短波(100kHz~30MHz),超短波(30MHz~300MHz),微波(300MHz~300GHz),可按公式计算,可供新建⼴播
电台、电视台、雷达站、地⾯卫星站等地点的选择和建⽴防护带作为依据[2]。

1)长、中波(垂直极化)场强计算公式:
E =300P·G r
XF (mV/m ) (A 1)
F =1.14×2+0.3X 2+X +0.6X 2
(A 2)
X =π·r λ× (ε-1)2+(60λσ)2
ε2+(60λσ)
2 (A3)
式中:P ——发射机功率,kW;r ——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G ——相对于接地基本振⼦的天线增益,dB ;F ——地⾯的衰减系数;X ——数量距离;λ——波长,m ;ε——介电常数;ζ——导电系数,1/Ω·m 。

2)短波(⽔平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
短波(⽔平极化波)场强计算公式同式(A1、A2),但其中X 按式(A4)计算:
X =π·r λ× 1(ε-1)2+(60λσ)2
(A4)
3)电视、调频超短波场强计算公式:
E =2×200P ×G r
×F (θ)(mV/m ) (A5)
式中:P ——发射机功率,kW ;G ——相对于半波偶极⼦的天线增益,dB;r ——被测点与发射天线的距离,km;F (θ)——天线垂
直⾯⽅向性函数(视天线型式和层数⽽异)。

4)雷达等微波功率密度S计算公式:
S=P·g
4π·r2
×100 (µW/cm2)
(A6)式中:P——发射机平均功率,W;G——天线增益,dB;r——天线与被测点距离,m。

5)计量单位的换算: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在远区场中的换算公式:
S=E2
377
(A7)式中:S——功率密度,W/m2;E——电场强度,V/m。

8.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
单位时间、单位⾯积内所接受超⾼频辐射的能量称为功率密度,⽤P表⽰,单位为mW/cm2µW/cm2。

在远区场,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E或磁场强度H之间关系式为
P=E2
3770
(mW/cm2)
P=37.7×H2(mW/cm2)
以上8种是最常⽤的,尤其是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功率密度应⽤频率更⾼。

三、近区场和远区场[3]
1.近区场(near-field region)
通常指靠近天线或其他电磁辐射体的区域。

在近区场内,电
场和磁场不具有平⾯波的特性,点与点之间的差异很⼤。

近区场⼜分为感应场(reactive near-field region)和辐射场(radiating near-field region)。

感应场是最接近电磁辐射体的区域,包含有绝⼤部的辐射能量。

在感应场内,电磁能量将随着离开场源距离的加⼤⽽较迅速地衰减。

近区场具有的特性:
①在近区场内,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的⼤⼩没有确定的⽐例关系。

⼀般来讲,电压⾼电流⼩的场源(如天线、馈线等),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得多;电压低电流⼤的场源(如电流线圈),磁场强度⼜远远⼤于电场强度。

②近区场电磁场强度要⽐远区场电磁场强度随距离衰减速度快。

③近区场电磁场感应现象与场源密切相关,近区场不能脱离场源⽽单独存在。

2.远区场(far-field region)
相对于近区场⽽⾔,半径为⼀个波长之外的区域称远区场。

它以辐射状态出现,所以⼜叫辐射场。

远区场可以说已经脱离了场源⽽按⾃⼰的规律运动变化;远区场电磁辐射强度随距离衰减⽐近区场缓慢,其特性主要有:
①远区场以辐射形式存在,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有⼀固
定关系,即
E= µ0
ε0
H=120πH≈377H
式中:µ0——真空中的导磁率;ε0——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② E 与H 互相垂直,⽽⼜都和传播⽅向垂直。

③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 = 1
ε0µ0 ≈3×108
(m/s )④⽆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λ= c f = 3×108
f
(m) 式中:c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3×108
m/s ;λ——波长,m ;f ——频率,Hz 。

四、电磁波的传播
麦克斯韦预⾔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计算出了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并指出光就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平⾯电磁波可⽤图1-1来表⽰[1,8]。

E 代表电场强度,H 代表磁场强度,这两个量是互相垂直的,⽽且同时与传播⽅
向c 垂直。

它们的关系符合右⼿螺旋法则:即四指由E 转向H 时,垂直伸直的⼤拇指
的指向就是电磁波的传播⽅向,即v 的⽅向。

其波动为
E =E 0sin2πv (t- r c
) H =H 0sin2πv (t- r c
) 式中:E 0及H 0——分别表⽰电场⽮量和磁场⽮量的最⼤值;f ——电磁波的频率;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r ——观察点与波源的距离。

由上式不难看出,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的波长λ是⼀个振荡周期内电磁波的传
播距离,⽽它们的关系可表⽰为
f λ=c
电磁波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和应⽤该技术都具有⼗分重要的价值,与科
学研究和⼈民⽣活密切相关,⽽且越来越显⽰了它的重⼤作⽤。

现在电磁技术如此的发
达,⽆⼀不和该理论密切相关。

五、射频电磁场
⼀般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

⽽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钟⼗万赫以上时,它的周围便形成了⾼频率的电场和磁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射频电磁场(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lc field),⼜称⾼频电磁场。

⽽⼀般将每秒钟振荡⼗万赫以上的交
流电叫做⾼频电流,在空间⾏进的电磁场,通常称为电磁波。

射频辐射是属于⾮电离辐射,其量⼦能量在4×10-4~1.2×10-6eV范围,⽆电离作⽤。

由于最初时期多⽤于⽆线电⼴播事业中,故⼜称为⽆线电波。

在实践中,⽆线电波可⽤波长毫⽶(mm)、厘⽶(cm)、分⽶(dm)、⽶(m)等来表⽰,亦可⽤振荡频率,即赫(Hz)、千赫(kHz)、兆赫(MHz)等来表⽰。

⽆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有很宽的频段。

通常所说的射频电磁场是指频率在1OOkHz~300GHz的电磁波。

其中1OOkHz称为⾼频,300MHz以上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microwave),见表1-1。

低于1OOkHz的是超长波和长波,⾼于300GHz的电磁波是丝⽶(10-4m)波(丝⽶波⼜叫亚毫⽶波)等。

就其本质来讲,这些电磁波都是相同的[4,7]。

应当指出的是,毫⽶波,特别是亚毫⽶波的开发应⽤前景是⾮常⼴阔的。

射频电磁场是⾮电离辐射,任何⾼频电磁场的发射源周围均有两个作⽤场存在着,即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near-field region),也称感应场(induction field)和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far-field region),也称辐射场(radiation field)。

它们的相对划分界限为波长的1/6处(实践中也有将近区场与远区场之间的⼀段叫做交替场)。

例如,在电台发射机房⼤厅⾥,或⾼频焊接作业地带等,主要为近区场,作⽤⽅式为感应;⽽在远离电台机房的⽣活区域或其附近的空间⾥,则为远区场,以辐射形式出现。

⽆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λ= c f = 3×108f
(m) 式中:c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λ——波长(m);f ——频率。

⽆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有很⼤的频段,其波长从3km ~1mm 。

继⽆线电波之后为红外线、可视线、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六、电磁噪声与⼲扰
通常将电磁噪声分为⾃然电磁噪声和⼈⼯电磁噪声[5]。

1.⾃然电磁噪声(nature electromagnetic noise)
它来源于⾃然界,由于⾃然界中某些⾃然现象所引起的电磁噪声,所以有的⼈也称其为宇宙电磁噪声。

⾃然电磁噪声中,以天电所致电磁噪声为主。

⾃然界所发⽣的某些变化,常常在⼤⽓层中电荷电离,并可发⽣电荷蓄积,当达到⼀定程度后可引起放电。

这种在放电过程中所引起的电磁噪声,其频带很宽,可从⼏
千赫⾄⼏百兆赫,乃⾄更⾼频率。

在20MHz以下的频率,世界各地雷⾬所产⽣的⾃然电磁噪声对⽆线电通信的影响最⼤,这种电磁噪声常常⼤到⾜以使其他电磁噪声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且它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很⼤。

每年在我国乃⾄全世界因这种⾃然噪声⼲扰通信⽽引起的⼀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

2.⼈⼯电磁噪声(artificial electromagnetic noise) ⼈⼯电磁噪声是由于⼈⼯制造的电磁辐射系统或设备产⽣的,故⼜称为⼈为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按产⽣源的不同可分为放电性电磁噪声和电⽓性电磁噪声两种。

放电性电磁噪声包括有电晕放电所产⽣的电磁噪声、⽕花放电所产⽣的电磁噪声、放电管所产⽣的电磁噪声;放电噪声包括⼯频噪声、射频电磁噪声、电⼦开关电磁噪声、脉冲发⽣器所产⽣的电磁噪声等等。

3.⼲扰(interference)
是针对产⽣电磁辐射作⽤所造成的电⼦设备、仪器仪表、通信联络、⾃动控制系统等信息失误、控制失灵或发⽣中断等故障,以及电视机、收⾳机不能收看收听⽽⾔。

⼲扰可分⼯频⼲扰和射频⼲扰。

电磁兼容是指通信、电⼦设备、系统和分系统在预定⼯作环境中正常⼯作⽽不因⽆⽤电磁辐射或响应使设备本⾝或其他性能降低的能⼒;电磁⼲扰是指电磁能对电⼦设备、系统和分系统造成有害的影响,使性能降低、⼯作失效或不能按设计要求⼯作的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电⽓设备的数量增加了,其
复杂程度也与⽇俱增。

因此,⼏乎任何单⼀功能执⾏效果的好坏通常都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执⾏许多其他功能。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使⼲扰的可能性⼤⼤增加,例如:①⼩型和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元件的集成度增⼤;②由于灵敏度的提⾼⽽使元件对⼲扰的敏感度增强;;③在许多电⽓设计中,采⽤了更宽的频带。

这种电磁⼲扰使性能降低,会产⽣不良后果:①信息不准确;
②信息需要重复或者出现延迟;③系统可⽤性降低等。

这样会导致任务不能完成,如果在导航中发⽣导航误差则会酿成⼤祸。

七、⼈体磁场
众所周知,⼈类⽣活在地球⼤磁场中,也就是说⼈类是离不开磁的。

我国是最早认识磁现象的国家,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种能吸铁的“⽯头”,最初⼈们称这种⽯头为“慈⽯”,因为它能吸引铁,就像慈母吸引孩⼦⼀样,故当时给名“慈⽯”。

到后来⼈们才把它称“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于是我国发明了指南针。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了使⽤这种指南针的⼏种⽅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使⽤记录。

已知电荷的运动要产⽣磁场,⽽我们⼈体内神经和肌⾁的电活动在体内产⽣的电流也可产⽣磁场,即为⼈体磁场。

所以,⼈体磁场与器官会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脏在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中,⼼电流也会产⽣磁场,只不过这种⼼磁很弱,约为5×10-11
特斯拉(T),我们可利⽤⼼电流产⽣的磁场,⽤⼼磁描记法测定⼼脏周围⾮常微弱的磁场变化,把这种变化记录下来就是⼼磁图(magnetrocardiogarm,MCG)。

⼼磁图可提供⼼电图⽆法提供的⼀些信息,因为它可以测出肌⾁和神经组织损伤时所产⽣的直流电磁场,可将此信息⽤于诊断。

例如,在发病之前,就会有损伤电流,⽽⽤⼼磁可描记出该损伤电流的磁场,但是⼼电图是不可能捕获这种直流电信息的。

还有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arm,MEG)它的信号更弱,约为
3×10-12特斯拉(T)。

另外,还有肺磁图、肾磁图、眼磁图等等。

由上可知,当我们的机体活动时,会伴有电现象,有电流就有磁场,那怕是很微弱电流也同样会有微弱的磁场。

⼈体主要器官与组织活动时就会产⽣磁场,不过其磁场不⼤相同,参见表1-2。

由此表可知,⼈体器官活动时,它们产⽣的恒磁或变磁的值⽐地磁(其值已经很⼩)还⼩6~8个数量级,要想获得此信息必须⽤很精密的仪器才⾏。

显然⼈体本⾝可以说是个磁体,有⼈说也有两级。

⼈站⽴时,头和上⾝是N极,下⾝和脚是S极;⼈平卧时右侧是N极,左侧是S极;⼈正⾯是N极,背⾯是S 极。

⼈体也受地磁影响。

地磁的起伏主要与太阳的耀斑和⿊⼦活动有关,它们的活动在地球上引起磁暴。

这种磁暴可随着耀斑和⿊⼦⼤⼩变化维持⼏个⼩时到⼏天,起伏约为5×10-3G。

当地磁迅速起伏或脉动时,可以见到病⼈⼼脏病发作,脉动磁场还可对脑电⼲扰,扰乱其⼼理活动等
[6]。

⼋、射频电磁场的影响参数
射频电磁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通常称这些因素为场强影响参数。

它也形成了场强的变化规律,对于研究屏蔽技术有指导作⽤。

场强影响参数主要有:
1.功率(power)
对于同⼀设备或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设备进⾏试验表明:设
备的功率愈⼤,其辐射场强愈⾼;反之,功率愈⼩,其辐射强度
也就愈⼩。

例如,当⼀台机器,其功率为lOkW时,在某⼀点测得场强值为40~65v/m;当功率20kW⼀台机器,同⼀地点场强值为70~90V/m,提⾼⼏乎⼀倍。

2.频率(frequency)
试验表明,对于同⼀台射频设备,其频率愈⾼,场强愈⾼,反之,则愈低。

例如,对⼀台机器做试验,只作频率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结果发现,频率愈⾼,场强随之升⾼。

例如,当频率为10MHz时,距离源4.5m处的场强为15V/m,当频率升⾼到18.4MHz时,同⼀点场强则为25V/m,提⾼了约60%。

3.辐射场源的间距
⼀般来讲,间距加⼤,场强减少,⽽且场强的衰减⽐较明显,也就是说,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距离的加⼤⽽迅速地减⼩。

在理想条件下,对于感应场,其电场强度与场源距离的⽴⽅成反⽐,磁场强度与场源距离的平⽅成反⽐;对于微波,其功率密度与场源的距离的平⽅成反⽐。

例如,我们对于某⼚⾼频感应加热设备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台附近⼯⼈⼯作带场强为110~170V/m,距离操作台0.5m处,电场强度为33~45V/m,距操作台lm,场强为10~17V/m,距操作台2m,场强为零。

试验结果表明,如果进⾏屏蔽,重点是设备的近区。

4.屏蔽与接地
在现场⼯作中,设备的屏蔽与接地状况有重要关系。

只要加
强设备的屏蔽与合理地接地,就能⼤幅度地降低⾼频辐射场强,否则场强必然很⾼。

屏蔽(screen),就是将电磁能量限制在所规定的空间⾥,阻⽌其传播扩散⽽实施的⼯程技术措施,也就是说屏蔽是对电磁能量传播的控制⼿段,⽽且是抑制电磁能量传播的主要技术措施。

依场源不同,分近区场的电场屏蔽、磁场屏蔽、远区场屏蔽三种。

接地(touch down),是指⾼频接地,它不同于电⽓设备本⾝的保安接地。

⾼频接地是很重要的,有了良好的屏蔽结构,还应辅以科学的接地极,以便将感应电流迅速泄流⼊地层。

请看⼀个对⽐实验。

某电磁辐射设备,频率为200~3000kHz,其电场强度为1500V/m的场源,实验结果是:
①单层铜⽹屏蔽,不接地时,屏蔽后场强为87V/m;
②双层铜⽹屏蔽,不接地时,屏蔽后场强降为80~83.5V/m;
③单层铜⽹屏蔽,接地时,屏蔽后场强降为0;
④双层铜⽹屏蔽,接地时,屏蔽后场强必为0。

该⼩实验充分证明了接地的重要性。

5.感应与⼆次辐射
感应场内有⽆⾦属天线或反射电磁波的物品及⾦属结构,是能否形成⼆次辐射的关键因素。

由于⾦属物体是良好导体,在射频电磁场内受到电磁波的作⽤,⾦属体内便感应产⽣射频电流,并向其周围放射电磁能量,形成⼆次辐射。

因此,射频设备的⼯作空间或附近环境⾥,如有天线或反射电磁波的物品和⾦属结构
时,很容易形成⼆次辐射。

例如,某台设备附近有⾦属暖⽓⽚,由于⼆次辐射所造成的电磁波强度可达135V/m,与场源相同距离的另⼀⼯作点,没有⾦属部件,电磁波强度为85V/m。

参考⽂献
[1]刘⽂魁等.1995.物理因素职业卫⽣.北京:科学出版社,302~342
[2]中华⼈民共和国卫⽣部.1987.环境电磁波卫⽣标准(GB9175—88)
[3]赵⽟峰.1983.⼯⼚与环境⽆形的污染及防治.北京:⼯⼈出版社,19~30
[4]赵⽟峰等.1991.电磁辐射防护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5~50
[5]赵⽟峰等.1982.环境电磁⼯程学.北京:化学⼯业出版社,33~39
[6]刘普和.1992.物理因⼦的⽣物效应.北京:科学出版社,113~133
[7]郭鹞等.2002.电磁辐射⽣物效应及其医学应⽤.西安:第四军医⼤学出版社,1~3
[8]胡纪湘.1982.物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56~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