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宗羲是明代最后岁月里士大夫中走得最远的人。
……代表了宋明之世知识分子批评精神的最后一阵隆隆潮音”。
黄宗羲的“走得最远”指的是()
A.喊出了“工商皆本”的市民心声
B. 代表了知识分子批评君权的极端
C.实现了唯心到唯物的思想转换
D. 提升了反礼教非儒学的理论水平
2.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曰三教祖师。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A. 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 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比较混乱
C. 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 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3.“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出了“顺民”(顺应百姓的欲求)、“安民”(百姓安心生产生活)、“养民”的思想主张。
王夫之(1619~1692)说“君以民为基,无民而君不立”。
这反映了()
A.明末清初古代民本思想进一步发展
B.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C.明清新经济现象奠定新思想的基础
D.明清时期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的影响
4.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 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实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B.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D.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7.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春秋繁露》 B.《四书集注》 C.《焚书》 D.《明夷待访录》
8.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材料中“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在思想上出现了()
A.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C. 僵化的理学思想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9.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 构建新儒学体系
B. 提倡知行合一
C. 强调社会责任感
D. 重建伦理秩序
10.顾炎武等人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末清初
11.明末清初学者唐甄曾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与这种思想相似的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D.李贽
12.《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作者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
C.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
13.王夫之说:“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则皆剽袭中国之余绪,而无通理之可守也。
”这个观点()
A. 与后世的“中体西用”理论一致
B. 对西洋学术的价值认识不足
C. 成为中国近代反专制的思想武器
D. 为当时的反侵略斗争提供参考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明)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当时论者)责之反是,何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思想具有平等的内涵 B.张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评
C.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D.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
15.下列表述符合16世纪中后期时代特征的是()
A.农耕文明的停滞与工业文明的兴起B.民族危机的深重与瓜分狂潮的掀起
C.异端思想的微波与人文主义的巨澜D.巩固旧制的中国与革命狂飙的西方
16.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7.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从思想史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个“道”字()
A.先秦道家学派 B.“道法自然”
C.唐太宗“崇儒贵道” D.“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18.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一观点()
①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的反应②实质是儒家的返本和再造
③反映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④成为当时中国主流政治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9.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窥。
……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
”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A.经世致用 B.开拓创新
C.旁征博引 D.严肃负责
20.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
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17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17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答案
1.B2.C3.A4.C5.B6.C7.D8.B9.C10.D11.B12.B13.B14.A15.C16.B17.D18.B 19.D
20.(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相同点:以民为本。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
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
(3)进步性: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