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段路堤填筑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编制目的、意义.................... -2 -
二、试验段工程概况.................. -2 -
三、试验段资源配置.................. -2 -
1、填筑试验的人员组织................. -2 -
2、填筑试验机械设备配备表............... -4 -
3、填筑试验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试验段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填料来源..................... -5 -
2、测量放样...................... -5 -
3、施工顺序...................... -6 -
4、填土、摊铺、整平................. -6 -
5、碾压......................... -6 -
6、检测方法、标准................... -7 -
7、资料整理要求..................... -7 -
五、质量保证措施 ................... -8 -
六、安全保证措施 ................... -8 -
七、环保措施..................... -8 -
路基填筑试验施工方案
(K122+784 K122+910 段)
—、编制目的、意义
根据设计图纸及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要求,
在大面积填筑路堤施工前应进行试验段施工,以确定相关施工工艺
和控制参数来指导和控制大面积的工程施工。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格的填料,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在所用填料及压实机具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选定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二、试验段工程概况
1、试验段里程位置:K122+786〜K122+910段。

2、填料来源:K122+400〜K122+600段线路路堑挖方。

3、试验段工程概述:K122+786〜K122+910段填高0.94m〜
12.76m,上路床30cm采用掺6%石灰的方法改善土性,提高强度。

部分底填浅挖路段采用路床换填80cm6哌土处理,地基采用冲击碾
压处理。

对于地面横坡、纵坡陡于1: 5段落,原地面清除表土后
挖成宽度不小于2 m的台阶,台阶向内倾4%勺横坡,并用小型机械加以夯实。

纵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在填方段10m范围内设填挖交
界过渡段,当高差小于3m时,在路床底面处设置一层土工格栅,当高差大于3m时,在路床底面及底面下1m 2m处分别设置三层土工格栅。

路基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物防护。

三、试验段资源配置
1、填筑试验的人员组织
为确保填筑试验的顺利进行,我单位在填筑试验现场配备工程技术主管人员1名,施工技术管理和测量人员4名,试验室试验检
测人员3人,领工员1名。

试验填筑及检测时现场旁站监理1名,
其他协作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1试验段填筑领导小组人员分工表
2、填筑试验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2试验段填筑施工机械一览表
3、试验仪器设备配备表
表3路基填筑检测试验设备表
四、试验段方案填筑工艺试验在K122+786〜K122+910段(上路堤、
下路床)
进行,料源利用K122+400〜K122+600挖方土,利用挖掘机开挖
K122+400〜K122+600段路基,装载机配合汽车转运填料至试验段位
置卸料,推土机摊平填料,GR180平地机平整,YZ20C振动压路机
碾压方式进行试验。

试验分三层进行,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0cm (用作路堤以下填筑)。

按照松铺厚度30 cm全范围试验。

每试验层按照相应压实遍数达到以下标准要求后,继续进行压实,依据路堤压实标准要求检测各项数据,确定该类填料是否能用作上路堤填料,能否碾压至要求压实标准。

振动压路机试验过程:弱振1遍,强振(5-10 )遍,从强振
第5遍开始对布置的检测点进行压实度检测、标高测量,根据试验取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每增加强振一遍均对布置的检测点进行检测、测量,直至压实度检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每试验层进行8个断面8个点的检测试验。

通过试验段的实际操作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对松铺厚度30 cm采用不同碾压遍数、不同碾压机具、压实方式组合(弱振、强振等)的施工质量效果、效率的对比,提出在当前施工设备条件下的合理、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标准,为以后大面积路基施工提供依据。

1、填料来源
填料来源为K122+400〜K122+600处挖方土,填筑前对该填料进行取样送检,按土工试验规程进行试验,确定该类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测量放样
在原地面放出路堤填筑坡脚线,(一般均加宽不少于30cm), 在边线桩处插打上竹片桩,再沿边线桩线用石灰洒出边坡线;用水准仪测出检测点位处桩位置处的原地面的标高,再根据松铺厚度及
设计标高在竹片桩上帮扎红布条作为标示,以便推土机、平地机控制填土厚度。

每层施工前均按照以上顺序分别定出边线桩并测量标高。

按照检测布置点位,在填筑前对检测点位进行标高测量,当填料填筑摊
铺平整后,在对应点位进行标高测量以确定填料松铺厚度,随后对应碾压遍数条件下进行检测时,同时测量布置检测点位的压实后标高,以确定填料在当前碾压条件下的压实系数。

3、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下承层处理T挖掘机挖土T装、运、卸填料T推土机摊铺、整平-平地机辅以人工精平-静压、弱振、强振-检测- 填料符合相应压实标准后终压收平T资料收集、整理T现场四方确认、验收T路堤填筑。

4、填土、摊铺、整平
填土区段洒白灰布网格,按网格布料,根据运料车的容积和松铺厚度确定卸土点间距,卸土时设专人指挥,力求卸土准确。

填土区段按照网格化布料后用推土机将填料摊铺平整至竹片桩的标记位置,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以免压路机压到路肩时边坡溜土。

平整后测量人员迅速恢复每段面各桩位置,测出各点标高,并计算各点的松铺厚度。

用推土机摊铺后实测土的含水量,如果含水量适中即用压路机碾压进行压实,得到最佳碾压效果。

初压之后的局部凹坑采用人工或挖掘机整平。

5、碾压
进行碾压前须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大致平整程度进行检查,确认松铺厚度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碾压。

压路机按S形
走行,相邻两行碾压轮迹至少重叠50cm,现场碾压时压路机行走按压半轮重叠碾压,保证不漏压。

振动碾压时由路基两侧开始向中心纵向碾压。

先用振动压路机弱振1遍,再强振5〜10遍(以同步检
测结果确定),最后静压1遍消除轮迹。

压路机的的碾压行驶速度为2〜3Km/h,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应
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0m。

压实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恢复检测点位置,测出各控制点标高,并计算各点的压实厚度,通过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计算松铺系数。

压实合格后可转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应进行补压后再作检测。

6、检测方法、标准
碾压完毕后,进行试验段检测。

从第5遍强振开始,每碾压一
遍进行压实度和标高检测,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

确定达到合格要求时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及松铺系数,记录压路机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数据。

路堤填料采用粒径小于10cm料源填筑,基床路堤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下表压实度指标控制。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7、资料整理要求
每天的填筑试验结束后,在当天把不同碾压遍数、不同碾压机具的不同检测结果的下列对比表进行完善、统计和分析。

《不同碾压遍数条件下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数据记录表》
《不同碾压遍数条件下的压实密实度》
试验过程中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旁站,试验数据检测时
需设计、业主、监理及施工四方相关人员全部在场。

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试验成果,验证该填料作为基床以下路堤和基床底层填料的可行性,取得能指导施工的
工艺参数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贯彻执行IS09000系列标
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记录。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职工从事技术复杂、难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

3、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健全各项机械管理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4、各级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对施工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现场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跟踪检查。

六、安全保证措施
1、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健全施工现场意外伤害应急预案,认真学习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树立安全生产、规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

2、确保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有相应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严禁机械、设备带病和违章作业。

七、环保措施
1、土石方运输及填筑施工时,要配备洒水车对施工便道、路基作业区进行洒水固尘。

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要跨越地方沥青(混凝土)路面时的,对运输车辆的车斗加设挡土板,并用彩条布等遮盖,以防落土扬尘;运输车辆必须限速行车;对车辆碾压的污迹及由车上散落路面的土石,要派人及时清除。

2、取土场开挖完毕后恢复,不能恢复的则应整平,并设有向外的排水坡,在其上种植草皮、树木等加以绿化,以防造成水土流失。

3、弃土场选位时必须慎重,要综合考虑对农田、水利、河道、
交通的影响。

弃土场在封闭前要做适当处理,比如整平绿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