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开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度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试语文卷
1.用“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爸爸说,他们工作小组(zǔzhǔ)的组长今天不小心被蒸汽锅炉灼(zhuó shāo)伤了。

(2)新同学的名字叫高雅(yà yǎ),我们都觉得这个名字和她的性格非常吻(wù wěn)合。

(3)打开暖气后,室内(nèi lèi)温度升高,空气也变得干燥(zǎo zào),他有点不适(shì sì)应。

二、选择填空。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宋八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B.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有《海的女儿》、《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代表作有《马说》《师说》。

D.“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梅,竹。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说:“我小葫芦,快长啊!长赛过南瓜才好呢!”( )A.的地得B.地的得C.得地的
4.“ 你不能按时完成,不应该勉强答应比尔,这下可好了,拖延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

”在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是下列哪一项( )
A.即使……也……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B.一个微寒的夜晚,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C.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进步不小。

D.昨天下午,张老师给小亮补了一天的课。

6.下列选项哪一个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A.夜晚,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B.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C.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D.他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

7.《夜雨寄北》一诗的题材是( )
A.写景诗B.无题诗
C.抒情诗D.送别诗
诗歌鉴赏。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春朝”的意思是( )。

A.春天B.春天的太阳C.春天的朝阳
9.“自古逢秋悲寂寥”,下列哪一句诗抒发了“悲寂寥”的情感?( )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下列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B.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C.万里晴空中,一群白鹤排成一排,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蓝天上了。

文言文阅读。

幼时记趣(节选)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私
②昂首
12.翻译句子。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大熊猫
①大熊猫是“猫”还是“熊”?这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实际上,大熊猫属于“熊科”。

但有趣的是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生活在四川的大熊猫更像熊,生活在陕西秦岭一带的大熊猫更像猫。

②大熊猫是食肉动物?它们不是吃竹子的吗?人们却发现它们爱捡骨头啃,都惊奇不已,饲养人员打趣地说这是大熊猫在打“牙祭”。

原来,在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就是食肉动物,属于名副其实的猛兽类。

后来它们为了生存,才逐渐演变成以吃竹子为主。

大熊猫现在能吃看起来很硬、不好消化的竹子,就是因为他们的牙齿和肠道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特点。

大熊猫的的确确是食肉动物。

③大熊猫还有令人惊奇的本领。

大熊猫是爬树能手。

它能轻松自如地爬上又高又细的树干啃树皮,在十几米高的树上躺着休息。

大熊猫还是游泳健将。

有人发现,大熊猫能一口气游过二十几米的河面。

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大熊猫也被发现在河里“冬泳”,在水中独自嬉戏,玩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据说大熊猫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听得懂人说话,太逗了。

④大熊猫被称为“活化石”,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与它同时期的许多物种因为不能适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巨大变化,相继灭绝,而大熊猫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保持了古老的原有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为“活石”。

⑤大熊猫有两双“眼睛”。

大熊猫是天生的高度近视眼——它们只能看清楚几米以内的东西,稍远一点就很模糊。

所以这个世界在它们的眼中,永远是朦胧而神秘的,它们只能发现比较显眼的食物,比如面前的一片竹林。

不过大熊猫不会因视力问题影响生活。

因为它们有更适合自己的第二双“眼睛”——相当灵敏的嗅觉。

大熊猫靠嗅觉可以发现更多体积小但美味的食物,比如竹枝叶覆盖下的竹笋和雪下的野果等。

它们对发现的食物,还要再次通过嗅觉来分析是否可食、新鲜。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会通过嗅觉来优先选择最新鲜的食用。

它们还能通过嗅觉发现危险,躲开危险……
⑥大熊猫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呢?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

1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打“√”,错打“×”。

(1)生活在陕西秦岭一带的大熊猫属于“猫科”。

( )
(2)大熊猫的祖先具有猛兽的特点。

( )
(3)大熊猫的嗅觉是它的第二双“眼睛”。

( )
1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填序号。

①第②自然段中的“打趣”的意思是( )
A.兴趣B.开玩笑C.批评
②和③第自然段中的“津津有味”意思相近的是( )
A.口干舌燥B.美味无穷C.兴致勃勃
15.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
16.用______画出第③自然段的关键句。

围绕这个关键句,文章从( )、( )、( )三个方面写清楚。

(填序号)
①会挖洞②会爬树③会游泳④能听得懂人说话⑤会笑
1.(1)zǔzhuó
(2)yǎwěn
(3)nèi zào shì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1)小组(zǔ):指较小的集体或组织。

灼伤(zhuó):指因热力(如火焰、蒸汽、沸水、热油等)造成的伤害。

(2)高雅(yǎ):高尚雅致,指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较好文化修养的人的品位或情趣。

吻合(wěn):完全符合,常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或完全一致的状态。

(3)室内(nèi):指房子之内。

干燥(zào):指缺乏水分,如气候干燥、皮肤干燥等。

不适应(shì):指由于习惯了原来的环境或状况,对新环境或新状况感到不习惯。

2.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

B.《白雪公主》并非安徒生的作品,而是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

《白雪公主》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见于德国1812年的《格林童话》。

《海的女儿》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品。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助词的使用。

“的、地、得”的用法:“的”名词跟在后面跑。

“地”字站在动词前。

形容词前要用得“得”。

“得”跟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补充动作或形容的结果。

本句中,“说”是动词,前面用“地”;“小葫芦”是名词,前面用“的”;“长”是动词,“赛过南瓜”是结果,所以“长”后面用“得”。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语境描述了一个假设性的条件(“你不能按时完成”)及其导致的结果(“不应该勉强答应比尔”,“拖延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

A.“即使……也……”表示的是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没有顺着前一个分句的
意思讲,而是发生了转折,使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不符合题干中的句子。

B.“虽然……但是……”表达转折关系,即前后两部分在意义上是相对的或矛盾的。

但同样,此语境中的前半句是一个假设,并非一个已存在的事实与后续内容的转折,因此“虽然……但是……”也不适用。

不符合题干中的句子。

C.“如果……就……”表示的是假设关系,这对关联词正好符合此语境的需要。

前半句“你不能按时完成”是一个假设条件,而后半句“不应该勉强答应比尔,这下可好了,拖延了别人,又为难了自己”则是这个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这种假设与结果的关系正是“如果……就……”所表达的。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重复啰嗦,“一辈子”和“终生”在这里表达的是相同的时间概念,即终身、终身一世,应删去其中一个。

C.成分残缺,由于“在……下”和“使……”的连用,导致句子缺少了明确的主语。

可以删去“在……下”或“使”,使句子主语明确。

D.不合逻辑,“昨天下午”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而“补了一天的课”则表示了一个时间段(即一整天)。

显然,一个时间点无法对应一整天的时间段,这里存在时间上的逻辑矛盾。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这个句子仅仅是在描述月光透过屋顶照进房子的情景,没有把某种事物比作为另一种事物。

因此,这个选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

《夜雨寄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内容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重逢的情感,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寄托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是典型的抒情诗风格。

它没有直接写景来作为主要内容,也没有无题的模糊性,更没有送别时的场景描绘,因此可以排除写景诗、无题诗和送别诗这三个选项。

故选C。

8.C 9.A 10.C
【解析】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在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独特喜爱。

其中,“春朝”一词并非指整个春天或春天的太阳,而是特指春天的早晨,即春天的朝阳。

这样的用法,既强调了秋天的美好,又通过对比春天的朝阳,突出了秋天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这首诗中,“春朝”的意思是“春天的朝阳”。

故选C。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登高》,其中“悲秋”明确表达了秋天带来的悲凉和孤寂之情,与刘禹锡《秋词(其一)》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所表达的悲秋情绪相呼应。

B.“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这句诗出自李峤的《风》,描述的是风的作用,并无明显的悲秋情绪。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绝句》,主要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也并未抒发“悲寂寥”的情感。

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C.原诗中“晴空一鹤排云上”明确指出了是“一鹤”,即一只白鹤,而不是一群白鹤。

此外,“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引”字,更侧重于表达这种景象激发了诗人的诗兴,使其情感与想象飞向了广阔的天空,而非简单地描述“引发‘我’的诗兴到蓝天上了”。

所以,这个选项对诗句的理解有误。

故选C。

11.私自,私下抬头12.抬头看那些蚊子,脖子因为长时间仰望而僵硬。

【解析】11.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私:私自。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抬头看那些蚊子,脖子因为长时间仰望而僵硬。

昂:抬头。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昂:抬起头。

观:看。

项,颈,脖颈。

为,为此。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的意思是:抬头看那些蚊子,脖子因为长时间仰望而僵硬。

【点睛】译文:
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

13.× √√14. B C 15.大熊猫虽然是以竹子为主食,但它们的牙齿和肠道保留了食肉动物的特性,表明它们本质上仍属于食肉动物。

16.大熊猫还有令人惊奇的本领。

②③④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1)错误。

根据原文第一段“大熊猫属于‘熊科’”,无论生活在四川还是陕西秦岭的大熊猫都属于“熊科”,而不是“猫科”。

(2)正确。

原文第二段提到“在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就是食肉动物,属于名副其实的猛兽类”,所以大熊猫的祖先确实具有猛兽的特点。

(3)正确。

原文第五段中说“大熊猫不会因视力问题影响生活。

因为它们有更适合自己的第二双‘眼睛’——相当灵敏的嗅觉。

”,明确指出了大熊猫的嗅觉可以被视为它的第二双“眼睛”。

1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①从第二段可知,“打趣”是饲养人员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评论大熊猫爱捡骨头啃的行为,说它们是在打“牙祭”,这实际上是一种玩笑话,故选B。

②“津津有味”在这里形容大熊猫在水中独自嬉戏时非常有兴趣、很有滋味的样子。

与之意
思相近的是“兴致勃勃”,也表示兴趣很浓厚,兴头很高的样子。

而“口干舌燥”描述的是说话太多导致口干的感觉,与题意不符;“美味无穷”则是形容食物味道非常好,也与题意不符。

故选C。

15.本题考查关键句和对课文内容的概括。

第②自然段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大熊猫是食肉动物?它们不是吃竹子的吗?”这个问题
直接引导了接下来的内容。

接下来,文中通过描述大熊猫爱捡骨头啃的行为,以及饲养人员的打趣说法,引出了大熊猫在远古时代是食肉动物的历史背景。

这是通过“原来,在远古时代,大熊猫的祖先就是食肉动物,属于名副其实的猛兽类。

”这一关键语句来揭示的。


后,文中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大熊猫虽然以竹子为主食,但仍然保留有食肉动物的特点,即它们的牙齿和肠道还能消化看起来很硬、不好消化的竹子。

这是通过“大熊猫现在能吃看起来很硬、不好消化的竹子,就是因为他们的牙齿和肠道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特点。

”这一关键语句来说明的。

最后,段落以明确的结论收尾:“大熊猫的的确确是食肉动物。


综合以上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概括第②自然段的大意为:大熊猫原本是食肉动物,为了生
存逐渐演变成以竹子为主食,但仍保留有食肉动物的特点,因此仍属于食肉动物。

16.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通过阅读,“大熊猫还有令人惊奇的本领。

”这一句是本段的总起句,也是关键句,它概括了接下来要介绍的大熊猫的各种神奇能力。

接下来,围绕这个关键句,我们需要从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文章具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清楚大熊猫的这些本领。

通过阅读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大熊猫是爬树能手。

” 对应了选项中的“②会爬树”。

“大熊猫还是游泳健将。

” 对应了选项中的“③会游泳”。

“据说大熊猫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听得懂人说话。

” 对
应了选项中的“④能听得懂人说话”。

围绕关键句“大熊猫还有令人惊奇的本领。

”,文章从“②会爬树”、“③会游泳”和“④能听得懂人说话”三个方面写清楚了大熊猫的这些神奇本领。

故选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