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第二单元丰收之歌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唱:《丰收之歌》《打麦号子》听:《丰收歌》《喜洋洋》动:我的编创
奏:竖笛练习《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的情绪,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对劳动人民奉献与创造的崇敬之情。
2.有表情地演唱《丰收之歌》和《打麦号子》,感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歌声表现喜庆丰收的场景和情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了解劳动号子及其演唱形式。
通过视唱、听唱旋律,感受乐句间的异同,了解歌曲乐句的结构。
3.欣赏《喜洋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区分乐曲的段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段落情绪特点的感受。
能尝试为不同段落创编打击乐器伴奏。
能积极参与《丰收歌》律动,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以及情绪特点。
4.能根据歌乐曲内容,发挥想象,模仿人们田间劳作时的动作、表情、声音,进行编创活动。
单元第二单元丰收之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唱《丰收之歌》2.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重难
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
(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琴用la哼唱两遍。
5.随琴唱歌谱。
6.朗读歌词。
(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7.随音乐唱歌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布置家庭作业: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公园里的花朵?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丰收之歌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唱《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1.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2.能用一领众合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重难点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难点:歌曲21—22小节的音准,16小节和24小节的变拍子的节奏。
领唱与演唱的互相衔接。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
一、游戏导入,了解体验
1.拔河比赛。
老师喊一二三、学生喊加油。
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体验到号子这一领众和的形式。
3.引入号子的概念
号子又称为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
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一般分为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工程
号子,搬运号子。
二、新歌教授,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按节奏朗读。
2. 初听录音,出示歌谱,让学生感受出歌词不同之处、演唱形式
以及演唱的情绪
3. 教师简介方言,引入靖江民歌这一主题。
课件出示歌曲中的方
言字,并读读。
4. 再听录音,要求找到不同的拍号处,并边划拍边唱3/4拍处的
两句。
(示范)
教学过程5.出示打麦图片,引导学生做表演动作。
尤其在“接过你号子我来喊啊”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器官,使教学非常富有趣味,逐渐掌握这里较复杂的音准节奏的难点。
(教师示范)
6.学唱领唱部分(教师示范)
7.指导学生用热情饱满的声音完整齐唱歌曲。
8.我设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女领男合、男领女合、一领众合。
三、创编表演,表现歌曲
1.出示道具,学生分组讨论,用道具进行即兴创编一个主题的劳动场面。
2.分组展示,鼓励评价
3.尝试用靖江方言演唱歌曲。
四、拓宽欣赏,开阔视野。
小结学生的活动后,进入点歌台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各种号子歌曲。
如《打夯号子》等。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丰收之歌课时安排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欣赏《丰收歌》2.欣赏《喜洋洋》
教学目标1.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不同音乐情绪。
2.通过欣赏,感受人们在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重难
点
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学生在《喜洋洋》的背景音乐中进入教室。
感受音乐气氛。
师: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快乐的音乐课堂,我此刻的心情
就和这首乐曲一样高兴欢快。
这首欢快活泼的音乐能让你们想起
什么吗?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整体听赏,感受情绪。
师: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
也是咱们听到
这首乐曲最多的时候。
让我们再一次在音乐声中回味一下那些快
乐的心情吧!
整体听赏乐曲,随乐轻哼,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件播
放音乐)
师:同学们猜猜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喜洋洋》)
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更适合这首曲子?为什么?
教学过程
2.分段赏析,深入感受。
师:刚才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情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特别高兴快乐,有时候又显得放松一些。
老师把这两段不同的地方记录了下来,让我们听听有什么不一样?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给你们一个红色方块和一个蓝色圆形,给这两段音乐配色,你想怎么配?。
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
(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
3.综合欣赏,参与表现。
师:你们的感觉真是敏锐!现在请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现一下你们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吧!
(1)完整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节奏,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律动。
(2)请几个学生按其他同学的表现为音乐标记不同乐段。
(3)课件出示乐曲的乐段标记。
师:同学们笑得可真开心!快乐的心情来自于快乐的生活!有节日的快乐,有喜事的快乐,更有丰收的快乐!听!这里传来了一阵快乐的歌声!
三、欣赏《丰收歌》
1.整体欣赏。
2.说说歌曲中人们的演唱情绪和演唱形式。
情绪:欢快兴奋。
、
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3.再听歌曲,模仿哼唱,亲自感受。
4.创编丰收舞,用纱巾或其他道具,演一演丰收时的各种场景。
5.跟着音乐分组展示。
四、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丰收之歌课时安排第四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成长的足迹
2.竖笛练习
教学目标1.感知旋律进行方式的多样性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
2.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进一步巩固已掌握的吐音技巧,提高中、低音区的气息变化的能力。
重难
点
熟练听辨出各种演唱形式。
教具钢琴、多媒体、竖笛等。
教学过程
主备复备一、复习本单元歌曲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丰收之歌》和《打麦号子》。
二、成长的足迹
1.听一听,老师弹奏是那一句?跟琴唱一唱。
(1)先听一听每一句旋律。
(2)唱一唱每句旋律。
(3)辨认老师弹奏的是哪一句?
2.听一听,说一说,下列作品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对花》《Do Re Mi》《哦,十分钟》《打麦号子》
(1)学生辨别对唱、合唱、独唱的不同演唱形式。
(2)再次聆听《do re mi》和《打麦号子》,并在一领众合的地
方唱一唱。
三、竖笛练习——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1.师示范演奏,讲清do的发音要领。
2.带领学生做do的发音练习。
3.学生练习歌曲,吹奏时带着欢快的情绪并注意吸气符号。
4.齐奏和指名演奏,并做评价纠正。
四、总结,下课。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