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同步测试解析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50分)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乞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
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图,完成下题.
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2.如果要在图屮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 T
3.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
B.郊区
C.远郊
D.农村
【答案】l.B 2.C 3.B
【解析】
1.市区与郊区相比,由于市区多为硬化路面和水泥钢筋建筑,且绿地相对郊区少,所以绿地调节作用弱,II城市产业多,人多车多,城市产生废热多,故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选B。

2.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力坏流,考虑到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化工厂有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建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据此结合图示选C。

3.由图可知,城市与郊区Z间存在热力环流,近地而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根据城市风的这一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郊区,选
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乞压值分别为PM、PN , M、N之间的乞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 ,则0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髙而,I啪>P7 ,则0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答案】4.A 5.C
【解析】
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M、N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M、N并指向N,若该等高面是高空,可以忽略摩擦力,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偏转为(北半球向右偏)与等压线平行,即⑦所示风向;若该等高面是近地面,则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上右偏(< 900),即⑥所示风向,故选A。

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M、N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M、N并指向M。

0点风向可以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讣空气垂直运动),风向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

即③(北半球向右偏)或⑦(南半球向右偏),故选C。

6.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大城市易出现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高空气压升高(等
压面向高处凸),郊区盛行下沉气流,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低处凸)。

考点:大气运动
7.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用人造烟幕主要是增加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考点:主要考查了大气的保温原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气的保温原理。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地面冷热不均
D.高低空之间的空气对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9.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升空,在经过15天太空飞行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的过程屮,依次穿越的人气层先是高层人气,再平流层,最后是对流层。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结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④大气散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地面辐射使地面损失热量,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近地面,近地面大气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就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据此结合选项选B。

读图(①②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下题.
A. a
B. b
C. c
D. d
12.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ll.C 12. D
【解析】试题分析:
11.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a.b.c小于<1;同一等压面两侧,越往上气压越低;故abc中气压最低为c点。

12.气温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故气温最高为近地面的d点。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
【名师点睛】此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考查气压、气温的的分布规律及气温与气压的关系,相关判断方法:
①气压与高度: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所以平常所说的“高压^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在高空无论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其气压都不会比近地面的气压高。

②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

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13.入冬以后,冷锋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 的

A.积雪融化吸热
B.新雪反射率高
C.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
D.雪后受冷空团气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彩响。

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积雪融化吸热;新雪反射率高都是造成“雪后寒”的成因。

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与雪后寒无关。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A
【解析】冷锋锋后、暖锋锋前为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据此排除BD, C是暖锋过境,A为冷锋过境,冷锋
相对暧锋降温幅度大,故气温最低,选八。

【点睛】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
(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暧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來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
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5.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

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

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酋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影响 冬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夏雨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
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偏 北风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少雨型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每年十月通常秋高气爽的北京,今年深陷重重雾霾污染中.28日开始的雾霾严重污染北京并将延续到29日, 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如图为城区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下题.
16.
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血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血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17.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D.昼夜温差较大, 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1&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19.形成三圈坏流的因素之一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台风与寒潮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
16.浓雾天气在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降低了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AB选项与大气能见度无关; 浓雾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选C。

17.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下降快,水汽易凝结,多大雾;此季节受反气旋影响,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形成雾霾,据此选D。

18.散射具冇选择性,尤其对于蓝紫光最容易发生散射,但对于红、绿光泽不容易散射,且红绿光穿透力较强,故虽大雾但交通灯依然SS0,选A。

19.A阳辐射对高低纬度间加热的不均匀是形成三圈环流的根本因素,但因为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气流开始运
动后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因此地转偏向力也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之一,选C。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台风与寒潮是局部天气系统,ABD错。

20.热力环流示意图的要点是近地面受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受冷的地方气流下沉,据此,C图屮显示时间为白天,因为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图示显示错误,选C。

【点睛】
热力环流原理的要点是近地面受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受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常见应用如下: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口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暧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小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 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21.夏季白天天空多云时,气温不太高的原因是()
A.云层吸收了太阳辐射
B.云层反射了太阳辐射
C.云层散射了太阳辐射
D.云层逆辐射作用微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大到地面之前要经过大气层,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削弱作用,这包括了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的大小与云层的多少、厚度有佼大的关系。

白天天空中的云量越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少,大气吸收到地面长波辐射也少,大气的温度就不会过高。

故选A
考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点评:本题的关键考生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全过程比较熟悉,懂得太阳把热量传大地的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的减少,大气得到地面的热量也相应就少,明白大地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本题难度不大,理论性强。

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 , 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下题.
2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 ,则0点风向可能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压面,PMVPN ,则0点风向可能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24.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摩擦力有利于加大风速
C.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22.A 23. C 24. D
【解析】
22.风永远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PM>PN,所以①②⑧错误。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斜穿等压线;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与等压线平行。

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
⑤(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⑥(近地面)、⑦(高空)正确。

故A正确。

23.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与等压线平行。

因此③、⑦正确。

故C正确。

24.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斜穿等压线。

故D正确,A、C错误。

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受摩擦力影响,风速减小。

B错误。

【点睛】①风永远从高压吹向低压;②注意风向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近地面斜穿等压线;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氮气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A错误;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
必要条件,B错误;二氧化碳能对地面其保温作用,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

二、综合题(共4题;共42分)
26.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月份季风图.F的风向为 ______________ 风,与右图所示季节是否一致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图中A, B, 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图中E季风势力最强时,B处气压名称为_ •此季节右图中哪个字母所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压
带被切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月份,左图中C地是季节(夏季、冬季);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高压、低压),半年之后C所在大陆西北部刮______ 风,其成因为_________ .
【答案】(1) 7;西南;是
(2) B
(3)亚洲低压;b
(4)冬季;高压;西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试题分析:
(1)左图中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地区吹东南风,表示7月份季风图。

F的风向是西南风;右图中气压
带风带向北移,表示夏季,两图季节一致。

(2) 左图中B 是亚洲低压,气压最低。

(3) B 处是亚洲低压。

此季节是北半球夏季,大陆的热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字母b 表示副热带高 气压带。

(4) 此月份,左图中C 地大陆形成高压,是冬季;根据风向可判断,C 地气压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高压,半年后,C 所在大陆西北部刮西北风,成因是赤道低低气压带移到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 道偏转成西北风。

【考点定位】季风环流
【名师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眯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 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冬季由 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

27. 读图甲“北半球气压带及风带分布示意图”,图乙“某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團乙 (1)图甲中C 气压带的名称是 _______ 带,其单独控制下的大气干湿状况是 _________ ; D 风带的风向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是 ,英气候特征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随 移动而向 (方向)移动.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 ___________ (字母)控制,气候特征是 .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干燥;西南风
图甲
花温/*C 降水g
(2)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终年高温多雨
(3) 太阳直射点;北
(4) C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解析】(1)根据三圈环流图,图甲中C 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单独控制下气流下 沉,多晴朗天气,气流多干燥;D 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其风向是西南风。

(2) 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全年高温且降水较多,季节分配相对均匀,故该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学§
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其典型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3) 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相应移动。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随太 阳直射点移动而向北移动。

(4)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分别对应图中的CD,气候特征是夏季受副 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28. 左图为不同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画出C 所在风带的风向.
(3) B 、CZ 间的气压带的名称是 ,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4) 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冬季的是 ________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 .
(5) 当D 处受C 带控制吋,气候特征是 ________ .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
(2) 风向为酋南风,如图
: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1)气压带A 的名称是 __________
低代压螢圃高气压带
60°
30°

30°
(3)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
(4)乙;气压带、风带南移
(5)温和多雨
【解析】(1)气压带A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

(2)C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酋风带,其风向为酋南风。

(3)B、C为信风带、西风带,二者之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特征表现为炎热干燥。

(4)甲、乙两图屮,乙图屮的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到了赤道以南,因此乙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5)D处位于地屮海地区,C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当D处受C带控制时,也即地屮海地区受西风控制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使得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

29.读“季风分布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亚季风其成因是___ ,该地冬季受____________ 高压控制,盛行季风,受其控制形成
________ 的气候特点;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季风冬季盛行______ 季风,夏季盛行___________ 季风,其成因既与有关,也与 _____________
有关。

【答案】(1) A;亚欧大陆上分布看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亚洲;西北;低温干燥
(3)东北;西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解析】整体分析:北半球冬季用1月份表示,亚洲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夏季受来亚洲低压控制。

根据东亚、南亚所处的高压屮心的位置不同,了解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在风向、成因的差别。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八图,判定理由是亚欧大陆上分布着高压。

(2)东亚季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地冬季受亚洲高压控制,盛行西北季风,受其控制形成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既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也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