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三模)《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答案 D
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
2、(2019·赣州高三摸底,25)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
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
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
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
答案 B
解析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B项正确。
3、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
6、(2019·太原一模,31)1960 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
这项政策()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根除了“左”的错误
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1960 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该政策意在调整、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中“一大二公”现象,故D项正确。
7、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漫画的意思是在刑讯逼供下的招供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这说明了罗马法重视证据来源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
8、(2019·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联考,19)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
据此可知该国()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冶金企业”平均投资额从10多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说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C项正确。
9、(2019·肇庆三模,3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答案 B
解析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
10、(2019·惠州一模,23)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
”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该小说结束语中,作者用后面的话去推翻前面的话,用矛盾的手法,使叙述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现代主义出现在20世纪,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
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
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
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1)背景:前者:“农本”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专制的加强;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前人的成果。
后者:“重商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2)不同:前者是传统农业、手工业经验、技术的总结,后者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前者体现了传承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后者则体现了创新性、实验性、理论性的特点。
历史价值: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析(1)《农政全书》的背景,结合中国农业经济模式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从思想、经济以及科技的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不同点,《农政全书》从经验总结以及继承性特点说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物理学为核心以及实验观察等特点去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共同历史价值,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等角度思考回答。